当代年轻人社交方式的巨变与爱的稀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2:25 1

摘要:前两天我偶然听了一期名为《知行小酒馆》的播客,主题是“爱的稀缺,当代人的隐形贫困”,内容让我深受触动。节目中,主持人和两位嘉宾不仅探讨了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匮乏状态,也延伸到了国内近年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KTV,如今在国内

前两天我偶然听了一期名为《知行小酒馆》的播客,主题是“爱的稀缺,当代人的隐形贫困”,内容让我深受触动。节目中,主持人和两位嘉宾不仅探讨了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匮乏状态,也延伸到了国内近年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KTV,如今在国内已逐渐走向衰落,几乎淡出了年轻人的社交生活。这个信息让我感慨万千,毕竟我离开国内不过三四年,没想到变化竟如此迅速而深刻。

我在国内生活和工作多年,朋友圈子主要来自同事和早年合租时的室友。从2012年起,一直到我离开,KTV始终是朋友聚会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长沙,一个娱乐氛围浓厚的城市,蹦迪、泡吧是许多年轻人的日常。但我个人不太喜欢过于喧闹的环境,除了偶尔和同事去清吧小聚,我在长沙生活了十年,竟从未真正走进过一家热闹的酒吧。如今我生活在柏林,这座被誉为欧洲亚文化中心的城市,在夜生活方面丝毫不逊于长沙,甚至更加多元和包容。柏林对LGBT群体尤为友好,吸引了许多来自德国保守地区的人们前来定居。世界著名的夜店Berghain就坐落于此,连许多明星都曾被拒之门外,能否进入全凭门口工作人员的随机判断,这也成了许多人前去尝试的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夜店更多是一种偶尔的体验或放纵,真正夜夜笙歌的人并不多见。柏林更常见的社交场所是遍布街头的普通酒吧,还有建在公园里的“Biergarten”(啤酒花园)。每到夏天,这些地方从下午就开始热闹起来,人们坐在户外,喝酒聊天,气氛轻松惬意。我家楼下的酒吧每到傍晚就座无虚席,街道上常常挤满了人,桌椅不够时,大家就站着、甚至席地而坐,自在而随性。

柏林的公园也成了社交的重要空间。市中心有许多绿地,Picnic、烧烤随处可见。我刚来德国的第一年,还在语言学校组织过一次野餐,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各自带来家乡的美食,围坐在一起分享故事、玩游戏,那种温暖的氛围至今难忘。昨天,我和朋友们又去了柏林南边的维多利亚公园,那里有个人工瀑布,许多人坐在边上泡脚、喝酒、闲聊。我们铺开野餐垫,玩起了卡牌游戏。德国的桌游文化非常丰富,书店里种类繁多,朋友们也收藏了不少,每次聚会都能带来新花样,互动感十足。最让我欣慰的是,在柏林的每一次线下聚会,几乎看不到大家各自低头玩手机的场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实而自然。

此外,柏林的社交活动形式多样,各类meet-up、工作坊层出不穷,许多还是免费的。博物馆、艺术展、音乐剧、读书会等文化活动也极为丰富,只要你愿意,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这让我想起播客中提到的数据:2024年中国人日均上网时长已达5小时37分,比2018年增加了近三小时,而短视频平台正是从那时起迅速崛起,成为吞噬时间的主力。昨天和朋友聊天时,她告诉我刚换了一部功能极简的手机,只能打电话、收短信、听播客和拍照,目的是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其实她的生活已经很充实,但她仍觉得网络干扰了生活的节奏。

在柏林的地铁、公园甚至街角,我常能看到人们安静地阅读纸质书。街头还有不少免费的“公共书籍交换点”,人们用这种方式守护内心的宁静,抵抗信息洪流对注意力的侵蚀。虽然时代的车轮无法阻挡,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为自己保留一片清净之地,用心去感受真实世界的温度与连接。

来源:妙招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