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账号被禁背后:实用主义选专业,国家很难做到厚积薄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1:58 1

摘要:这事儿还得从两天前说起。9月24日,坐拥6500万粉丝的“考研名师”张雪峰突然在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的主账号集体被“禁止关注”。用户点进他的主页,只能看到“因违反平台规则”的提示,但具体犯了什么禁忌,平台和张雪峰本人都没明说。他本人只回了句“是账号问题”,团

这事儿还得从两天前说起。9月24日,坐拥6500万粉丝的“考研名师”张雪峰突然在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的主账号集体被“禁止关注”。用户点进他的主页,只能看到“因违反平台规则”的提示,但具体犯了什么禁忌,平台和张雪峰本人都没明说。他本人只回了句“是账号问题”,团队则含糊回应“正在反省”。

仔细看,这事的蹊跷之处挺多。比如被禁的只是主账号,而“张雪峰讲升学规划”“张雪峰聊考研”等关联账号仍在直播带货,甚至有网友发现,团队早在今年5月就因“高考预测卷涉嫌虚假宣传”被罚过一轮,停播两个月。说白了,这次封禁更像是定点打击,而非“一棒子打死”。

张雪峰为啥火?因为他够直白。家长问:“孩子想学新闻,行吗?”他直接泼冷水:“闭着眼睛选个专业都比新闻强!”学生纠结985冷门专业和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他撂下一句:“先吃饱饭再谈理想!”这种“就业至上”的功利逻辑,戳中了不少普通家庭的痛点——毕竟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供孩子读完大学就是为了找份像样工作。

但问题来了。当几千万人跟着他的建议一股脑扎进计算机、金融这些“来钱快”的行业时,一些需要长期积累的冷门专业(比如基础科学、哲学、社会学)直接被抛弃。985大学里,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分数线这两年肉眼可见地下滑,有些学生宁愿降级去二本读计算机。从国家层面看,这种群体性选择隐患不小。基础科研没人愿意干,科技创新的地基不稳,还谈什么突破“卡脖子”技术?

张雪峰更大的争议在于“把话说太透”。比如他嘲讽“新闻学教授自己孩子都不学新闻”,揭露“三甲医院只要博士,本科临床医学等于失业”,还把文科概括成“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这些大实话看似接地气,但放在公共平台上传播,直接踩了三条红线:

1. 动了利益蛋糕:高中文科老师、大学冷门专业教授、甚至培训机构,都因为他的言论损失生源和收入;

2. 撕开社会焦虑:经济下行期,大众对就业压力本就敏感,他的言论像放大镜,把焦虑情绪扩散成全民热议;

3. 偏离政策方向:国家正大力倡导“冷板凳精神”,鼓励基础科研,而他的“速成式”选专业逻辑,和顶层设计明显唱反调。

回头看,张雪峰被封禁早有伏笔。2023年他因“新闻学无用论”被大学教授联名批评;2025年5月,团队又因押题卷虚假宣传翻车。这次全网禁关注,更像是一次“精准敲打”——主账号停摆警示本人,留着关联账号给团队留条活路,既避免激化舆论,又传递出监管态度:你可以教人填志愿,但不能煽动功利主义,更不能把教育变成生意。

对普通人来说,张雪峰的价值在于打破信息差。很多家长连“双一流”和“双非”都分不清,更别提分析行业趋势了。但选专业不能光看眼下热度,得留点迂回空间。比如十年前土木工程火到爆,现在地产行业收缩,当初追热门的学生直接傻眼。反观材料学、农学这些“天坑专业”,这两年因为新能源和粮食安全政策,反而逆势翻红。

说白了,张雪峰的问题不是“说真话”,而是把复杂的职业规划简化成“就业公式”。真正合理的建议,应该是帮学生理清兴趣、资源和行业前景的三角关系,而不是制造“一招鲜吃遍天”的幻觉。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动漫思维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