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中国东北的牡丹江市,或许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皑皑白雪和极寒的冬日。实际上,这座坐落在黑龙江省东部的小城,早已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不仅是黑龙江面向俄罗斯甚至东北亚交通的要塞城市,同时也肩负着对俄经济合作的窗口角色。因此,牡丹江不仅具有地理上的独
说起中国东北的牡丹江市,或许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皑皑白雪和极寒的冬日。实际上,这座坐落在黑龙江省东部的小城,早已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不仅是黑龙江面向俄罗斯甚至东北亚交通的要塞城市,同时也肩负着对俄经济合作的窗口角色。因此,牡丹江不仅具有地理上的独特位置,更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城市。
牡丹江市行政辖区相对庞大,分为4个主城区和1个县,同时下辖5个县级市,全境总面积大致4.06万平方公里。据2023年末黑龙江省民政厅数据,这里常住人口约238万人。作为典型的东北城市,牡丹江的人口多为汉族,也有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分布,人口结构多样。
从地形来看,牡丹江地势走势极富变化。市域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山地面积占比高达72.5%,丘陵则占到21.9%。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在民间常以“九分山水一分田”来形容——本质上田地稀少,大多是一派山环水绕的壮美景致。中心城区位于牡丹江河谷盆地,这里水系发达,流域间经年累月沟壑纵横,山水交融,是典型的北方山河地理风貌代表。
气候方面,牡丹江市地处中温带,归属兴安岭—长白山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受到西风带的支配,季风特征显著,冬季寒冷而漫长,夏秋短促分明。数据显示,年均气温在3°C到5°C之间,冬季最低温可达-30°C以下,而夏季很少有超过两周的持续晴好天气,故当地流行“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的说法。如此气候造就了丰富的冰雪资源,也为本地冬季旅游带来独特优势。
要细数牡丹江的自然与人文旅游景观,镜泊湖与雪乡无疑是两张闪亮名片。镜泊湖因一场火山爆发形成,滚烫的熔岩堵截了原本顺畅的江河,时至今日留下了一块平均海拔350米、蜿蜒曲折的堰塞湖。整个湖区南北走向,湖面最宽6公里,水深处达70米,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镜泊湖不仅面积巨大(约80平方公里),环境优美,四周环绕原始森林,每逢夏秋时节更显开阔静谧。
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奇观当属吊水楼瀑布。潮涨水丰时,镜泊湖水流自熔岩断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熔岩气洞塌陷型瀑布,浩浩荡荡,场面蔚为壮观,被外界称作“镜泊湖龙眼”。景区自2001年起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每年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也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热门自驾游目的地。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度旅游大数据,镜泊湖吸引游客超过250万人次,旅游业全年总收入逼近10亿元。
若说镜泊湖是夏秋避暑度假的良地,那么雪乡则是冬季冰雪游的霸主——在社交媒体上被不断刷屏。位于张广才岭中段、距牡丹江市五小时车程的雪乡森林公园,占地接近1.8万公顷,平均海拔1100米,由于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成为中国降雪最丰、雪期最长的区域之一。BBC、央视财经等媒体报道,这里年积雪期7个月,最深可达2米,常有“雪蘑菇”“雪屋子”等特色雪景。因贝加尔湖冷空气与日本海暖湿气流交汇叠加,造就出一年四季几乎没有持续晴天的独特气象,也为冰雪运动和冬令营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国雪乡风景区”“原始林风景区”“二浪河风景区”等著名景点分布园内,吸引着摄影、滑雪、研学等各路爱好者。
雪乡同时也是影视剧和网红打卡地。2023年度冰雪季,纵观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越来越多旅者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将这里的夜色、雪屋、林海的壮观景观搬上网络。在官方推动冰雪经济、鼓励东北“反向旅游”的热潮中,雪乡一度登上全国“最火民宿”榜单。
除了自然资源,牡丹江还拥有独特革命历史。位于海林市北部的威虎山森林公园曾是“座山雕”匪首的藏身之地,当地群众称之为“座山雕棚”。1947年春,著名侦察员杨子荣带领解放军侦查分队成功剿灭匪巢,成为中国现代军事史上传奇一役。后人于1967年确认此无名高地即当年匪患旧址,并在山巅巨石上镌刻“威虎山”三字深以纪念。如今的威虎山,春可看新绿萌动,冬可赏林海雪原,大型滑雪场与纪念旧址映衬呼应,是黑龙江3A级旅游景区。“智取威虎山”——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不断被复现,也让这段历史深植人心。
如果说地域风光构成城市底色,则那些从这里走出的历史人物为牡丹江注入不朽精神力量。先看陈翰章,出生于1894年,满族,毕业于保定军校炮兵科后,因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获得陆军中将军衔。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带领部队北上抗击日军,坚守淞江防线,多次击退来袭日军,最终在前线指挥撤退时英勇牺牲,其英烈事迹后来被载入史册。其次,李硕勋也是令后人敬仰的烈士,他早年考入南开学校,五四运动期间与周恩来等共同成立觉悟社,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回国任重要党职,1928年因革命活动不幸遇害。两位烈士的经历,时至今日依然为城市树立了不灭的理想信念标杆。
值得一提的还有唐涤生,他是一位以粤剧闻名海内外的剧作家,原名唐康年,出生于牡丹江。1938年完成首部粤剧剧作《江城解语花》,之后陆续推出《牡丹亭惊梦》《帝女花》等传世经典。他的笔下词藻细腻、剧情深刻,影响了整个粤剧艺术的发展进程。唐涤生不仅丰富了中国戏剧文化,也让牡丹江以文化名城的身份走向更远。
近年来,牡丹江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加快与俄罗斯及东北亚的深度经贸交流。据黑龙江日报2023年报道,牡丹江已建设成为龙江自贸片区的关键枢纽,对俄出口商品涵盖机械加工、木材、林产品以及现代农业技术。去年,牡丹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在黑龙江省名列前茅。特别是在跨境电商、新能源产业园布局等方面,牡丹江正逐步扩大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影响力。
从一个人口不算多但区位极其重要的边境山城,到如今以冰雪文化引爆全国旅游、以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的现代化城市,牡丹江始终展现着兼容并包的城市灵魂。北国山水间的豪迈不羁、雪原夜色里的静谧辽阔、还有那些刻写在历史史册上的人性光辉,这一切共同构筑了属于牡丹江独一无二的时空印记。
今天的牡丹江,不仅仅是东北亚物流和文化交往的桥头堡,更代表着中国边疆活力与中俄合作的现实缩影。未来这座城市还会有哪些惊喜,值得每个人持续关注和期待。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