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会传染吗?跟你坦白说:3种致癌病毒是会传染的,要留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0:59 1

摘要:她轻声问我:“医生,我没有乱交,男朋友只有一个,这病是怎么来的?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也会传染给他?”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但每次都像针一样扎在人心口。她的困惑,其实是很多人的误解:癌症不是传染病,怎么还会“传”?

那天门诊排号已经超过50人,最后一个病人是个年轻女孩,拎着厚厚的一沓检查报告走进来,眼圈发红。我看到报告上写着:宫颈高级别病变,HPV16型阳性。

她轻声问我:“医生,我没有乱交,男朋友只有一个,这病是怎么来的?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也会传染给他?”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但每次都像针一样扎在人心口。她的困惑,其实是很多人的误解:癌症不是传染病,怎么还会“传”?

还有一位中年男教师,查出肝癌后,他父母坚决不让他告诉亲戚,甚至让他把碗筷分开、房间关好,担心“传染”。我劝了半小时,他们还是不放心。

其实肝癌本身不传染,但导致它的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确实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他们把癌症当“毒”,却忽略了真正危险的,是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致癌病毒

还有一个小男孩,五年级,脸上长了几个像菜花的疣,他妈妈带他来看皮肤科。诊断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属于低危型,不致癌。

但我还是问了一句:“家里谁有类似的问题?”她犹豫了下,说她老公几年前也长过。我心里咯噔一下——有些病毒,看似平常的小病,背后却可能藏着未来的重大风险

很多人都以为癌症是“基因说了算”,跟感染没关系。但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23年的数据显示,约有15%的癌症与病毒感染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也证实,全球每年新增的癌症病例中,大约有220万个是由病毒引起的。

我根据对病人康复影响程度、临床发生率和误解率,排了这样一个反向榜单。看似“最不可能”的那个,其实才是你身边最真实的风险。

排在第三的,是EB病毒,也就是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它名字听起来很陌生,其实你可能早就被它“亲吻”过。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病毒,超过90%的成年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被感染过。大多数人感染之后没有症状,或者只是轻微发烧、嗓子疼,被误以为是感冒。

但在少数人身上,却可能引发鼻咽癌、胃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我总跟病人说,这种病毒像一把藏在体内的慢性火,烧不着你,但会一点点烘干你的细胞免疫力。

这类病毒通过唾液传播,亲吻、共用餐具、甚至孩子之间的“口水战”都可能是传播途径。它的隐匿性很强,感染后可潜伏多年,等到免疫力下降时才“复苏”。所以我提醒家长,孩子反复扁桃体发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别一味吃消炎药,要查一下EB病毒抗体。这不是“多虑”,这是“早知道”

排在第二的,是我们熟悉的乙型肝炎病毒。这恐怕是最容易被误解的病毒之一。很多人得了乙肝,隐瞒不说,怕被单位辞退、怕配偶嫌弃。它本身并不会马上引发癌症,但慢性乙肝却是中国最主要的原发性肝癌诱因。数据显示,中国肝癌患者中,超过70%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

它的传播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吃饭传染”,而是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播。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提醒年轻人,婚检时别只关注生育功能,乙肝五项也必须查

一旦发现感染,不要恐慌,但一定要规律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不是绝症,但忽视它,迟早会变成隐形炸弹

有个30岁的程序员小刘,单位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是乙肝,并且已经有轻度肝纤维化。他吓坏了,问我:“医生,我才30岁,还能活多久?”

我看着他厚厚的眼镜框和熬夜的黑眼圈,说:“你现在怕,是对的。但你定期抗病毒治疗+规律生活方式,肝癌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他点了点头,说:“我这回真不熬夜了。”

排在第一的,就是人乳头瘤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PV。这个病毒引发的癌症,不仅仅是宫颈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还与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等多个部位的癌变密切相关。最让人痛心的是,它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性接触,导致了很多年轻女性在不知情中被感染。

很多姑娘来门诊时一脸委屈:“我从没乱过,是不是被冤枉了?”我得一遍遍解释,HPV不等于性乱,而是病毒传播的现实残酷。它可以在一次性行为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共用毛巾、内裤等传播。它感染后早期没症状,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是高级别病变。

但这也是我最愿意讲的病毒,因为它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目前HPV疫苗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适合9岁到45岁的女性接种,越早越好。很多人问我:“男的要不要打?”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关心你的伴侣,男孩也该接种HPV疫苗。它不仅能降低自身患癌风险,还能切断传播链。

我曾接诊一个28岁的女孩,体检查出宫颈癌前病变,哭着说:“我打算明年结婚,孩子还没生呢。”我心里真的一阵发酸,这种病不是她做错了什么,而是她太晚知道“原来可以防”。不是每一次癌变都要靠命运决定,有些是我们可以提前防住的

有些误区,不是知识缺乏,而是情绪堵住了判断。有人觉得谈病毒就“不干净”,有人觉得得癌就得“隔离”,这种情绪误区,反而让真正的预防变得更难。我们不怕病毒可怕,就怕它悄无声息地蔓延在忽视中

认知误区也让防控走了弯路。很多人以为病毒感染和癌症之间没有关联,认为年轻人、身体好就不需要接种疫苗、不需要筛查。其实恰恰这个世界上最难防的,不是强烈的毒,而是你以为的“无害”

所以你别嫌我啰嗦,疫苗能打就别拖,体检能做就别省,家人有乙肝就别回避,孩子反复发烧就别大意。这些看似普通的举动,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救你或你爱的人一命。

很多人问我:“癌症传染吗?”我的答复是:癌症本身不传染,但某些致癌病毒确实可以在人群间传播,并悄悄埋下一颗癌变的种子。真正该怕的,不是癌症传染,而是你连病毒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我一直说,科普不是吓唬人,而是给人“看见未来的眼”。你多知道一点,就少走一段弯路。你多讲一次,就可能帮到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是与病魔抗争,而是在它靠近之前,轻轻把门关上。

[1]中国癌症中心.2023年全国癌症统计年报[J].中国肿瘤杂志,2024,30(1):1-10.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2):881-892.
[3]中华预防医学会.HPV疫苗接种与宫颈癌防控共识[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3,29(3):314-320.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张医生健康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