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后劲太大,数万台湾同胞集体喊话:我们回家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6:47 1

摘要:老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前不久那场盛大的阅兵,虽然礼炮声已停,但它在海峡对岸掀起的波澜,却是一浪高过一浪。你猜怎么着?在某海外视频平台上,一段阅兵录屏底下,竟然有数万台湾同胞留言,其中最扎眼、最让人心头一热的,就是那句:“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

老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前不久那场盛大的阅兵,虽然礼炮声已停,但它在海峡对岸掀起的波澜,却是一浪高过一浪。你猜怎么着?在某海外视频平台上,一段阅兵录屏底下,竟然有数万台湾同胞留言,其中最扎眼、最让人心头一热的,就是那句:“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上百万的播放量,近两万条评论,硬生生把一个视频评论区,变成了半个世纪以来最盛大的“线上寻亲大会”。说实话,见惯了风浪的我,看到这场面,鼻子都有点发酸。

一、一个评论,唤醒沉睡的英雄记忆

点赞最高的那条留言,有八千多人支持。一位年过古稀的网友说:“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 他的父亲,是当年浴血奋战的国民革命军滇缅远征军老兵,去年以101岁高龄辞世。他痛心地说,父亲要是能晚走一年,看到今天这番景象,该有多欣慰!

这条评论,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评论区瞬间“炸了”,大家纷纷致敬英雄,更有人开始“认亲”:“我爷爷是湖北的!”“我外公来自四川!”“我们家祖籍广东!”……那些被刻意尘封的、关于“从哪里来”的记忆,在这一刻被集体唤醒。大家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流淌着同样的血脉,我们的祖辈,曾为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并肩抗击外敌。

想当年,十万远征军出国作战,在缅甸的丛林里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拖住了日军的铁蹄。这段历史,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荣光,是任何人都抹杀不掉的。当一位后人为他英雄的父亲发声时,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更是那段被遗忘的历史,正在强势回归。

二、一层窗户纸,戳破几十年的“皇帝新衣”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一场阅兵有如此大的魔力?说白了,就是两层原因。

第一,是实力。当最先进的装备排山倒海般驶过,那种扑面而来的力量感,是任何“嘴炮”都抵消不了的。它告诉所有人:那个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背后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祖国,腰杆子自然就硬了。

第二,是真相。长期以来,一些台湾媒体和政治势力,给岛内民众精心编织了一个“信息茧房”。他们告诉你大陆人吃不起榨菜、茶叶蛋,住的是危房,靠抓田鼠为生。这种谎言,听久了,连自己都信了。

评论区里,就有不少网友现身说法。一位朋友说,自己从小在绿营家庭长大,对大陆充满了敌意。直到他偷偷看了些大陆的电视剧、短视频,才发现“哎?不对啊,这跟电视里说的完全不一样嘛!” 还有更绝的,一个台湾节目接到过电话,一位老先生退休后第一次去厦门,当天晚上就打电话把全家臭骂一顿,勒令全家70多口人以后再也不准投给民进党!为啥?因为他看到厦门的高楼大厦,比台北还气派,几十年的世界观,当场就“碎了一地”。

这不就是“皇帝的新衣”吗?所有人都假装大陆很落后,只有那个说真话的小孩,戳破了这层窗户纸。而这场阅兵,就是那个最大声、最理直气壮的“小孩”,让所有装睡的人,再也装不下去了。

三、一堂历史课,揭露“去中国化”的险恶用心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装睡的人”?这就要从上世纪90年代那场臭名昭著的“教改”说起了。当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叫“同心圆”的鬼理论,简单说就是:台湾是圆心,然后是东亚,最后才是世界。中国历史?对不起,被拆得七零八落,塞到“东亚史”的角落里,篇幅还不到两成。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美化日本殖民统治,把“日据”说成“日占”,大谈日本修铁路、办教育的“功劳”,却对屠杀和镇压轻描淡写。按照这个逻辑,法国人是不是该感谢德国帮他们“普及”了德语?东欧人是不是该感谢德国“改善”了治安?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种“洗脑式”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天然独”。他们从小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环境里也看不到中国的痕迹。但谎言终究是谎言,互联网的发展,让两岸民间交流越来越多。当越来越多的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时,那道用谎言筑起的高墙,就开始摇摇欲坠。这次阅兵,就是那阵最后的风,吹得它轰然倒塌。 四、两种反应,照出谁是“鸵鸟”,谁是“斗士”

面对这股觉醒潮,反应也很有意思。

一种是“鸵鸟反应”。台湾的那些个“台独”头目和媒体,干脆装聋作哑,一个字都不敢提。为啥?因为他们怕啊!只要他们一关注,就会有更多支持者跑去看,一看就可能“被统战”,那他们的谎言帝国可就真到头了。

另一种是“斗士反应”,不过是个“嘴硬斗士”。就是那些靠着贬低大陆来找优越感的人。看到满屏的“我是中国人”,他们急得跳脚,疯狂留言嘲讽,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只会像复读机一样念叨:“没经过实战,性能存疑!”“不民主,不文明!”

这就奇了怪了,美国的F-22、F-35打下了几架敌机?B-21又有什么战果?怎么就没人天天给它们贴上“性能存疑”的标签呢?这种双标,说白了就是“思想殖民”的伎俩。通过反复念经,给你贴上“落后”、“邪恶”的标签,等你习惯了,他们无论做什么坏事就都“合理”了。南联盟、伊拉克的悲剧,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枪杆子与笔杆子,一个都不能少

一场阅兵,让数万同胞的心破了防,这无疑是件大好事。它像一束强光,照亮了被谎言掩盖的真相,也照出了每个人的真实面目。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军事上的“枪杆子”硬了,能让我们腰杆挺直,不惧怕任何军事冒险。但舆论场上的“笔杆子”如果不够硬,我们依然会被人抹黑、被人误解。先进的武器能震慑宵小,但赢得人心,更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

这场由阅兵引发的“思想地震”,只是一个开始。当越来越多的同胞醒来,当真相的洪流冲垮谎言的堤坝,那一天,我们才能真正地,一起回家。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