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一打再打,“吃播”怎么吃得更猛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1:05 1

摘要:“大胃王”一场直播狂炫十多斤食物;“吃辣王”一口气干掉十桶超辣火鸡面;“异食癖”甚至直接进食活金鱼、死老鼠……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以猎奇为主题的“吃播”再次席卷社交媒体。

“大胃王”一场直播狂炫十多斤食物;“吃辣王”一口气干掉十桶超辣火鸡面;“异食癖”甚至直接进食活金鱼、死老鼠……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以猎奇为主题的“吃播”再次席卷社交媒体。

纵观当下互联网的“吃播”生态,虽不乏主播用心分享美食与生活,但为了尽快赢得关注、收割流量,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猎奇赛道。比谁吃得更快、吃得更多、吃得更怪,什么小众吃什么、什么极端吃什么,主播们吃撑了自己,也喂饱了流量。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吃播”与流量似乎陷入了某种死循环:越能吃就越火,越多人看吃得越多……一些网红主播长年暴饮暴食,“上播猛吃、下播催吐”,严重伤害身体,有的甚至为之付出生命代价。

围绕极端吃播,近些年整治其实不少。早在2020年,中央和地方就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大胃王”吃播乱象。然而,尽管一打再打,一些极端另类“吃播”依旧没有消失,有的还吃得更猛了。

可以看到,为了钻空子,很多主播和平台监管打起了“游击战”。比如,平台白天审核相对严格,就改到深夜直播;平台对极端吃播有限制,主播就刻意标注“合理饮食杜绝浪费”“非一人食用”;一些主播还以“吃播+带货”的形式出现,让平台很难判断是否违规……更进一步看,尽管《反食品浪费法》已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但操作层面取证不易,也客观上增加了法律适用障碍。很多主播“一言不合就开吃”,又刻意规避吞咽画面,加之平台内容瞬时传播且易被删除,都让违法认定颇为困难。

终结极端吃播的“盛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有关方面尤须通过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立更加常态化、智能化监管体系,打破“整治—反弹—再整治”的尴尬。这里头,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体,平台更要抓住矛盾根源,在算法层面向善优化。事实上,那些刺激感官的猎奇内容能触发用户停留、评论,依旧是平台算法的底层逻辑使然。遏制流量至上的冲动,从算法机制、技术识别、限制变现等方面,不断压缩猎奇“吃播”的生存空间,才能避免这条赛道死灰复燃。

仔细算来,国人真正吃饱饭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仅仅三四十年。正因为走过苦日子,我们才更应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叫停炒作,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也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必须。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