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一定要多套方案,才能万无一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0:19 1

摘要:人生的意义其实很简单。有一段甜美的恋情,结识了一个特别值得交往的人,甚至欣赏到了一处美丽的景色,甚至尝到了一次特别难忘的的美味,甚至是听到了一首特别美妙的音乐,抑或是读到了一本特别值得读的书。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坊间有种奇谈怪论,说人生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我倒觉得,人生充满了意义。

人生的意义其实很简单。有一段甜美的恋情,结识了一个特别值得交往的人,甚至欣赏到了一处美丽的景色,甚至尝到了一次特别难忘的的美味,甚至是听到了一首特别美妙的音乐,抑或是读到了一本特别值得读的书。

总之,人生的意义有很多,看你怎么理解,看你会不会品味。

说到读的一本书,我始终觉得《战国策》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人手一册的一本书,经常阅读。

最近,我读到其中的一则故事,就觉得特别有趣,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充满了尔虞我诈。有一年,张仪为了瓦解楚国和齐国的联盟,欺骗楚国说,如果你们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割让商於600里土地。结果,楚怀王中计,断绝了和齐国的关系,但实际上,张仪答应割让的只是六里土地,楚王非常震怒。

后来,为了化解矛盾,张仪只身来到楚国。这段文字就是记述这件事张仪的一次历险。

张仪一到楚国,就被楚怀王扣押,准备要把他杀掉。这时,大臣靳尚一看不好,就站出来替张仪在楚怀王面前说情。

靳尚说:如果大王杀了张仪,秦王必然震怒。天下诸侯看到我们跟秦国关系恶化,必然会轻视楚国。

靳尚的意思实际上是提醒楚王,张仪的背后是秦国,杀一个张仪不是那么简单,背后触犯的是秦国的利益,也就会影响到楚国的利益,不可不慎。

在跟楚怀王表达清楚意见之后,他怕不牢靠,又搞了个双保险,直接找到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因为楚怀王这个人耳根子软,没有主见,要想真正说服他,不能只盯着他。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就是最佳人选。

在这里,靳尚这个做法就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时,一是要多备几套方案,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又谓王之幸夫人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好玩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内之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尊敬亲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

靳尚一见到郑袖,就直接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你不知道自己马上要在楚王面前失宠了吗?

郑袖当下深受楚怀王宠幸,但是,所谓花无千日红,这种宠幸能保持多久呢?所以,靳尚一见郑袖,就抛出直击心灵的一句话,马上引起了郑袖的兴趣。

郑袖就非常紧张的问:怎么了?一看郑袖正中下怀,靳尚就慢条斯理的说:张仪是秦王最信赖的有功之臣,现在他被楚王拘押在了楚国,秦王准备要楚国释放张仪。秦王有一个爱女,天姿国色,他又精选了宫中精通音律的美女献给楚王,同时,还带来很多金玉珠宝。不仅如此,秦王还奉送出上庸六县给楚王做汤沐邑,让楚王释放张仪。

对这些美女和宝物,楚王必定非常喜爱。秦国美女也因为依赖强秦做靠山,加上有很多财宝,楚王一定会以秦女做王妃,让她母仪天下。到时候,楚王耽于美色,必然对秦王宠爱有加,而忘了你。你就会越来越不受楚王宠幸,被楚王疏远。

女人永远都会有两大梦想,一是永葆青春,二是永不失去宠爱。一听靳尚这么说,常在深宫的郑袖对外面的世界根本不了解,就信以为真,非常恐慌。

她赶紧对靳尚说:这个事我愿意全部委托给先生,我应该怎么办?

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德子无已时;秦女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

靳尚也就不再绕弯子,他给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很直接。

你为啥不赶紧在楚王面前吹枕头风,让他放了张仪?

因为张仪一旦被释放了,他一定会深深感念你,就会说服秦王,不用花那么大的价钱,更不用献出土地,秦女也就不会来楚国,秦国也就会格外器重你。到时,

意思是,到时候你就可以在楚国永葆尊贵,永远受到楚王宠幸,而对外还可以结交强秦,有了更大的靠山。

还不止如此,这样做更大的利益还在于未来。

如果你把张仪结交好,让他为自己所用,那么,你的后世子孙必定会成为楚国太子,这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所能得到的。

这样的利益真的是泼天的富贵,天大的利益,任谁都会动心。郑袖只需要做一个小小的、简单的、甚至轻而易举的动作,就是适时在楚王面前吹枕头风,让他放了张仪。只要放了张仪,为下了张仪这个人,这个泼天的富贵就会轻而易举。而这个泼天的富贵,可能是郑袖以前再受楚王宠幸,也是绝不敢想象的。现在,却经靳尚一点拨,马上就不一样了。

于是,郑袖心动之后就赶紧行动。

郑袖就赶紧说服楚王,放了张仪。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

对了,在几百年之后的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被匈奴围困在白登的时候,陈平就给他献了这样一个完全相同的计策,让刘邦成功脱险。

我相信,陈平作为一个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足智多谋?就是因为他熟读古代经典,对这些经典,甚至可以说烂熟于心。所以,遇到相同的场景,只要用相同的办法,再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可见,经典常读,不但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知识和经历,更重要的是可以活学活用,解决当下的问题。

来源:周周讲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