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段子,是人社部后台的硬数据:35-50岁占失业登记快三成,45岁以上再就业成功率不到四成。
“50岁,简历投出去像石沉大海,连‘已读’都收不到。
”
这不是段子,是人社部后台的硬数据:35-50岁占失业登记快三成,45岁以上再就业成功率不到四成。
换句话说,HR划走你的简历,只要0.2秒。
有人干脆把工牌扔进抽屉,去开网约车。
可跑满12小时,平台抽完、油费一扣,净赚两百出头,腰间盘先提出离职。
另一条路看起来更体面:做自媒体。
北京朝阳那边搞了个“中年创客空间”,专收45+新人,一年孵化两千多账号,听起来像救命稻草,真相是——90%的号三个月就停更,原因出奇一致:不知道拍啥,更不知道拍给谁看。
抖音上“50岁+”创作者确实暴涨300%,可生活记录类真正能拿到流量的只有不到三成。
流量池不是慈善机构,观众划走中年大叔的自拍,比划走小姐姐的猫还快。
别急着喊“风口骗人”,问题出在“把自媒体当成退休备胎”。
真把它当生意,就得先算账本:一个十万播放的横版视频,平台大概给120块,还没扣税。
想靠它顶房贷,得先日更两条,月产六十条,全年不断电——这工作量,比当年在工厂三班倒还狠。
那咋办?
回家躺着数白头发?
广州社科院有个小调研挺扎心:把朋友圈关掉的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嗖地涨了31个百分点。
眼不见为净,焦虑确实少了,可钱包不会因此鼓起来。
真正让账户数字动的,是“银发人才库”里那批偷偷接单的老工程师。
中国老龄协会搞的库,像滴滴司机端,企业把短期项目挂上来,会PLC编程、会CAD画图的老头老太抢单,一个礼拜给年轻人搭完自动化产线,入账三五万,比年轻人年终奖还高。
上海更绝,推出“时间银行”:今天你给邻居孩子辅导奥数,存进去1小时,老了别人给你上门量血压,同样兑1小时。
别小看,换算成市场价,1小时值80块,等于国家帮你把“人情”做了货币化。
当然,实在不想动脑,还有最后一条路:去干“灵活就业带编制”。6月起,国家把自媒体、跑腿、外卖都塞进《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摔了、骨折了,有工伤保险兜底。
杭州那边试点,中年小哥拍短视频扭到腰,医保报了七成,自己掏两千不到。
有了底气,才敢真把“再就业”当成“再创业”。
最稳的一步,其实是“微成就记录法”。
中科院心理所跟踪发现:每天固定写200字、快走两千步、拍一段素材,坚持三个月,抑郁概率直接砍半。
别嫌小,大脑就吃这套——它才不管你是不是年薪百万,它只认“今天我又完成了一件事”。
把200字贴到群里,有人点赞,顺手转发,数据从1变成10,正反馈滚雪球,账号居然活了;再走两千步,体重掉两斤,血压降五个点,体检报告从红字变绿,省下来的药钱比拍视频收益还高。
五十岁不是句号,是换行符。
有人把旧技能打包上架,有人把新日子剪成15秒,有人干脆关掉手机去河边钓鱼——都行,只要别停。
毕竟,社保局统计过:停止投简历、停止社交、停止学习的那群人,三年后再次走进大厅,领的是城乡居保,每月1380元;而继续折腾的那群,三年后平均多领一张社保卡——里面是职工养老,翻一倍不止。
数字冷冰冰,选择却热腾腾。
今天划走这篇,也行;关掉页面去写第一段200字,更好。
五十岁再出发,晚点没关系,只要别原地刹车。
来源:奋发铅笔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