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印媒:巴基斯坦-沙特防御协议将催生“伊斯兰北约”雏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3:31 1

摘要:当地时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协议以“一方受袭,双方共御”为核心原则,标志着中东安全秩序迎来历史性转折。作者指出,协议借以色列空袭多哈事件催化而成,将核武国家巴基斯坦正式纳入沙特防御体系,这实质上撼动了美国主导的传统地区安全架构

本文共2533 字

阅读预计6 分钟

作者| 《印度时报》编辑部编译 |范家菀编译审核| 刘星君本期编辑| 曹寅聪

本期审核 | 单敏敏

当地时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协议以“一方受袭,双方共御”为核心原则,标志着中东安全秩序迎来历史性转折。作者指出,协议借以色列空袭多哈事件催化而成,将核武国家巴基斯坦正式纳入沙特防御体系,这实质上撼动了美国主导的传统地区安全架构。此举不仅对以色列构成核威慑,压缩印战略空间,更折射出海湾国家寻求“后美国时代”安全自主的迫切心态。作者还认为,中国或成潜在赢家,其“世界多极化”理念在美影响力衰退中获现实印证,而美既无法约束盟友行动,又未能提供有效保护,暴露出战略信誉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协议虽未明言构建“伊斯兰北约”,却已激活穆斯林国家的军事联合意识,未来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地区权力重组之际,各方需警惕核模糊策略带来的误判风险,防止局部冲突升级为更大范围的对抗。南亚研究通讯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Foxherald

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已签署一项全面的《战略共同防御协议》,明确对两国中任何一方的攻击均将被视为对双方的共同攻击。该协议签署时间距以色列空袭多哈仅数日。此次空袭发生在加沙停火谈判期间,造成多名哈马斯高级领导人遇难,引发阿拉伯国家普遍愤慨。巴基斯坦作为核武国家正式与沙特防务体系挂钩,这将重塑海湾与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沙特王储小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与巴总理谢里夫在利雅得签署协议。巴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Asim Munir)元帅出席仪式,表明巴军方认可该协议的战略意义。

一、为何意义重大?

该协议颠覆了美国主导的中东传统安全架构,在三大地区引发新的风险变量,并催生了新联盟关系。对以色列而言,巴基斯坦核保护伞的加入对其军事行动构成新威慑。对印度而言,该协议助长巴方战略底气,增加未来双方冲突不确定性,或使阿拉伯国家转而疏远印度。对中国而言,这是一项隐性战略红利——中国得以进一步深化与两大关键伙伴的关系,并同步削弱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对美国而言,美方作为“海湾地区安全保障者”的可信度正受到严重质疑。

沙特和巴方官员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该协议……强化应对任何侵略的共同威慑能力”,这被视为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事件的直接回应。

二、深层解读

沙特官方坚称该协议“不针对特定国家”,但地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协议签署时机绝非偶然。多哈遇袭事件成为局势转折点,暴露卡塔尔虽设有美军重要基地,但仍存在防御漏洞。而海湾国家则将美国的沉默视为默许。

沙特阿拉伯此前已持续寻求美国安全保障之外的替代选项,此次更是迅速采取行动,正式制度化其与巴方长期“传闻中的”防御关系。而关键在于,该协议对是否纳入巴方核武库的问题刻意保持模糊,这种“灰色地带”处理方式既增强威慑力,又避免触及国际红线。沙特高级官员向路透社表示:“这是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

三、是否标志“伊斯兰北约”或

“阿拉伯北约”的开端?

沙巴防务协议重燃构建穆斯林集体军事联盟“伊斯兰北约”或“阿拉伯北约”的长期构想。数十年来,这一概念总在危机时刻浮现,随后又悄然消退。而如今,推动其落地的相关条件似乎更为成熟。

协议签署的象征意义尤为突出。作为伊斯兰教圣地守护者的沙特阿拉伯,已与全球唯一以穆斯林为主体的核武器国家巴基斯坦正式“绑定”。近期直接遇袭的卡塔尔未来或也将寻求类似安全保障。土耳其虽已加入北约,但长期以来亦秉持建立伊斯兰国家联盟的构想。海湾国家的心态已然转变:在美国未能阻止针对多哈的导弹袭击后,依赖美国安全承诺的想法愈发不切实际。正如《南华早报》所指,阿拉伯国家现在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外别无选择。

然而,现实障碍仍十分艰巨。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卡塔尔与阿联酋、土耳其与埃及等穆斯林国家间的矛盾使集体行动脆弱不堪。《经济学人》指出,“伊斯兰北约”倡议往往难以落地,核心原因在于多数阿拉伯政权对伊朗缺乏信任,而伊朗恰恰是推动该联盟建立的最积极力量之一。

这种发展势头仍不容忽视。自“阿拉伯之春”以来,海湾国家及更广泛穆斯林国家为联合军事力量应对共同外部威胁的构想从未像当下这般具备吸引力。

四、聚焦:以色列面临的新威慑困境

近年来,尽管沙特阿拉伯谨慎推进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包括开展秘密谈判及有限推进关系正常化,但当前局势发展或使上述进程陷入停滞。

巴基斯坦与以色列未建立外交关系,且历来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事业。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该协定,释放了一个信号:沙特愿“两面下注”,强化对潜在威胁的威慑能力,即便这意味着需与“亚伯拉罕协议”(编者注:最早由以色列、阿联酋、巴林、美国于2020年9月签署,以推动实现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随后摩洛哥与苏丹也签署协议)框架外的国家结盟。

以色列必须首次为这样的局势制定一个方案,以应对其军事行动可能引发的核反击,反击者并非其宿敌伊朗,而是美国的盟友。以军的行动自由,尤其是越境打击,已触及核警戒线。

以色列多哈行动本欲摧毁哈马斯领导层,却引发多重后果,不仅断送与沙特关系正常化前景,更激发伊斯兰世界团结意识,甚至激活具有核影响的防御协议。

未来,以军对海湾地区的任何打击都存在一定风险,一是或引发巴常规或网络反击,二是招致阿拉伯国家共同谴责,三是增强哈马斯与真主党实力,使其能宣称获得主要穆斯林联盟的新支持。

以色列或将采取三方面行动:其一,加速推进自身防御系统升级,如“铁穹(Iron Dome)”“箭- 3(Arrow-3)”“大卫投石索(David’s Sling)”等。其二,深化与印度、美国的战略关系。其三,在对第三方海湾国家采取任何单边行动前保持高度谨慎。以色列分析人士称该协议是“游戏规则改变者”,并警告称“威胁矩阵正在扩大”。

五、聚焦:印度的艰难平衡术

印度外交部就沙特-巴基斯坦防御协议表态称,“我们已获悉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战略共同防御协议的相关报道。政府此前便得知,这项旨在正式确立两国长期安排的协议已处于审议阶段。我们将研究该协议对印国家安全以及对地区和全球稳定产生的影响。印政府始终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全方位确保国家安全。”

印度正面临严峻战略压力。其与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均保持深厚合作关系,同时与巴基斯坦长期存在结构性冲突。

沙巴协议对印影响

外交影响:印外交部明确表示,将“研究该协议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凸显其对局势的审慎态度。


军事考量变化:鉴于巴被视为获得阿拉伯国家支持,印担忧巴在未来克什米尔危机中将采取更强硬姿态。


实际关切:沙特或通过石油补贴、武器升级支持、技术转让等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巴输送资金,从而增强其军事实力。


印度的核心担忧并非源于沙特或直接介入南亚冲突,而在于象征性意义层面的冲击及地区支持态势的转向。在沙特的支持下,巴或在克什米尔、恐怖主义、水权争端等各类危机中采取更强硬姿态。若沙特为巴国防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印或将面临一个装备水平更精良的对手。

这使印度陷入外交困境。沙特阿拉伯是印第三大石油供应国与关键投资伙伴,与此同时,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关系也持续深化。当前,印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维系这两重关系的同时,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或陷入战略被动。

印度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对此,印或采取隐性对冲策略加以应对,一方面强化对以防务合作并采购新型军事装备,另一方面与海湾国家开展秘密外交,确保该协议不损害自身利益。具体而言,印政府或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深化对以防务关系,目前以已成为印第二大武器供应国。二是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重点强化导弹系统与边境防御体系建设。三是加大在海湾地区外交投入,旨在确保沙特在南亚危机中保持中立。

“我们与印度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稳固。我们将继续推进双方关系,并以一切可能的方式为地区和平作出贡献。”一位沙特官员向半岛电视台表示。

六、美国:身处边缘,还是陷入交叉火力?

美国曾是海湾地区无可争议的安全保障者,如今却沦为旁观者。美对卡塔尔袭击事件反应消极,且未能展现明确威慑力,这已严重削弱其在盟友中的可信度。

正如《外交事务》杂志2025年初所指:“美国如今显得既过度介入,又存在感不足——美愿意支持军事行动,却不愿对其加以约束。”

这一局面直接导致海湾国家开始主动采取对冲策略。与巴基斯坦这类核国家签署共同防御协议不仅是威胁手段,更是对已被视为“失效”安全体系的“独立宣言”。

如今,美面临艰巨任务,需同时维系与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的关系,而这些国家之间的猜忌氛围正持续升温。

七、中国的机遇与风险

中国或成为最低调的战略赢家。中国已通过中巴经济走廊(CPEC)成为巴最亲密的伙伴,同时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能源合作、军售深化了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

中国的战略收益

中国的战略收益有三,一是获得疏远美国的更强大海湾伙伴。二是强化自身作为地区武器供应方和调解者的角色。三是自身倡导的“世界多极化”得到印证,而美国的影响力则日益边缘化。

(二)

中国的策略

中国的策略有二,一方面公开支持该协议,将其视为防御性的团结举措。另一方面私下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以避免石油供应中断、局势动荡、冲突升级。如《南华早报》所述:“中国从此次战略重组中获益,这印证其外交、威慑、发展相结合的战略路径。”

八、未来展望

多种可能的情景正逐渐显现:

美国战略调整:美或试图重建与沙特阿拉伯的信任,可能重新考虑提供防御保障。与此同时,美或将施压以色列,避免其进一步采取行动,单方面导致局势升级。


沙特阿拉伯的平衡行动:沙特将努力证明该协议不会损害其对印关系,同时强化自身在穆斯林世界领导地位。


巴基斯坦影响力上升:巴或将开展更多联合军事演习,进行军事部署,并发表更强硬言论,旨在将自身塑造为“穆斯林国家的保护者”。


潜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卡塔尔、土耳其乃至更小的海湾国家都或寻求类似合作安排,真正意义上的“阿拉伯北约”构想或逐步成形。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持续时间越长,该协议固化为更大规模联盟核心的可能性就越高。

本文编译自《印度时报》2025年9月18日文章,原标题为Islamic Nato? Saudi Arabia-Pakistan defence pact - what it means for India,原文链接为: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saudi-pakistan-defense-pact-saudi-pakistan-defense-pact-and-india-islamic-nato-pakistan-nuclear-weapons/articleshow/123978246.cms

本期编辑:曹寅聪

本期审核:单敏敏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