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展望报》(outlook)9月24日报道,苹果持续扩大在印生产布局,已为制造iPhone采购关键设备。据悉,印约有35家企业具备为富士康、塔塔电子等苹果供应商生产设备的能力,其中半数已与苹果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泰坦(Titan Engineering and
2025年9月25日 总第1050期
值日编辑:毛雅欣 阿斯兰
审核:范家菀 关云逸
执行主编:陈卓
图源:Graphic News
印《展望报》(outlook)9月24日报道,苹果持续扩大在印生产布局,已为制造iPhone采购关键设备。据悉,印约有35家企业具备为富士康、塔塔电子等苹果供应商生产设备的能力,其中半数已与苹果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泰坦(Tita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Ltd)、乔蒂(Jyoti CNC Automation)、威普罗(Wipro)等。目前,苹果正面向上述印企分享制造iPhone机械设备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细节。此外,苹果还正探索与印度等国企业合资,推动在印生产显示屏、摄像头模组等关键零部件。据悉,富士康子公司裕展科技正斥资约15亿美元($1.5 billion)在南印泰米尔纳德邦建设显示模组装配厂。分析指出,中国此前限制向印供应相关设备,并召回技术人员,已影响富士康、塔塔电子等苹果供应商在印生产。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意识到挑战,计划未来2-3年内大幅扩大在印合作网,旨在减小物流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供应链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目前,苹果在印共布局五家iPhone工厂,而印产iPhone国内附加值(DVA)比例已超20%,而莫迪政府目标将其提升至30%-40%,以“匹配中国水平”。
NEWS
中国尼泊尔互联互通示意图。图源:梦回糊涂
尼《加德满都邮报》9月25日报道,位于上木斯塘科里山口(Kora La)的里孜-乃琼口岸9月15日全面投用,为双边贸易开辟新通道。该口岸是2016年中尼过境运输协议确定的六个口岸之一,2023年11月正式揭牌。此前中尼主要通道吉隆口岸和樟木口岸均因山体滑坡和洪水被迫关闭近两个月,致尼约1400-1500个载有进口节庆货物的集装箱滞留中方,贸易商面临巨大损失。里孜-乃琼口岸投用为滞留货物提供关键通道,为贸易商纾困。尼海关数据显示,自15日投用以来,该口岸已有超140个货运集装箱和230辆电动汽车完成清关入尼,创收约6.8亿卢比(Rs 680 million)。但目前仍有168个中国货运集装箱及309辆电动汽车待清关(编者注:据我国海关统计,自2025年9月6日日喀则国际陆地港首次联通里孜口岸以来,截至9月23日,仅17天时间,该口岸出口货值已达1.13亿元)。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该口岸因距离更远而运输成本较高,且面临海拔更高、基础设施更薄弱等挑战,但其地质灾害风险较小,且通关手续更为便捷,有望发展为中尼贸易的稳定通道,成为贸易互利重要枢纽。数据显示,2024-25财年,尼对华贸易总额3437.3亿卢比(Rs 343.73 billion),其中进口额达3411亿卢比(Rs 341.10 billion)。分析指出,鉴于尼近19%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尼政府应优先发展北部贸易基础设施。另据悉,樟木口岸也于22日晚重新开放。
NEWS
图源:ANI
《印度快报》9月24日报道,拉达克地区列城爆发暴力抗议活动,要求“建邦”并实行自治,已造成4人死亡,56人受伤。抗议活动由“列城至高组织”(注:Leh Apex Body,LAB,拉达克建邦维权组织)发起,旨在支持其成员、气候活动家索南·旺楚克(Sonam Wangchuk)的新一轮绝食抗议动作,要求赋予拉达克地区邦地位,并将其列入宪法附表6(注:宪法附表6规定了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内部分部落地区可作为自治实体进行管理,即“表列地区”,在土地等关键问题上享受地方保护性政策)。据悉,抗议者焚毁列城印人党办公室,并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多人伤亡。旺楚克谴责暴力行为,但将此归因于民众“过去五六年积累的愤怒”,称抗议者为“Z世代”,并表示应以和平方式抗争,呼吁各方保持克制。2024年3、4月抗议活动兴起时,莫迪政府已成立高级委员会审查拉达克地区上述诉求,但双方进行多轮会谈均未取得突破。消息人士称,中央政府不希望旺楚克参与谈判,视其为“谈判障碍”,叠加中央政府不愿将拉达克列入宪法附表6,且中央政府提出的替代保障措施与拉达克实际诉求存在落差,导致双方谈判一度陷入僵局,自5月以来再未举行会谈。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抗议正值印中央政府10月6日与LAB重启新一轮会谈前夕,而会谈重启条件即为LAB将旺楚克排除在会谈代表团之外,并任命前印人党议员切旺(Thupstan Chhewang)为代表团团长。
NEWS
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快报》9月24日报道,泽连斯基公开回应特朗普言论称,乌克兰对印乌关系发展持乐观态度,相信印有望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乌克兰。9月23日,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讲话称,中印两国正持续购买俄油,已成为俄乌冲突的“主要资助者”。对此,泽连斯基表示,持续发展印乌关系至关重要,乌坚信印终将改变对俄能源合作的态度。因此,乌敦促欧洲国家同印建立更加紧密、牢固的关系,尽力避免“印度退出”。此外,泽连斯基还指出,鉴于中俄利益长期保持一致,对华就该问题展开接触恐“更为困难”。
NEWS
若开邦形势图。图源:梦回糊涂
印《东北新闻》、缅《伊洛瓦底》9月20日、23日报道,缅甸若开军(AA)面临缅政府军与罗兴亚武装组织双重夹击,而孟加拉国边境安全部队或系罗兴亚武装幕后推手。目前,若开军控制若开邦17个乡镇中的14个,及孟缅边境全部271公里的边境地带。9月20日,若开军声明指控称,“若开罗兴亚救世军”(ARSA)与“罗兴亚团结组织”(RSO)9月18日穿越孟缅边境,袭击若开邦北部孟都镇一基地,杀害非穆斯林平民,并伪装成若开军制造“假旗行动”。对此,若开军总司令通米能(Tun Myat Naing)少将指责称,若开军已有可靠情报表明罗兴亚武装组织袭击事件系受孟边境安全部队支持。此外,缅甸军政府正对若开军发起持续进攻,试图收复伊洛瓦底省、马圭省与若开邦交界地区失地。若开军声明称,该军已于9月5日、7日连续三次击退政府军攻势。
NEWS
图源:印《经济时报》
印《经济时报》9月24日报道,印军计划10月初举行“冷启动”(Cold Start)军事演习,或对巴基斯坦释放“热信号”。这是印首次以无人机与反无人机作战为主题的军事演习,重点测试印无人作战系统及其反制能力,陆、海、空三军均将参演。“冷启动”一词本身指向印“冷启动战略”(Cold Start Doctrine),是一种强调快速部署、有限规模、高强度联合作战的军事构想,旨在以不触发巴核门槛为前提实施惩罚性打击,并在外部干预前迅速完成战役目标。此次以战略概念作为演习代号,传递出三重信号:一是印战略理念升级。无人系统位于快速联合打击的核心位置,技术驱动的反击能力将使印度能更迅速应对任何挑衅。二是印战略体系升级。“冷启动”正迈向多域、无人化作战的新阶段,未来反击将由武装无人机、巡飞弹、蜂群系统及电子战协同构成复合战力,同时保留在不升级为全面战争的前提下,对侵略或恐怖袭击做出果断反击的选项。目前,印陆军内正进行重组建设,或配合该战略组建融合步兵、装甲部队、防空部队、后勤部队、攻击直升机、无人机和反无机技术的下一代综合战斗群(integrated battle groups,IBG),推动该战略升级成为数字化增强的高速作战战略。印陆军已据此将边境地区两个旅改组为“楼陀罗”(Rudra)新型全兵种合成旅(all-arms integrated brigade)。
NEWS
印度虾类出口趋势。图源:《商业标准报》网站
《铸币报》9月23日报道,美对印加征关税后,印海产品出口商正加快转向中国市场。长期以来,美国是印虾类产品最大出口市场。数据显示2024-25财年,印水产品出口总额达73.9亿美元($7.39 billion),其中对美出口26.8亿美元($2.68 billion),占比约36%。但美对南亚国家虾类产品设立高额关税壁垒,并对印产品总体征收高达50%关税后,印企在美市场难与厄瓜多尔、越南、印尼等国竞争。2025年5月至8月,印对美虾类出口额同比锐减43.8%,从2.897亿美元( $289.7 million)降至1.627亿美元($162.7 million),其中最大出口品类南美白虾出口额下滑52.2%,严重冲击印沿海加工集群产业。为应对冲击,印出口商加速转向中国市场,积极拓展欧洲、俄罗斯、阿联酋、日韩等海外市场。其中,中国内需强劲、相关产业链繁荣、买家广泛采用远期合约交易等特点,有望使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虾类产品最大进口商。此外,欧盟新批印102家水产加工厂出口资质,而新加坡也同意扩大采购印海产品,并考虑对印开放海产品市场。
NEWS
莫迪于 2025 年 8 月抵达中国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图源:《外交事务》
《外交事务》9月24日发表题为《印度不想依赖中国——但美国的政策正迫使新德里转向中国》的评论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印政策可能迫使印度根本性调整外交政策,使印美两国陷入“双输”。作者谭维·马丹(Tanvi Madan)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的高级研究员。
印度当前接近中国并不是美对印施压的直接结果。中印缓和事实上早已开始。然而,特朗普政府却可能改变印度长期的外交政策取向,转向对华更深合作,同时减少对美合作。
中印两国早已开始寻求稳定两国关系。2024年10月,两国领导人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实现自2019年以来首次会晤,此后中印关系加速回暖。2025年,双方恢复高层互访与会议沟通。在民间层面,双方逐渐着手恢复直航航班、人员往来与民间交流。在经贸领域,印可能会对中国开放一些低敏感度领域。
中印两国关系仍以结构性对抗为主基调。一是经济方面。对印而言,修复对华经贸关系虽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也加剧对华依赖。对华而言,进入印市场虽然有利可图,但也可能壮大其在战略与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二是中印两国仍没有解决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分歧。三是印对华贸易逆差仍在扩大,且中国对印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经济政策,包括限制印自华进口化肥、稀土和盾构机,自印召回中国的工程师等。四是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开建大型水电项目,引起印强烈忧虑。五是中国在最新一轮印巴冲突中支持巴方,且其长期是巴军事装备的主要供应者。
印战略对华信任赤字也显而易见。台湾问题方面,印官方不愿意确认其曾说过“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不断就南海和东海问题做对华不利的表态。印也无意支持中俄打造的“反西方阵营”。莫迪拒绝恢复中印俄三国峰会、缺席北京胜利大阅兵,也仅派外长苏杰生参与讨论特朗普关税问题的金砖线上峰会。
然而,特朗普政府政策或改变印国内围绕对华政策的力量对比。印战略环境已因特朗普政府对印政策大幅恶化。印害怕中国可能会借机对其施压,这增加了印对华缓和的动机。印最大企业已寻求加强与中国合作,类似趋势进一步增强印国内“对华和解派”的力量。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恐削弱印国内亲美派的有心啦,降低战略遏华的动力。印将逐渐视美为另一个问题,而不是“中国问题的答案”。
如果当前趋势持续,将导致印美“双输”。印将进一步在美之外寻求替代性的安全伙伴和市场,损害美商业、科技与防务利益。这将会同时限制印美两国的活动空间,特别是两国面对中国时的选项。目前,印正急切寻求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但如果特朗普持续施压,则印将努力找到其外交政策的新平衡点,且这一平衡点必定对美国不利。
本期编辑:曹寅聪
本期审核:单敏敏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