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深度解读:黄金和白银,未来谁更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3:18 1

摘要:黄金和白银作为投资领域的贵金属,一直都是黄金作为老大,白银是老二,白银跟随黄金的上涨而上涨。但是近年来,随着白银属性的转变,白银不仅是贵金属,更是新能源行业不可或缺的产品。白银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正如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说到:“不同场景下,金银强弱

黄金和白银作为投资领域的贵金属,一直都是黄金作为老大,白银是老二,白银跟随黄金的上涨而上涨。但是近年来,随着白银属性的转变,白银不仅是贵金属,更是新能源行业不可或缺的产品。白银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正如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说到:“不同场景下,金银强弱会互换。”所以在未来发展中,黄金和白银的发展势头和趋势到底如何?应该投资谁,如何投,如何布局?本篇文章,小编带你从时寒冰的《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这本书,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

一、白银的补涨时代就要来临?

9 月的贵金属市场,黄金再度成为大家眼中的焦点,现货金价突破 3500 美元每盎司,创下历史新高,年初至今涨幅超 30%。从交易数据看,COMEX 黄金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已连续 12 周增加,持仓量达 42.3 万手,处于 2016 年以来的高位,足见市场对黄金的追捧。但在这波黄金牛市中,白银价格同步创下 2011 年以来的新高,突破 40 美元每盎司,年内涨幅更是达到 40%,悄悄跑赢了黄金。更关键的是,白银的上涨斜率正在变陡,8 月单月涨幅 8.2%,远超黄金的 4.5%,这种 “后发加速” 的特征,往往是趋势强化的信号。这与过去 “黄金强、白银弱” 的惯性认知形成了微妙反差。回溯 2008 年金融危机、2011 年欧债危机等历史节点,黄金往往率先启动,白银则因工业需求拖累滞后上涨,甚至在黄金回调时跌幅更深。但 2025 年的市场正在打破这个规律。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比喻:“白银像个‘多面手员工’,工业属性让它角色模糊成‘工具人’,反而不如专注避险的黄金受重视”。但他同时指出,这种局面正在逆转 —— 当工业需求激活稀缺性,白银的价值将被重新定义。现在再看这个判断,更像是对当下市场的精准预言。黄金的上涨逻辑依然清晰: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信用体系受冲击、各国央行持续购金,这些都让黄金的避险名片愈发闪亮。但白银的上涨,藏着更具爆发力的底层逻辑 —— 它正在从 “贵金属” 蜕变为 “新能源刚需品”,这种双重属性的叠加,让白银拥有了黄金不具备的成长空间。

二、白银的稀缺性正在被重构

“物以稀为贵” 的本质从来不是存量的多少,而是供需缺口的变化速度。在贵金属领域,黄金的稀缺性更多体现在存量有限,而白银的稀缺性正被新能源革命赋予 “加速度”。美国地质调查局2025 年最新报告显示,黄金现有储量约 5.9 万吨,按 2024 年全球 3000 吨的年产量计算,仅够开采 19.7 年;白银储量 61 万吨,以 2024 年 2.6 万吨的年产量测算,可采年限 23.5 年。单看存量,两者都算稀缺,但白银的稀缺性正被新能源革命彻底改写。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早有预判:“能加持白银的,是工业需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稀缺性的飞速加强”。这种 “飞速加强”,在 2025 年的光伏、新能源汽车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01光伏行业

光伏板的银浆是导电的核心材料,虽然近年来 perc 技术向 topcon、hjt 转型,单位银耗从 120mg/W 降至 80mg/W 左右,但全球装机量的爆发式增长,让白银需求总量不降反升。欧洲光伏协会预测,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较 2024 年 增长 26%,仅这一领域就需要 5.2 万至 6.5 万吨白银。这个需求量相当于 2024 年全球白银总产量的 2 倍。更惊人的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的测算:若全球要实现 2050 年碳中和目标,按现有光伏技术路线,到 2050 年光伏板将消耗全球 85%~98% 的白银储备。这意味着,未来 25 年白银将从 “稀缺资源” 变为 “战略资源”,其价值逻辑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02新能源汽车领域

白银在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广泛,从电池管理系统、车载电子设备到充电接口,每辆新能源汽车平均需要 50~100 克白银,是传统燃油车的 2~3 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86 万辆,同比增长 32%,渗透率突破 35%,全年销量有望突破 800 万辆。按照每辆车平均 70 克白银计算,仅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就需要 560 吨白银,全球需求则突破 2000 吨。更关键的是,随着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占比将从当前的 35% 提升至 2030 年的 50%,白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需求暴增的同时,供应端却 “卡脖子” 了。全球白银矿产高度集中在墨西哥、中国、秘鲁等国,2019-2024 年产量不增反降,复合年增长率为 - 0.4%。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矿石品位下降,墨西哥 Fresnillo 矿的白银品位从 2010 年的 480 克每吨降至 2024 年的 320 克每吨;二是开采成本飙升,全球主要白银矿山的现金成本从 2015 年的 12 美元每盎司升至 2024 年的 22 美元每盎司,总成本仍处十年高位;三是政策限制,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出台矿业环保政策,部分中小矿山被迫关停。一增一减之下,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白银供应缺口已达 4498 吨,预计 2027 年将扩大至 6791 吨 —— 这种 “刚性缺口”,是黄金从未有过的价值驱动力。

三、摩根大通的「白银棋局」

稀缺性的强化,总会引来资本的嗅觉。在白银市场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资本操纵案例当属亨特兄弟。上世纪 70 年代,他们联合沙特王室,通过期货市场和实物囤积,将白银价格从 2 美元每盎司推至 50.35 美元每盎司,涨幅超 24 倍,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和交易所规则调整崩盘。时寒冰在书《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复盘这一事件时指出:“白银的小盘属性,让它容易成为资本炒作的标的,但真正能改变趋势的,还是供需基本面”。而如今,摩根大通的布局更令人深思。它不再是短期炒作,而是基于长期供需的战略囤积。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2023 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摩根大通曾因操纵贵金属市场支付 92 亿美元罚款,但这并未阻止它的布局。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铸币局和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库存数据显示,摩根大通早已悄悄囤积了历史最大规模的实物白银 ——2018 年持仓量就突破 4976 吨,2024 年进一步增至 5832 吨,比亨特兄弟当年的持仓(约 4000 吨)还多 45%。更关键的是,这些白银多是在 2019-2022 年价格低位时买入的,成本优势极为明显。为什么巨头愿意重仓白银?答案藏在 “小盘股效应” 里。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打过一个贴切的比方:“投资白银类似炒小盘股,低价门槛能吸引更多资金,短时间内形成更强的炒作力量”。从市场结构看,黄金市场规模约 12 万亿美元,白银仅为 0.8 万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 15 倍。这种 “小盘属性” 意味着,同样规模的资金流入,白银价格的涨幅会远超黄金。2025 年上半年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全球白银 ETP(交易所交易产品)净流入达 9500 万盎司,持仓量逼近 3.2 亿盎司的历史峰值,而黄金 ETP 净流入仅 650 万盎司,两者差距显著。对比黄金,白银的投资门槛确实更低。按当前金价 3500 美元每盎司、银价 40 美元每盎司计算,在期货市场,买入 1 手黄金需 35 万美元保证金,而 1 手白银仅需 20 万美元保证金;在实物市场,100 克黄金的价格约 1.1 万美元,而 100 克白银仅 120 美元,普通投资者更容易参与。当美联储降息释放流动性,更多中小投资者会涌入白银市场,这也是摩根士丹利在 2025 年 8 月报告中将白银目标价定为 40.9 美元、并提示 “超预期上行可能” 的核心原因。此外,高盛、巴克莱等机构也纷纷上调白银评级,高盛甚至将 2026 年白银目标价定为 52 美元每盎司,较当前还有 30% 的上涨空间。

四、什么时候买黄金,什么时候押白银?

不过,白银的 “逆袭” 并非毫无悬念。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特别强调:“不同场景下,金银强弱会互换”,这个判断在 2025 年的市场中依然适用。投资者要做的,不是简单地 “二选一”,而是根据宏观环境和产业趋势,动态调整配置比例。

01避险情绪主导期,黄金更优

当区域性战争、经济危机、流动性危机等黑天鹅事件出现时,黄金的表现必然强于白银。因为黄金的金融属性是 “刚需”。无论是央行储备、机构避险,还是个人资产保值,黄金都是首选;而白银的工业属性会成为 “拖累”,战争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新能源项目延期,进而压制白银需求。2025 年的典型案例就是以色列袭击哈马斯事件:8 月 15 日冲突升级后,现货黄金单日涨幅达 1.2%,突破 3450 美元每盎司;而白银仅微涨 0.3%,收盘仍低于 40 美元每盎司。再看 2008 年金融危机,黄金最大跌幅仅 22%,而白银跌幅达 56%,差距更为明显。此外,当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时,黄金的抗跌性也强于白银。2022 年美联储全年加息 425 个基点,黄金下跌 0.8%,而白银下跌 12.5%,就是因为加息会提高持有白银的机会成本,而黄金的避险属性能部分抵消加息影响。

02经济复苏和能源转型,白银更优

当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新能源产业高歌猛进时,白银的工业属性会成为核心驱动力,涨幅往往超过黄金。从历史数据看,2009-2011 年经济复苏期,白银涨幅达 400%,远超黄金的 160%;2020-2021 年疫后复苏期,白银涨幅 65%,也高于黄金的 25%。2025 年的市场正处于这个场景中:全球制造业 PMI 连续 6 个月回升,中国、美国、欧元区制造业 PMI 分别达 50.8、50.2、49.9,接近或突破荣枯线;新能源产业更是 “高歌猛进”,光伏装机同比增长 26%、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35%、储能装机增长 45%,这些都在为白银需求 “添砖加瓦”。中邮证券测算,若金银比从当前的 87 修复至 1970 年以来的历史均值 60,白银价格将达 57 美元每盎司,较当前还有 56% 的上涨空间。更乐观的是,若新能源需求超预期,金银比甚至可能修复至 40,白银价格将突破 87 美元每盎司 —— 这个目标虽然激进,但并非没有可能。

03白银的波动性是 “双刃剑”

时寒冰提醒过:“白银的波动性明显强于黄金,高杠杆投资者必须警惕”。从历史数据看,白银的年化波动率约 28%,是黄金(15%)的 1.8 倍;单日涨跌幅超过 3% 的次数,白银是黄金的 2.3 倍。2025 年 9 月 21 日,受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影响,白银单日跌幅达 2.5%,而黄金仅下跌 1.0%,再次印证了这一点。除了价格波动,投资者还需关注两个风险点:一是技术替代风险,虽然当前光伏银浆暂无完美替代品,但铜电镀、银包铜等技术正在研发,若未来技术突破,可能减少白银需求;二是供应超预期风险,若墨西哥、秘鲁等国放松矿业政策,或出现大型白银矿发现,可能缓解供应缺口。此外,白银的金融属性较弱,在流动性危机时可能面临 “挤兑式抛售”,2020 年 3 月美股熔断期间,白银单周跌幅达 29%,就是典型案例。

五、普通投资者如何布局?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把握白银的投资机会?结合时寒冰的观点和 2025 年的市场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1.配置比例:“黄金为主,白银为辅”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黄金的 “压舱石” 作用都不可替代。建议将贵金属配置比例控制在家庭总资产的 5%~10%,其中黄金占 70%~80%,白银占 20%~30%。这样既能通过黄金应对黑天鹅事件,又能通过白银分享新能源红利,平衡风险与收益。2. 投资工具:根据风险偏好选择低风险选择:实物白银(银币、银条)和银行纸白银。实物白银可直接持有,但需考虑存储成本;纸白银交易便捷,无杠杆,适合新手。中风险选择:白银 ETF(如华安白银 ETF、博时白银 ETF)。ETF 跟踪白银价格,流动性好,费用低,是配置白银的主流工具。高风险选择:白银期货、期权。这类工具杠杆高(通常 5~10 倍),适合有经验的投资者,且需严格控制仓位,避免过度投机。3. 入场时机:逢回调布局虽然白银长期趋势向好,但短期可能出现回调。建议在白银价格回调 10%~15% 时分批入场,例如当前银价 40 美元 / 盎司,可在 34~36 美元每盎司区间开始建仓,避免追涨杀跌。同时,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新能源产业数据(如光伏装机、新能源汽车销量)和白银供需缺口变化,动态调整持仓。黄金与白银的较量,本质是 “存量稀缺” 与 “增量稀缺” 的对决。黄金的价值源于 “永恒的避险需求”,它是穿越经济周期的 “压舱石”,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 “安全垫”;而白银的价值源于 “新能源革命的增量需求”,它是新能源时代的 “成长股”,其价值重构才刚刚开始。时寒冰在书中的预判或许正在成为现实:“黄金先涨,白银后涨,越往后,白银的表现越值得期待”。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无需纠结 非此即彼。投资的核心不是预测谁更强,而是看懂每种资产的价值逻辑。在资产组合中保留一部分黄金应对不确定性,同时关注白银在供需缺口扩大后的配置机会,或许才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最优解。

来源:交易员白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