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片以二战时期日本关东军731部队为背景,揭露了这支部队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武器研究基地,并以中、苏、朝等国平民与战俘为对象实施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的战争罪行。影片系统性地控诉了其研发细菌武器与进行大屠杀的反人类行为。
因为这份民族情怀,若牟敦芾先生尚健在,必会赴影院观看电影《731》。至于观影之后作何感想,却实在难以揣测。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电影《731》的爆火,使当年未能于内地公映的《黑太阳731》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或许稍作删减,它亦有望在内地上映。若牟先生泉下有知,这或许可了却他生前的一桩心愿,让更多人看见这段历史。
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37年前,即上世纪80年代,牟敦芾先生早已执导过同一题材的电影——《黑太阳731》。
由于该片是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实施后首部被列为III级的影片,因而未能在内地大规模公映,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年青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
(一)牟敦芾先生,与他的血泪之作《黑太阳731》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片以二战时期日本关东军731部队为背景,揭露了这支部队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武器研究基地,并以中、苏、朝等国平民与战俘为对象实施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的战争罪行。影片系统性地控诉了其研发细菌武器与进行大屠杀的反人类行为。
拍摄期间,牟敦芾先生为追求极致的真实感,特意奔赴东北零下数十度的严寒环境中取景,持续拍摄数月。当时国内电影特效产业尚未成熟,片中多处特效场景均使用真实尸体完成。也正因影片真实而沉重的历史属性,该片在上映第二年,入选1989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并获"社会学特别奖"。
牟先生原籍山东,1941年生于日照,后随家人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系,早期曾执导《不敢跟你讲》等作品。1977年加入香港邵氏电影公司,1983年拍摄《自古英雄出少年》,该片是首部在九寨沟取景的电影。之后他长期在内地从事电影创作,先后完成《黑太阳731》《黑太阳南京大屠杀》等作品,2019年于美国病逝。
(二)《731》与《黑太阳731》之间,相差了"黑太阳"三个字的重量
"731",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简称。这个代号背后,是二战期间在中国进行细菌战与人体实验的军事犯罪单位,是制造黑暗、制造苦难的恶魔象征。
两部电影不约而同使用了这一数字代号。但不同的是,牟先生在"731"前加上了三个字——"黑太阳"。有观众认为,这是对731部队的隐喻,但其实远不止如此——在牟先生的另一部作品《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中,同样出现了"黑太阳"三个字。
可见,牟先生的命名是有深意的。
其一,是"将红染黑",对日本侵略者的讽刺与控诉。
大家熟知,日本国旗为"日章旗",白底之上一个红太阳,象征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而"黑太阳"正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尖锐讽刺与诅咒,牟先生的想法就是让"红太阳"变成"黑太阳",让所谓"日不落"终成"日不举"。用文字的力量,消解苦难制造者的傲慢。
其二,是"让黑见白",对历史真相的坚守与昭告。
日本政府至今未就731部队的滔天罪行公开道歉,这段历史也长期被遮蔽与淡化。牟先生加上"黑太阳”命名,正是要向世界昭告,这是一段被刻意掩盖的黑暗历史,必须将其曝之于光明之下,让罪恶在阳光下接受正义的审判,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份苦难。
敢于直视历史之暗,方能珍惜当下之光。真正直面历史的影片,标题中就应当有"黑"字的勇气。
从这个意义上说,牟敦芾的《黑太阳731》也应被历史铭记,更应在全世界被看见。
(三)《黑太阳731》仿佛是从苦难熔炉中淬炼而成的作品,还原了真实之痛
据幕后资料记载:在拍摄焚尸房场景时,牟敦芾团队使用长春某坦克部队的锅炉房进行布景。该场戏需呈现十二具尸体被斧劈、火烧的场面,为求真实,导演坚持使用真实尸体,对演员的心理承受力带来极大挑战。现在想想,都觉得有些瘆人。
为真实还原731部队的非人暴行,牟先生曾亲赴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实验室停尸房考察。他回忆道:"我戴着口罩走进一间约200平方米的福尔马林池,池中漂浮着上百具全身赤裸的男女尸体,有些头发还在水中飘荡,极其骇人。"
在一段关于冻伤实验戏的采访中,牟敦芾提到:""女马路大'在室外接受冻实验的戏,是由演员真实在胳膊上进行的。我们不断往她手臂上浇冰水,整整拍了一天。饰演者是我的外甥女闽江,她一度哭求: '舅舅我不拍了!太冷了!救救我!'每拍完一个镜头,工作人员便立刻用雪搓她的胳膊,直至血液恢复流通、皮肤泛红才停,只有这样才不会真的冻伤。"
如今,赵大导演的《731》票房已近13亿,商业上的成功有目共睹;而牟敦沛先生的《黑太阳731》,或许没有机会与之在票房上一较高下。
但这并不妨碍《黑太阳731》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不可磨灭的经典——因真实而残酷,因勇敢而永恒。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被实验的苦难人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来源:戴着金箍的秋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