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嗡嗡震个不停,谢屿舟划开屏幕,家族群里@他的消息已经刷了屏。他父亲,饭团外卖的创始人谢宏峻,发了一张截图,是竞争对手巨饿外卖最新的促销活动海报,配文:“看看!人家巨饿这补贴力度!屿舟,你这个新任CEO要是再拿不出应对方案,咱们下半年市场份额还得跌!”
引子
谢屿舟从未想过,他人生最大的“订单劫匪”会是许听暖。
许听暖也未曾预料,她精心策划的“市场狙击”会抢到自己男朋友头上。
1
手机嗡嗡震个不停,谢屿舟划开屏幕,家族群里@他的消息已经刷了屏。他父亲,饭团外卖的创始人谢宏峻,发了一张截图,是竞争对手巨饿外卖最新的促销活动海报,配文:“看看!人家巨饿这补贴力度!屿舟,你这个新任CEO要是再拿不出应对方案,咱们下半年市场份额还得跌!”
谢屿舟揉了揉眉心,刚结束一场关于优化骑手派单系统的会议,疲惫感还没散去。他回复:“爸,看到了。我们在做方案,不能盲目跟补贴,要打差异化。”
“差异化差异化,你就知道差异化!市场份额都被蚕食了,还谈什么理想!”谢宏峻的语音立刻追了过来,语气焦灼。
几乎在同一时间,许听暖的电脑弹出了视频通话请求,是她母亲,巨饿外卖的“铁娘子”董事长许静。屏幕那头的许静女士妆容精致,眼神锐利:“听暖,饭团那边最近在高校市场动静很小,谢家那小子刚上任,我估计他憋着坏呢。你负责的市场部,尤其是A大B大这两个标杆高校,必须给我盯紧了,策划案要快、准、狠,趁他立足未稳,再抢他三个百分点过来!”
许听暖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语气平静却坚定:“妈,我知道。新方案已经差不多了,主打‘校园专享’和‘即时配送’,精准打击饭团在高校配送时效上的短板。”
“好!这才像我许静的女儿!”许静满意地点头,“记住,商场上,尤其是对饭团,不能有半点心软。你那个男朋友……没影响你工作判断吧?”
许听暖指尖微微一顿,随即恢复正常:“妈,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我分得清。”
挂断电话,许听暖靠在椅背上,轻轻叹了口气。她和谢屿舟,A大的风云校草和B大的公认女神,从大学辩论赛的针锋相对,到研究生课题合作的惺惺相惜,再到不知不觉走到一起,已经三年了。这段感情,一直小心翼翼地在两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夹缝中生存。除了几个至交好友,无人知晓。
2
“所以,你妈又给你加压了?”学校附近那家他们常去的僻静咖啡馆里,谢屿舟看着对面有些走神的许听暖,轻声问道。
许听暖回过神,扯出一个笑容:“习惯了。你呢?谢叔叔那边也不好过吧?”
谢屿舟无奈地笑了笑:“老头子恨不得我明天就把巨饿打趴下。天天念叨着当年被季阿姨……被你妈抢走核心团队的事,说是奇耻大辱。”
许听暖沉默了一下。母亲许静和谢屿舟父亲谢宏峻的恩怨,是横亘在两家之间一道深深的鸿沟。当年两人曾是合伙人,后来因经营理念不合分道扬镳,许静带走了核心团队创立了巨饿,并且发展迅猛,一度将饭团逼入绝境。这也导致谢家对许家,尤其是对许静,充满了敌意。
“屿舟,”许听暖抬起头,眼神清澈,“不管他们之间怎么样,我们是我们。”
“我知道。”谢屿舟伸手握住她的手,“等我彻底在公司站稳脚跟,有足够的话语权,我们就公开。到时候,谁也不能用那些陈年旧事来绑架我们的选择。”
“嗯。”许听暖回握住他,心里却有一丝隐隐的不安。两家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远超校园生活的单纯。她今天刚签批的那个针对A大B大市场的“闪电补贴”计划,一旦上线,首当其冲的就是谢屿舟负责的饭团高校业务。
3
几天后,“闪电补贴”计划如期上线。巨饿外卖在A大、B大等高校投入重金,推出了前所未有的优惠力度和“十分钟极速达”承诺,瞬间点燃了学生群体的消费热情。饭团在高校的订单量应声下跌。
谢屿舟看着后台惨淡的数据,脸色凝重。市场部总监,也是他父亲的心腹,跟他一起空降到公司的方拓,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埋怨:“谢总,巨饿这明显是冲着我们来的。许家那位千金,下手可真狠啊,一点情面都不讲。”
谢屿舟皱眉:“方总监,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立刻召集市场部和运营部,半小时后开会!我们要在二十四小时内拿出反击方案!”
会议上,争论激烈。以方拓为首的保守派主张立刻跟进补贴,打价格战。“谢总,不能再犹豫了!市场份额丢了,再想抢回来就难了!”
但谢屿舟力排众议:“跟风补贴是最笨的办法,只会两败俱伤。巨饿主打快,我们就主打‘好’和‘省’!立刻调整我们的策略,第一,联合校内品质餐厅,推出‘饭团认证安心餐’,主打食品安全和品质;第二,推出‘拼单满减’,鼓励宿舍集体下单,均摊下来比巨饿的单点补贴更划算;第三,优化我们自己的骑手派单系统,我不能承诺十分钟,但我能承诺更合理的路线,减少骑手压力,提升整体效率!”
方案迅速推行。谢屿舟几乎住在了公司,和技术团队一起熬通宵优化系统。许听暖在对面大楼的办公室里,偶尔能看到谢屿舟办公室彻夜不熄的灯光,心里五味杂陈。
4
“听暖,你这招够厉害啊,看把饭团那个新来的小谢总给忙的。”巨饿市场部副总监,也是许听暖的闺蜜苏晚晴,端着酒杯在庆功宴上调侃道。这次高校战役,巨饿确实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许听暖勉强笑了笑:“商业竞争而已。”
苏晚晴凑近,压低声音:“得了吧,跟我还装?看你这两天心神不宁的。心疼你家谢屿舟了?”
许听白了她一眼:“别瞎说。我只是觉得,这种恶性竞争,没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一个略带冷意的声音插了进来。许静不知何时走了过来,她看着女儿,眼神锐利,“听暖,记住你的身份。你是巨饿未来的接班人,商场如战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谢家那小子,现在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之一。”
许听暖垂下眼帘:“我明白,妈。”
庆功宴结束后,许听暖忍不住给谢屿舟发了条信息:“还在忙吗?注意休息。”
过了很久,谢屿舟才回复:“没事,快解决了。想你。”
简单的几个字,让许听暖的鼻子有些发酸。
5
饭团的反击策略初见成效。尤其是“安心餐”概念,吸引了不少注重健康的学生和家长。双方在高校市场形成了胶着态势。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谢宏峻对儿子不肯打价格战始终心存不满,私下里授意方拓“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同时,巨饿内部,一位一直对许听暖空降担任要职不服气的副总裁赵宏,也在暗中窥伺,寻找机会。
这天,一个关于饭团骑手因派单过多导致疲劳驾驶,险些酿成事故的消息开始在B大论坛小范围传播。虽然事情很快被饭团公关部平息,但赵宏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绕过许听暖,直接策划了一轮针对饭团骑手配送系统和员工待遇的舆论攻击,暗示饭团为了追赶巨饿的配送速度,罔顾骑手安全。
负面新闻迅速发酵。谢屿舟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谢宏峻在电话里大发雷霆:“我早就说过!不能一味追求什么效率!现在好了,让人抓住把柄了吧!屿舟,你太让我失望了!”
谢屿舟疲惫不堪,试图联系许听暖,想问问她是否知情,但许听暖当时正在外地参加一个封闭式行业论坛,手机信号不好。
沟通的错过,加上焦头烂额的压力,让谢屿舟第一次对许听暖产生了一丝怀疑。他知道这不理智,但情绪需要一个出口。他在电话里对刚刚打通电话的许听暖语气有些生硬:“听暖,你们巨饿的手段,一定要这么绝吗?”
许听暖一愣,还没来得及解释,信号又中断了。再打过去,已是无法接通。她心急如焚,却不知论坛会场外的世界已经风波骤起。
6
许听暖提前结束论坛赶回公司,才得知赵宏背着她做的事情。她怒气冲冲地找到赵宏:“赵副总,这次针对饭团骑手的舆论攻击,为什么不经过我?”
赵宏皮笑肉不笑:“许总监,我也是为了公司利益。当时您在开会,机会稍纵即逝。况且,打击竞争对手,难道不是我们市场部的职责吗?”
“打击竞争对手也要有底线!这种抹黑的方式,就算短期内有效,也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形象!”许听暖据理力争。
“底线?”赵宏冷笑一声,“许总监,您是不是忘了您是谁了?还是说,因为对方是谢家的人,您就心软了?”
许听暖气得脸色发白,却无法在公开场合反驳。她直接去找母亲许静,要求公司澄清并停止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许静看着女儿,眼神复杂:“听暖,赵宏的做法虽然激进,但结果是对我们有利的。现在饭团形象受损,是我们抢占市场的好机会。商业竞争,有时候不能太拘泥于手段。”
“妈!这不是手段问题,这是原则问题!”许听暖感到一阵心寒。
与此同时,谢屿舟也查清了舆论的源头是巨饿的副总赵宏个人所为,并非许听暖直接指使。他松了口气,但两家公司对立的氛围已经因为这次事件降到了冰点。谢宏峻趁机加强了对公司的控制,谢屿舟的许多改革举措受到了更大掣肘。
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狗仔拍到了谢屿舟和许听暖深夜在咖啡馆门口短暂相拥的照片,虽然画面模糊,但熟悉的人不难认出。消息虽然没有立刻爆出,却先一步传到了谢宏峻和许静的耳中。
谢家别墅,书房里气氛压抑。谢宏峻将一叠照片摔在桌上,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谢屿舟!你给我解释清楚!这是什么?你和许静的女儿?!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谢屿舟看着照片,心反而沉静下来。他知道,这一天终于来了。他抬起头,直视着父亲:“爸,我和听暖是真心相爱。我们在一起三年了。”
“三年?!”谢宏峻几乎要晕厥,“三年!你瞒了我三年!你居然和仇人的女儿谈了三年恋爱!你是不是想气死我?!你是不是忘了,当年要不是许静背信弃义,你妈她……”谢宏峻说到激动处,眼圈发红,后面的话哽在喉咙里。谢屿舟母亲的早逝,虽然病因是积劳成疾,但谢宏峻一直将其归咎于当年创业失败、家庭巨变的打击。
“爸,那是上一代的恩怨!和我和听暖无关!”谢屿舟试图辩解。
“无关?!”谢宏峻猛地一拍桌子,“只要我活着,你就休想和许家的女儿在一起!你现在立刻和她分手!否则,你这个CEO就别当了!饭团没你这种吃里扒外的继承人!”
另一边,许静也对着许听暖发出了最后通牒:“立刻分手!谢家小子接近你,说不定就是为了窃取我们巨饿的商业机密!那种家庭能教出什么好人?”
许听暖倔强地看着母亲:“妈,屿舟不是那样的人!您不能因为对谢叔叔的偏见就否定他!”
“我不是在跟你商量!”许静态度强硬,“如果你不分手,就离开巨饿,我没有你这样是非不分的女儿!”
8
巨大的压力下,谢屿舟和许听暖都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他们尝试过反抗,但家族的束缚、根深蒂固的恩怨、以及来自公司内部(如方拓、赵宏)的推波助澜,让他们的每一次沟通都变成了争吵和互相伤害。
“听暖,你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想想吗?我爸他身体不好,我不能再刺激他了!”谢屿舟在一次争吵中脱口而出。
许听暖不敢置信地看着他:“所以呢?谢屿舟,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因为你爸的偏见,就放弃我们三年的感情?那我妈呢?她逼我分手,我是不是也该立刻照做?”
“那不一样!你妈只是嘴上说说,她最终还是会为你考虑!我爸他……”谢屿舟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谢屿舟!你根本不懂!”许听暖失望至极,“在你心里,始终是你们谢家更重要!我们的感情,永远排在你们家的生意和恩怨后面!”
冷战开始了。两人谁都不肯先低头。就在这时,那个被压下的绯闻被赵宏暗中爆料给了一家八卦媒体。标题耸动:“惊!外卖巨头二代秘密恋爱,是商业联姻还是谍战无间道?”
舆论一片哗然。网友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瓜,编造着各种狗血剧情。这对谢屿舟和许听暖的个人声誉以及两家公司的形象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9
在巨大的舆论风暴中,谢屿舟和许听暖被迫站到了风口浪尖。两家公司为了平息舆论,仓促宣布将进行一次“战略合作发布会”,试图将公众视线转移到商业合作上,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的勉强。
发布会后台,气氛冰冷。谢宏峻和许静互不理睬。谢屿舟和许听暖隔着人群对视了一眼,彼此眼中都充满了疲惫、无奈和一丝未尽的眷恋。
发布会上,记者的问题尖锐无比:“请问谢总、许总,二位是否知情并支持子女的恋情?这次合作是否与恋情有关?” “谢先生,许小姐,你们的感情是否如外界传言,掺杂了商业目的?” 谢屿舟和许听暖站在台上,聚光灯烤得他们几乎窒息。他们按照公关团队准备的稿子,说着言不由衷的官方辞令,否认恋情的影响,强调合作是基于市场理性判断。
看着对方在强光下苍白而公式化的脸,听着那些冰冷而疏离的话语,他们都明白,有些东西,已经被现实碾碎了。他们无法在背叛家族和坚守爱情之间找到两全之路,他们的感情,成了这场商业战争中最昂贵的牺牲品。
发布会草草结束。当晚,许听暖收到了谢屿舟发来的一条长信息,详细阐述了他对行业恶性竞争的反思,以及一个关于建立行业配送安全标准、引导良性竞争的初步构想。信息的最后,他写道:“听暖,对不起。也许我们暂时无法跨越父辈的鸿沟,但我希望,至少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未来能少一些这样的无奈和伤害。保重。”
许听暖看着手机,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知道,这既是告别,也是他最后的坚持和温柔。她回复道:“收到。你的构想很好,我会认真考虑。你也保重。”
没有激烈的争吵,没有狗血的撕扯,在现实的巨压下,他们选择了沉默地放手。
10
一年后。 外卖行业的恶性竞争因为一次重大的行业安全事件受到社会广泛批评。在监管部门牵头下,各大平台开始坐下来商讨制定共同的行业标准。
谢屿舟代表饭团,许听暖代表巨饿,在谈判桌上再次相遇。 此时的谢屿舟,经过一年的沉淀和努力,在公司内部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话语权,逐步推行着自己的理念。许听暖也离开了巨饿的核心管理层,创立了一个专注于提升服务业劳动者权益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组织,影响力日益扩大。
会议上,他们就配送时限、骑手保障、食品安全等标准进行了激烈但建设性的讨论。谢屿舟提出的很多建议,与许听暖公益组织倡导的方向不谋而合。
会议间隙,两人在休息室偶遇。 “许会长,最近关于骑手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我看过了,很有见地。”谢屿舟主动开口,语气平和。 “谢谢谢总肯定。饭团最近推出的‘骑手驿站’计划,也很有社会责任感。”许听暖微笑着回应。 短暂的沉默后,谢屿舟轻声说:“看到你现在做的这一切,很好。” 许听暖抬眼看他,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还是那张英俊的脸,却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和焦虑,多了份沉稳。她笑了笑:“你也是。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些事情了。”
他们都知道,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已经成为了过去。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不仅仅是家族的恩怨,还有他们对责任、对事业、对人生选择的不同理解和发展。但或许,正是那段感情,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世界,也找到了各自真正想走的路。
“下次会议见。” “下次见。”
他们相视一笑,礼貌地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没有轰轰烈烈的复合,也没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决绝,只是在时代的浪潮里,他们最终活成了彼此尊重和欣赏的、独立的个体。也许,这已经是这个现实故事里,最好的结局。
11
行业标准制定会议又进行了几轮。谢屿舟和许听暖作为各自领域的代表,接触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他们讨论议题,交换数据,偶尔在茶歇时也会聊几句近况,语气客气而疏离,像最普通的商业伙伴。
但有些东西,终究不一样了。
苏晚晴约许听暖喝下午茶,看着好友明显清减了些却更显坚韧的侧脸,忍不住叹气:“你说你俩,这算什么事儿啊。明明都放不下,偏要装得跟没事人一样。”
许听暖搅动着杯里的咖啡,笑了笑:“晚晴,不是放不下。是过去了。现在这样,挺好。”
“好什么呀!”苏晚晴撇嘴,“我看谢屿舟那眼神,每次见到你,明明就还有东西。还有你,别以为我没看见你手机里还存着他当年发你的那个行业构想草案!”
许听暖动作一顿,随即恢复自然:“那是资料存档。”
“得了吧你。”苏晚晴凑近,压低声音,“我听说了,饭团内部现在也不太平。谢叔叔身体好像更差了,方拓那几个老臣子蠢蠢欲动,盯着屿舟的位置呢。他最近日子不好过。”
许听暖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眼底的情绪:“他现在能应付的。”
另一边,谢屿舟也确实面临着内忧外患。父亲谢宏峻心脏病发入院,虽然抢救及时,但需要长期静养,公司大权暂时完全落在了谢屿舟肩上。以方拓为首的元老派趁机发难,质疑他过于“理想化”的战略拖累了公司利润,要求重新评估与巨饿等竞争对手的关系,甚至暗示应该回归到更激进的市场策略上去。
“谢总,”方拓在董事会上语气恳切,却字字带刺,“我们知道您有抱负,但公司首先要生存。现在行业标准谈判,巨饿那边寸步不让,我们一味退让,损失的是真金白银啊!老谢总在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打法。”
谢屿舟坐在主位上,面色平静,只有放在桌下微微攥紧的拳头泄露了他的压力。“方叔,行业健康发展才是长远之计。短期的阵痛,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这个方向,不会变。”
12
就在谢屿舟腹背受敌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许听暖领导的公益组织发布了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深度剖析了当前外卖行业过度追求速度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骑手权益受损问题。报告数据扎实,案例生动,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这份报告,客观上将了坚持“唯快不破”路线的巨饿内部保守派一军,也让饭团内部质疑谢屿舟“重安全轻速度”策略的声音小了不少。更巧妙的是,报告中提出的许多解决方案,竟与谢屿舟一直以来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份报告在这个时间点发布,对谁更有利。
赵宏在巨饿内部会议上气急败坏:“许听暖这分明是吃里扒外!帮着外人打击自家公司!”
许静这次却罕见地没有动怒,她只是沉默地看着女儿那份逻辑清晰、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报告,眼神复杂。她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女儿选择的这条路,或许并非任性,而是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谢屿舟是在深夜看到这份报告的。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心中百感交集。他当然明白这份报告背后的意义。这不是简单的帮助,这是一种无声的声援,是许听暖用她自己的方式,在践行他们当年未能实现的共同理想,也是在替他解围。
他拿起手机,输入框里的字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终只发过去一句:“报告看到了,很有价值。谢谢。”
过了一会儿,许听暖回复:“不客气,分内事。”
客气,依旧客气。但那条看不见的线,似乎因为这份共同的坚持,又被轻轻牵动了一下。
13
行业标准谈判进入了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关于配送时效的界定和骑手劳动强度的量化标准。巨饿方面(主要是赵宏派系)坚持认为过严的标准会扼杀创新和效率,而饭团这边(谢屿舟主导)则强调安全和权益的底线不能突破。双方僵持不下。
一次激烈的争论后,会议陷入僵局。中场休息时,谢屿舟走到露台透气,却发现许听暖也在那里,靠着栏杆,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
“吵得头疼。”谢屿舟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说了句。
许听暖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习惯了。以前辩论赛,比这吵得还凶。”
一句“以前”,让两人之间的气氛微妙地缓和了些许。沉默片刻,谢屿舟忽然开口:“其实,如果我们两家不是这样……或许可以合作开发一套更智能的派单系统,不是一味求快,而是在安全、效率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优解。”
许听暖眼睛微亮:“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动态优化路线,综合考虑骑手状态、路况和订单属性?”
“对。”谢屿舟看向她,眼神里有光,“可惜……”
“没什么可惜的。”许听暖打断他,语气重新变得冷静,“现在谈的是行业标准,是规则。规则定好了,自然会有企业在这个框架下去创新。”
谢屿舟怔了怔,随即了然一笑:“你说得对。”
下半场会议,谢屿舟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设立一个弹性的配送时效区间,并配套详细的骑手休息保障和超时豁免条款。这个方案既考虑了用户体验,又切实保障了骑手权益,显得更具可操作性和人情味。
许听暖在仔细审阅后,代表她的组织表示了原则上的支持。有了这个颇具影响力的第三方支持,谈判的天平开始倾斜。最终,一个兼顾了各方利益的初步标准框架得以确定。
14
会议结束那天晚上,谢屿舟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说他父亲情况有变。他匆匆赶到医院,看到病床上父亲憔悴但眼神清明的样子,才松了口气。
谢宏峻看着儿子,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今天……谈判的结果,我听说了。”
谢屿舟心里一紧,以为父亲又要责怪他“让步太多”。
没想到谢宏峻却叹了口气:“你做的对。许静那个女儿……那份报告,我也看了。是我们老一辈,太执着于过去的恩怨了。” 一场大病,似乎让这个强势了一辈子的老人看清了一些东西。“这个行业,打打杀杀这么多年,也该变变了。你比爸看得远。”
父亲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谢屿舟心湖,激起千层浪。他从未想过,能从父亲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几乎在同一时间,许听暖也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许静的语气不再像以往那样咄咄逼人,反而带着一丝疲惫和感慨:“听暖,你那个组织……做得不错。妈以前,可能确实有些地方做得太绝了。”
许听暖握着手机,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这对于强势的母亲来说,几乎是最大程度的认可和道歉了。
15
旧的坚冰似乎在悄然融化。不久后,外卖行业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骑手交通事故,原因是平台系统不顾恶劣天气强行派单,追求极限时效。这起悲剧以血的事实印证了许听暖报告中的预警和谢屿舟坚持的安全理念,也极大地推动了行业标准的最终落地和实施。
标准出台后,整个行业开始朝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恶性竞争减少,企业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质量、技术创新和员工关怀上。
谢屿舟领导的饭团,因为提前布局和符合标准理念,迅速占据了道德和市场的制高点,股价和口碑双双攀升,内部质疑的声音彻底消失。许听暖的公益组织也因为在此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
在一个行业颁奖礼上,谢屿舟和许听暖意外地同时获奖——谢屿舟获评“年度商业创新人物”,许听暖获评“年度社会贡献人物”。
聚光灯下,两人站在台上,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杯。主持人开玩笑地说:“两位可以说是我们行业年轻一代的佼佼者,而且听说还是大学同学?有没有什么想对彼此说的?”
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谢屿舟接过话筒,看向身旁的许听暖。她穿着简洁的礼服,眉眼依旧清丽,却比几年前更多了一份从容和力量。他深吸一口气,微笑着说:“首先,恭喜许会长。她的工作和坚持,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想说的是……也许最好的竞争,不是为了打败对方,而是为了共同成就一个更好的行业。感谢这个时代,也感谢所有为之努力的人,包括……曾经的对手和现在的同行者。”
许听暖听着他的话,心中波澜起伏。她接过话筒,迎上他的目光,清晰地说道:“谢谢谢总。我也相信,商业的本质不仅仅是竞争,更有合作与共担。希望未来,我们都能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继续为这个行业、为更多的人创造真正的价值。”
他们的对话,超越了个人情感,指向了更广阔的格局,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16
颁奖礼后的酒会上,两人终于有机会避开人群,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站定。
“恭喜。”谢屿舟举起酒杯。 “恭喜。”许听暖也举杯示意。
轻轻碰杯,发出清脆的响声。两人相视一笑,许多未尽之言,似乎都融在了这杯酒和这个笑容里。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谢屿舟问。 “组织打算启动一个针对骑手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计划。”许听暖回答,然后反问,“你呢?” “饭团会尝试你之前提到的智能派单系统,希望能真正把标准和效率结合起来。”谢屿舟说。
又是短暂的沉默。晚风拂过,带着初夏的微醺。
“听暖,”谢屿舟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如果……我是说如果,没有那些过去的包袱,我们……”
许听暖轻轻打断了他,目光清澈而平静:“屿舟,没有如果。那些经历,好的坏的,都成就了现在的我们。现在的你,是能带领饭团走向未来的谢总。现在的我,也是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的许听暖。我觉得,这样很好。”
谢屿舟看着她,明白了她的意思。他们不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家族裹挟、在爱情和责任间痛苦挣扎的年轻人了。他们各自成长,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和事业。过去的爱情很美,但强行回溯,或许反而会破坏这份历经风雨后难得的理解与平和。
“是啊,”谢屿舟释然地笑了,“这样很好。”
他举起杯:“那就,祝我们各自前程似锦。”
她也举起杯,笑容温婉而坚定:“祝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17
又一年春天,A大和B大联合举办校庆活动,特意邀请了近年来在各自领域表现出色的谢屿舟和许听暖回校做分享。
走在熟悉的校园里,梧桐树叶刚刚发芽,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了当年常去的那家咖啡馆旧址,那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家书店。
“时间过得真快。”许听暖感慨。 “是啊。”谢屿舟点头。
他们聊起大学的趣事,聊起辩论赛的激烈,聊起曾经对未来的憧憬。那些沉重的过往,在时光的沉淀下,仿佛也蒙上了一层柔光,变成了可以轻松提及的回忆。
分享会上,面对台下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许听暖说:“……不要害怕选择看似艰难的道路,重要的是找到你内心真正认同的价值。” 谢屿舟接着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做人,都要相信,真诚、善良和坚持,远比短期利益和恶性竞争更能带你走向远方。”
他们的演讲,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坐在台下,看着彼此在讲台上发光的样子,他们都确信,对方已经成为了自己曾经期望成为的那种人——独立、强大、富有责任感,并且依然保有着内心的良善。
活动结束后,他们在校门口道别。 “下次行业论坛见。”谢屿舟说。 “好,下次见。”许听暖微笑挥手。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转身,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走向各自灯火通明的人生。
也许未来某天,在某个平行时空里,他们会有不同的故事。但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这便是最好的结局:他们未曾携手终老,却最终都活成了彼此记忆中最好的模样,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达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默契与成全。
18
行业标准实施后的日子,比预想中更为平稳。恶性竞争的热度褪去,企业开始专注于内功修炼。谢屿舟力主开发的智能派单系统经过半年打磨,终于上线试点。系统不再单纯追求“快”,而是综合考量路线优化、骑手负荷、甚至天气因素,力求在效率和人文关怀间找到平衡。
试点区域选在了A大周边。数据反馈回来的那天,技术部一片欢腾。订单准时率稳中有升,而骑手平均配送时长反而增加了五分钟——这五分钟,意味着更安全的行驶速度和更从容的接单体验。更让谢屿舟欣慰的是,骑手满意度调研得分显著提高。
方拓拿着报表,第一次没有提出异议,只是拍了拍谢屿舟的肩膀:“屿舟,这一步,你走对了。” 老臣子的认可,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他真正在公司站稳了脚跟。
几乎同时,许听暖的骑手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也正式启动。第一期培训班就在B大附近的社区中心开班,课程包括交通安全法规、应急处理、甚至简单的客户服务心理学。来上课的骑手坐满了教室,眼神里带着对提升自我的渴望。
许听暖站在教室后面,看着讲台上认真授课的志愿者老师,看着台下记笔记的骑手,一种踏实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比她过去在巨饿会议室里签下千万级营销合同时,更能让她感受到价值的落地。
19
一天下午,苏晚晴风风火火地冲进许听暖的办公室,脸上是按捺不住的兴奋:“听暖!大新闻!你猜怎么着?巨饿那边,赵宏被调岗了!去了个闲职!”
许听暖从文件中抬起头,有些意外:“怎么回事?”
“还不是因为你那份报告和后来行业标准的事!”苏晚晴压低声音,“上面觉得他思路老旧,跟不上形势了,而且之前那种激进的做法差点给公司惹来大麻烦。现在风向变了,讲究可持续和社会责任,他那套吃不开啦!”
许听暖沉默片刻。赵宏的失势,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她和谢屿舟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这消息并未让她感到多少快意,反而有种物是人非的唏嘘。
“还有还有,”苏晚晴凑得更近,眨眨眼,“听说饭团那边,谢屿舟现在可是如日中天,董事会对他满意得不得了。哎,你俩现在……真就没可能了?”
许听暖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开了话题:“晚上一起去尝尝新开的那家素食馆?听说他们和几家平台合作,专门做‘安心餐’配送。”
苏晚晴看着她平静的样子,知道她是真的放下了,便也不再追问,挽起她的胳膊:“行,听你的。不过说真的,看到你们现在这样,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我觉得也挺好的。”
20
入秋的时候,谢屿舟的父亲谢宏峻出院回家静养。周末,谢屿舟推掉应酬,回家陪父亲吃饭。饭桌上,谢宏峻精神好了很多,甚至过问了几句公司近况。
听完谢屿舟关于智能派单系统的汇报,谢宏峻放下筷子,叹了口气:“以前啊,我总想着要把巨饿压下去,要争第一,觉得慢了就要挨打。现在看看,你把节奏稳下来,把基础打扎实,公司反而走得更稳当了。” 他顿了顿,语气有些复杂,“许静……她女儿,做的那个培训,也挺好。这年头,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是不行了。”
谢屿舟给父亲盛了碗汤,轻声说:“爸,时代不一样了。企业和人一样,都得讲个长远。”
谢宏峻点了点头,没再说话。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洒在餐桌上,气氛是难得的平和。
21
十一月底,一场罕见的寒潮袭击了城市。气温骤降,雨雪交加。智能派单系统第一次面临极端天气的考验。谢屿舟和技术团队守在指挥中心,紧盯着后台数据。系统根据实时路况,自动延长了配送时限,并优先派发室内订单,规避风险路段。
晚上九点多,订单高峰渐退,一切平稳。谢屿舟松了口气,准备离开。这时,手机响起,是许听暖发来的消息,只有简短一句:“极端天气,骑手培训中的应急模块派上用场了,反馈不错。”
附带的是一张图片,是某个骑手群里的聊天截图,有骑手在分享雪天行车注意事项,互相提醒安全。
看着那条信息和图片,谢屿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们不再并肩,却依然在各自的战场上,为着同一群人的安全和尊严努力着。这种遥相呼应的默契,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他感到一种深切的连接。
他回复:“收到。我们系统今天也经受住了考验。天冷,注意保暖。”
22
年底,许听暖的公益组织举办周年庆暨答谢晚宴。谢屿舟收到了邀请函。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出席。
晚宴气氛温馨而热烈。许听暖作为创始人上台致辞,她穿着得体的套装,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感谢了团队成员、志愿者和支持企业的付出。聚光灯下的她,自信、从容,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
谢屿舟坐在台下,静静地听着。他想起大学时那个在辩论台上言辞犀利、在生活中却有些羞涩的姑娘,想起后来那个在商业谈判中寸步不让、在感情里却脆弱挣扎的女子,再看到眼前这个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不懈努力的许听暖。他心中充满了欣赏,甚至是一丝骄傲。他见证了她的蜕变,而他自己,何尝不是在同样的风雨中成长了起来?
致辞结束,掌声雷动。许听暖走下台,目光在人群中扫过,与谢屿舟的视线有片刻的交汇。她微微颔首,露出一个礼貌而专业的微笑。谢屿舟也点头回应。
没有寒暄,没有多余的交谈。但那一刻,他们彼此都明白,过去的爱恨纠葛,早已化为沉淀在心底的一份厚重理解与尊重。
23
晚宴进行到一半,谢屿舟因还有一个跨国视频会议,提前离场。他走到酒店门口,一阵冷风吹来,他下意识地紧了紧大衣。
“谢总。”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谢屿舟回头,看见许听暖也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像是要处理什么急事。
“许会长,”谢屿舟停下脚步,“今晚的活动很成功。”
“谢谢你能来。”许听暖走到他身边,两人并肩站在廊檐下,看着外面飘落的细雪。
短暂的沉默后,许听暖轻声说:“看到现在的行业,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当年的那些争吵和痛苦,好像也没有完全白费。”
谢屿舟看着远处朦胧的灯火,点了点头:“嗯。至少,我们让这条路,往后能好走一点。”
又一阵风卷着雪花吹来。许听暖拢了拢头发:“我还有个文件要处理,先上去了。”
“好。”谢屿舟应道。
许听暖转身走向酒店大门,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回头看了他一眼,说:“路上小心。”
谢屿舟怔了怔,随即唇角微扬:“你也是。”
他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旋转门后,然后也转身,踏入了纷飞的雪夜中。雪花落在肩头,冰凉,却让人格外清醒。他们走向不同的方向,但头顶是同一片星空,脚下是同一片他们曾共同努力让它变得稍好一点的土地。
24
新的一年到来。生活和工作都按部就班地继续着。谢屿舟和许听暖偶尔会在行业会议或公共活动中相遇,点头致意,客气交谈,像无数个普通的商业伙伴一样。
有时,谢屿舟看到关于许听暖组织取得新进展的报道,会顺手点个赞。有时,许听暖看到饭团在技术创新上的新闻,也会仔细阅读。
他们不再是彼此生活中的常客,却成了对方生命里一个特殊的坐标——标记着一段青春的炽热,一场成长的阵痛,和一份最终升华为更高层次理解的过往。
某个阳光很好的周末下午,谢屿舟独自去逛书店,偶然在书架间看到了许听暖出版的一本小书,是关于平台经济下服务业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思考。他拿起书,翻看了几页,文笔理性而温暖。他买下了那本书。
同一天,许听暖在审核一个合作项目时,看到了饭团提交的智能系统社会效益评估报告,数据详实,逻辑严谨。她认真看完,在评审意见上写下了“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评语。
他们或许不会再有机会深入彼此的生活,但他们所坚持的理念,所创造的价值,却在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影响着对方,也影响着更广阔的世界。
这,或许就是这个故事,在现实的土壤里,能开出的最温暖、也最坚韧的花。
来源:小林故事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