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哎呀,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活到117岁还能精神头儿十足,不生大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最近,科学家们终于扒开了这个谜底,通过对世界上最长寿的女人玛丽亚·布拉尼亚斯(Maria Branyas)的全面体检,发现了几个超级有趣的点:她的基因里有稀有“护盾”,肠
哎呀,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活到117岁还能精神头儿十足,不生大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最近,科学家们终于扒开了这个谜底,通过对世界上最长寿的女人玛丽亚·布拉尼亚斯(Maria Branyas)的全面体检,发现了几个超级有趣的点:她的基因里有稀有“护盾”,肠道细菌像年轻人一样活蹦乱跳,还有她的身体“生物年龄”比实际岁数年轻好几十年!这可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真刀真枪的科学研究,刚发在《细胞报告医学》杂志上。玛丽亚奶奶2024年8月以117岁高龄离世,那时候她还是全球 verified 的最老活人。
这项研究用了一种叫“多组学分析”的高科技方法,检查了她的DNA、活跃基因、血液、唾液、大便和肠道细菌啥的,还跟年轻人和其他超百岁老人比了比。结果呢?长寿不一定等于生病缠身,衰老和疾病能“分家”,这颠覆了咱们的刻板印象。别急,我用大白话给你慢慢讲这个故事,从玛丽亚奶奶的传奇人生说起,保证听完你也想多吃点酸奶养肠道。
先聊聊玛丽亚奶奶这个人吧,她可不是普通的长寿老人,而是活生生的传奇。1907年出生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小时候全家移民美国加州,那时候一战刚打完,世界乱糟糟的。她在美国长大,嫁了个美国人,生了几个孩子,二战时还经历过大萧条和各种动荡。年轻时她是老师,爱弹钢琴,性格开朗到老。117岁那会儿,她住在加州一家养老院,每天还能自己吃饭聊天,就是腿脚不太灵便。科学家们为什么盯上她?因为她是“超级百岁老人”(supercentenarian),活过110岁的人全球超稀有,全世界加起来才几百个。
大多数人到80岁就各种毛病缠身,可玛丽亚奶奶呢?没心脏病,没癌症,没阿尔茨海默,没糖尿病,身体检查干净得像张白纸。这让研究团队——主要是西班牙的何塞·卡雷拉斯白血病研究所的曼努埃尔·埃斯特勒博士(Dr. Manel Esteller)领衔——忍不住想:这背后藏着啥秘密?他们2023年就开始跟她合作,抽血、采样、测基因,花了好几个月才拼出完整画像。想想看,117岁老人抽血采样得多不容易啊,团队得超级温柔。结果论文2025年9月发出来,标题是《最极端寿命个体的多组学蓝图》,DOI是10.1016/j.xcrm.2025.102368,链接直接能搜到。
现在说说核心发现吧,第一大亮点是她的基因“护盾”。咱们的DNA就像一本说明书,控制身体怎么运转。科学家们用全基因组测序,挖出了玛丽亚奶奶的“稀有变异”——就是基因里一些不常见的变体。这些变异像天然屏障,挡住了常见的老年杀手。比如,心脏病风险基因被“改写”了,癌症相关基因也安静得像没事儿人。专业点说,他们检查了端粒(telomeres,就是染色体末端的“小帽子”),玛丽亚的端粒确实短了,这是正常衰老迹象,细胞分裂多了帽子就磨损。可奇怪的是,她的身体没因此乱套。还测了B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负责免疫记忆——她的这部分细胞“老化”了,但整体免疫系统稳如老狗,没炎症大爆发。
炎症啥意思?就是身体低烧似的慢性发炎,很多人到中年就中招,导致关节痛、心脏堵、脑子锈。这玩意儿是老年病的“幕后黑手”,可玛丽亚奶奶的血液里炎症标志物低得可怜,身体像在“休假”模式,没被小毛病折腾。研究团队比对了其他超百岁老人和年轻人数据,发现这种“解耦”状态——衰老和疾病分开走——在超级长寿者身上超常见。埃斯特勒博士在论文里直言:“我们的发现说明,在某些条件下,衰老和疾病能分离,这挑战了大家觉得它们绑一起的看法。”简单说,长寿不是靠不老,而是靠聪明地“避雷”。
第二个超级惊喜是她的肠道细菌!哎,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有点儿糗,但肠道菌群可是长寿的“隐形英雄”。科学家们分析了她的粪便样本——别笑,这是标准程序——发现她的微生物组(就是肚子里亿万小细菌)年轻得离谱。重点是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这货是肠道“好警察”,帮消化、产维生素、挡坏细菌入侵。
可惜,大多数人到60岁它就锐减,导致便秘、免疫差啥的。玛丽亚奶奶117岁了,双歧杆菌还活跃得像20岁小伙子!为什么?可能跟她饮食有关,她爱吃水果、蔬菜、酸奶,西班牙地中海饮食本就亲肠道。研究还比了对照组:普通老人菌群乱七八糟,年轻人平衡,玛丽亚的像“青春版”。这不光是消化好,还连着大脑——肠脑轴说情绪、认知都受肠道影响。难怪她到老都乐观,没抑郁。团队推测,好细菌帮她维持低炎症,间接护航长寿。想想看,未来长寿药可能就是一瓶定制益生菌,而不是苦哈哈的药丸。
最炸裂的发现,得留到最后:她的“生物年龄”年轻几十年!啥叫生物年龄?不是看身份证,而是读DNA上的“小标签”——叫表观遗传钟(epigenetic clock),这些化学标记记录细胞怎么老化。科学家用算法算,普通人生物年龄跟实际岁数差不多,超了就易病。玛丽亚的呢?身份证117,生物钟显示才80多出头!这意味着她的细胞“时钟”走得慢,身体机能衰退延迟了。怎么测的?他们用多组学整合:基因转录(活跃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全盘扫描。结果显示,她的系统虽有老化迹象,但整体协调得像交响乐,没一处崩盘。比起其他超百岁老人,她更“年轻化”。这让研究者激动坏了,因为表观遗传是可干预的——饮食、运动、压力管理都能调钟。玛丽亚奶奶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关键:她不抽烟少喝酒,多运动(年轻时爱走路),心态超好,家族也有长寿基因(她妈活到106)。
当然,这研究不是完美无缺。它只看了一个人,样本小,推广得小心。科学家们自己也说:“不能太跳跃地概括,但这些洞见能指路。”比如,针对那些稀有基因变异,未来能开发基因疗法;肠道细菌低?开个性化益生菌;炎症高?用抗炎药或饮食调。长远看,这能帮大家“压缩发病期”——就是活得长,还健康到老,不像现在很多人苟延残喘。想想看,现在全球老龄化浪潮,中国日本欧洲都头疼养老,医疗费爆表。如果能从玛丽亚奶奶这儿学点皮毛,开发新疗法,那得救多少人啊!研究团队还计划扩大样本,找更多超百岁者比对。埃斯特勒博士在采访里说:“长寿的平衡很微妙,像走钢丝,得基因、生活、环境全齐活。”照片上,他和玛丽亚奶奶合影,她笑眯眯的,像邻家奶奶。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啥?别指望一夜变仙丹,但小改变能起步。从今天起,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燕麦、水果、发酵品,养好细菌;管住体重,防低炎症;心态放宽,学玛丽亚奶奶的乐观。运动别偷懒,走路散步就行。基因虽天生,但表观遗传能后天调。研究启发制药公司:谷歌的Calico、诺华啥的已经在追长寿药,这回硅谷大佬们又有新方向了。环保角度,长寿社会能减碳——健康老人少去医院,医疗废物少。坏处?长寿多了,养老金压力大,但机会更大:更多智慧老人传经验,社会更和谐。
话说回来,这故事多励志啊。玛丽亚奶奶不是靠钱权,而是基因+生活+运气。她离世后,全球媒体追忆她的人生:从移民到教师,从战争幸存到长寿偶像。研究团队感慨:“她是活化石,教我们衰老不是宿命。”何塞·卡雷拉斯研究所专注白血病,但这次跨界长寿,成果亮眼。论文审稿人夸:“多组学蓝图详尽,挑战范式。”未来,类似研究能铺路:AI分析基因、纳米药靶向端粒啥的。朋友们,长寿梦近了,但关键是活好当下。你们家有长寿老人吗?秘诀是啥?欢迎评论区聊。下期咱们挖挖地中海饮食的科学,来试试玛丽亚奶奶的菜单?
参考资料:DOI:10.1016/j.xcrm.2025.102368
来源:百姓认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