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图书馆藏的文震孟《行草书致凡夫札》,是明末书法与文人交游的珍贵见证。这帧尺牍虽为日常书札,却在笔墨间尽显“吴门书派”余韵与文氏家族的书法风骨,堪称“无意于佳乃佳”的典范。
上海图书馆藏的文震孟《行草书致凡夫札》,是明末书法与文人交游的珍贵见证。这帧尺牍虽为日常书札,却在笔墨间尽显“吴门书派”余韵与文氏家族的书法风骨,堪称“无意于佳乃佳”的典范。
文震孟作为文徵明曾孙,未堕家学,此札中可见其对家传笔法的承袭与突破。字迹以行草为主,兼顾实用与雅趣:笔画提按分明,“尊”“体”等字起笔藏锋,收笔利落,显晋人法度;“魔”“战”等字连笔自然,墨色浓淡相间,似有情绪流转,打破了尺牍的刻板感。整体布局疏朗有致,字距行距松紧相宜,既符合书信的阅读逻辑,又暗合“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章法美学,观之如见文人促膝长谈的从容。
除了书法价值,札中文字更藏着明末文人的生活切片。信中关切“尊体”“魔境”,叮嘱“不可轻易举事”,尽显文人间的挚友之情;提及“关尹相访”“花山事缘”,则为研究当时社交往来提供了鲜活史料。这种“书以载事”的特质,让尺牍超越了单纯的书法作品,成为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活化石”。
如今,这帧尺牍静静藏于上海图书馆,其笔墨间的温厚与洒脱,仍能跨越数百年时光,让当代书法爱好者感受到传统文人“以书明志、以墨寄情”的精神内核。
释文
尊体已乎善否?魔境已战退否?丈是世出世间眼目,不可轻易举事。日来颇有流传,使弟辈极不愿闻也。欲一面语,每以事稽,先此引端。闻关尹以十二三日相访,花山事昨曾与言,似未有大缘,奈何?小弟震孟顿首。凡夫道丈先生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