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京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中,文震孟《恩赐袍笏轴》以133.9×63.9cm的纸本行书形制,静静诉说着明代文人书法的雅韵与风骨。这幅作品不仅是文震孟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更因“恩赐袍笏”的主题,承载着明代士大夫的荣耀与家国情怀,堪称“书以载道”的典范之作。
在南京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中,文震孟《恩赐袍笏轴》以133.9×63.9cm的纸本行书形制,静静诉说着明代文人书法的雅韵与风骨。这幅作品不仅是文震孟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更因“恩赐袍笏”的主题,承载着明代士大夫的荣耀与家国情怀,堪称“书以载道”的典范之作。
从笔法来看,文震孟的行书兼具“二王”的灵动与颜体的沉厚。起笔藏露结合,如“恩”字起笔轻顿入纸,转锋间尽显温润;行笔中锋稳健,笔画粗细变化自然,“赐”字竖画挺拔却不僵硬,似有筋骨支撑;收笔或轻提留白,或重按蓄势,“笏”字末笔的回锋,既呼应前文,又暗含余韵。通篇无刻意雕琢之态,却在提按转折间,将文人的洒脱与严谨融于笔墨,仿佛能想见他挥毫时,心怀皇恩的庄重与书写快意的自如。
结体上,此作打破了楷书的规整,却不失章法。字形大小错落,如“袍”字宽博,“轴”字紧凑,形成疏密有致的视觉节奏;字距行距虽不刻意均分,却通过气息连贯,让整幅作品气韵贯通。尤为精妙的是,文震孟将“恩赐”二字写得略宽,似有强调之意,既点题又暗合“皇恩浩荡”的语境,让书法形式与内容完美契合。
这幅作品更动人的,是其背后的人文温度。文震孟作为明代东林党重要人物,为官清正,此作既是对朝廷恩赐的感念,也是他文人风骨的写照。墨色浓淡相宜,枯笔处如老松虬枝,显坚韧之志;湿笔处似春雨润田,藏温润之怀,恰是他“外刚内柔”人格的笔墨投射。
如今再赏这幅《恩赐袍笏轴》,不仅能品悟明代行书的艺术魅力,更能透过笔墨,触摸一位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品格,这正是传统书法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