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薇娅干脆把直播间搬进浙江传媒学院,一口气签三年,目标很硬:1000个能上台面的新主播。
“直播带货还能火多久?
”——12月,薇娅干脆把直播间搬进浙江传媒学院,一口气签三年,目标很硬:1000个能上台面的新主播。
消息一出,我的朋友圈瞬间裂成两派:一边喊“终于有科班毕业证了”,一边冷笑“大学教我们赚钱?
四年都教不会。
”我也愣住:大学搞直播,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割韭菜新刀?
先说点现场的小碎片。
签约那天,杭州下了雨,校门口却排满拖箱子的学生,播音系研二的阿青排第一个,她告诉我,谦寻 HR 当场收简历,过了就进“新星计划”,工资照发,学分也给。
她眼里全是光,说“这比考研靠谱”。
三天后,她真坐进薇娅大楼的副播间,时薪八十,晚上十点回宿舍,书包里塞满样品袜子,笑得像捡到红包。
同班的阿凯没选上,酸得冒泡:他们就是缺廉价助播,四千块用你三个月,再换下一批。
我听着,两种声音都对。
薇娅自己倒很少来学校,她把“选品黑板”搬过去,案例直接拆给课堂:某款面膜全网吹爆,后台退货率38%,原因是“不把梳子卖给秃子”这条铁律没守住,主播为了冲 GMV 硬上链接,结果粉丝在评论区刷屏“脱粉”。
学生一边抄笔记,一边看真实销售曲线往下掉,那种肉疼,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负责上课的老李说,以前讲“信任经济”,下面全在刷手机,现在把直播间投诉录音放出来,教室瞬间安静,效果立竿见影。
另一个细节,合作文书里藏着一句话:学生考试作弊、数据造假,直接进黑名单,永不得入职谦寻。
老李说,这比挂科严重多了,有学生为了“挂链”把浏览量刷高两千,当场被踢,哭着找老师求情,没戏。
行业缺300万人,但缺的不是“喊上链接”的嗓子,而是“敢让数据裸奔”的人。
薇娅这套把桌子掀开的玩法,等于把潜规则放到阳光底下晒,你受得了就留,受不了就滚。
那她到底图啥?
有人算过,谦寻40%的成熟主播来自浙传播音系,校企联姻等于给自己修了个“人才水库”,别的机构还在抖音大海捞针,他们已经提前插秧。
更妙的是,市场总局11月刚发《合规指引》,强调“主播专业素养”,薇娅直接把教材和课程拍出来,第一时间对上政策,等于告诉监管:我们底子最干净。
名声、人才、政策三点连成线,这比砸几千万买流量便宜多了。
可学生也不是傻子。
新星计划第一期的23人里,已经有人退出。
原因是“太累了”。
每天下午理论课,晚上进直播间,夜里写复盘,周末还要回校考试,时薪看着香,一算加班费比便利店还低。
阿青坚持下来了,她给我晒后台:一个月卖出九十万,佣金提成两千八。
我惊了,她耸肩,“券后价9块9的袜子,利润能有多高?
先攒简历罢了。
”原来大家心里都亮着灯:这不是暴富电梯,只是一张门票,能往上爬几层,各凭本事。
直播电商规模今年狂飙到4.9万亿,可无数小主播仍躺在出租屋吃泡面。
大学课堂再亮,也照不到每个阴暗角落。
薇娅把生产线搬进学校,至少让“选品、合规、消费者体验”成为必修课,以后出去吹牛逼,先得把退货率算清楚。
对于行业,这是注水前的过滤器;对于学生,是提前打预防针;对于看客,别把“直播专业”想成捡钱专业,也别一棍子打死。
它可能就是下一个电商客服、下一个运营,安稳,但不神话。
直播间灯光再亮,照亮的永远是货,先把自己这张脸打磨清楚,再去谈梦想。
来源:墨羽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