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事最早的报道是在9月25日,一段“驴友在雪山之巅滑坠落崖”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中,一名红衣登山者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那玛峰顶起身时突然发生滑坠,瞬间消失于镜头之外。
据官方媒体报道:9月23日,有一个驴友在海拔5588米康定那玛峰滑落坠崖身亡!
惨剧发生在一瞬间
此事最早的报道是在9月25日,一段“驴友在雪山之巅滑坠落崖”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中,一名红衣登山者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那玛峰顶起身时突然发生滑坠,瞬间消失于镜头之外。
事发地官方表示,这支登山队伍属于“偷登”行为——未向主管部门报备,擅自攀登了处于未开放状态的那玛峰。
一、事故回顾:登顶后放松警惕酿成悲剧
1.悲剧经过
根据多方报道,这起悲剧发生在登山者成功登顶之后。海拔5588米的那玛峰是贡嘎山的卫峰之一,被称为“初级技术型雪山”,因其相对较低的登顶难度和优美风景而深受登山爱好者喜爱。
那玛峰
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一名身穿红色衣服的登山者当时处于蹲姿状态,当其起身时,身体突然前倾,随即发生滑坠并迅速消失在了画面之中。
2.事故原因
据知情人士透露,滑坠原因疑似是登山者为帮助他人拍照时,被自己脚上的冰爪绊倒。更令人惋惜的是,他们在登顶后放松了警惕,解开了彼此之间用于保护的安全绳连接,导致滑坠发生时缺乏最后一道安全保障。
以一条命换一张照片
3.地方主管部门的回应
康定市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强调:“他们没向我们报备,没给我们说,就悄悄上去了。” 由于那玛峰目前处于未开放状态,这种违规攀登行为将登山者置于巨大风险中。
偷登风险巨大
二、艰难的救援过程
事故发生后,当地迅速组织了救援力量。康定市贡嘎山镇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专业的救援队伍正在对滑坠者进行救援。”
由于雪山救援需要专业队伍,当地消防救援队参与了此次行动。高海拔雪山救援本身极具挑战性,救援人员需要背负30斤的装备,在坡度达70度的冰坡上艰难行进,每走一步都需先敲冰试探,以防冰层破裂坠落。
据一位参与救援的人员描述:“最险的地方,我们四个人围着担架,用身子挡着往前挪,睫毛都冻成冰碴子了。” 这种恶劣条件下的救援工作不仅困难重重,同样也伴随着巨大风险。
最终,救援人员在海拔5300米的碎石堆中找到了滑坠者。但遗憾的是,这名登山者已无生命体征。据康定市教育体育局表示,遗体预计在9月26日晚被运送下山。
三、潜在风险:未开放雪山的致命隐患
那玛峰并非首次发生登山事故。据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那玛峰出现长约50米的冰裂缝,甘孜州教育体育局随即发布公告,暂停所有那玛峰登山活动的行政许可。
冰裂缝是雪山攀登中的重大隐患,往往被积雪掩盖,形成难以察觉的“陷阱”。一旦坠落,生还几率极低。正因如此,当地主管部门才决定暂停开放那玛峰,待安全风险评估后再决定开放时间。
危险的雪山
违规偷登未开放山峰在登山界并非个例。事实上,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早在2018年就曾提醒登山爱好者,不要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偷登。该中心指出,网络上流传的“偷登攻略”对登山爱好者造成严重误导,导致登山事故日益增多。
根据相关规定,未经批准开展登山活动的,体育主管部门可责令停止登山活动,并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但比经济处罚更为严峻的是,违规登山行为将面临无法预估的生命风险。
四、悲剧带来的安全警示:高山环境不容轻视
此次那玛峰滑坠事故再次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敲响了安全警钟。登山教练老郑指出,爬高海拔雪山有三条规矩不能破:没报备的封山区域别进,安全绳全程别摘,冰爪等装备要正确使用。
高山环境与平地完全不同,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致命后果。资深登山者强调:“冰爪绊倒在平地上没事,在5000多米的雪山上,没安全绳就是玩命。”
此外,登顶后的放松警惕也是常见的事故发生点。许多登山者在成功登顶后,心理上容易产生松懈,解开安全绳拍照留念,却不知危险往往就在此时降临。登顶后的下山过程实际上比上山更危险,因为体能下降、精神松懈,加之雪坡状况可能因天气变化而改变。
一位资深登山者在其纪实文章中描述了那玛峰的真实环境:“凌晨2点穿衣出帐,准备登顶。帐篷内实录温度零下5度,帐篷外录得温度-10度。能穿上的衣裤都穿上了,还是冷得瑟瑟发抖。” 这种极端环境对装备、体能和技术都是极大考验。
五、法律与责任:违规登山的多重代价
违规登山不仅危及个人生命,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施救,占用大量公共资源。
目前,全国多地已出台相关规定,违规探险的救援费用需由被救援者承担。例如,新疆直升机救援一小时费用高达3万元,青海对私自进山者要求承担所有救援费用。
更重要的是,违规登山行为给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据一篇报道描述,滑坠者的父母从老家赶来时,还提着他爱吃的酱鸭,准备等他回来补过生日。这种悲剧让整个家庭陷入永远的痛苦。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曾发出感人的警示:“你挑战的不仅是雪山的高度,还有家人承受的限度。” 登山者不仅要对个人生命负责,也要对家人和社会负责。
结语
雪山不是游乐场,再美的风景也比不上回家的路。此次那玛峰生命的陨落,再次为所有户外爱好者敲响安全警钟:生命只有一次,请驴友珍惜!
来源:热血青年邯郸7Y9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