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月圆,国庆同辉。随着双节临近,保健食品市场日渐活跃,老年群体的消费安全牵动人心。为切实守护好老年朋友的“钱袋子”和身体健康,营造安心、舒心的节日消费环境,近日,南充市高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温暖关切化为扎实行动,联合白塔街道办事处马官垭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活动
——南充市高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科普讲座进社区暖人心
中秋月圆,国庆同辉。随着双节临近,保健食品市场日渐活跃,老年群体的消费安全牵动人心。为切实守护好老年朋友的“钱袋子”和身体健康,营造安心、舒心的节日消费环境,近日,南充市高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温暖关切化为扎实行动,联合白塔街道办事处马官垭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活动中心成功举办了一场以“科学认知,明白消费”为主题的保健食品知识科普讲座暨现场咨询活动。这场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近百名社区居民,特别是“银发族”送去了一份贴心的“节前健康消费礼包”,现场气氛热烈,暖意融融。
一、精准对接,“点单式”备课让讲座更“接地气”
“老人家,您在购买保健食品时,最担心遇到什么问题?最想了解哪些知识?”活动筹备阶段,高坪区市监局主动转变角色,变“被动宣讲”为“主动问需”,与社区紧密协作,开展“点单式”需求调研。通过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走访和细致摸排,精准掌握了老年群体在保健食品消费中面临的“急难愁盼”。调研发现,“如何快速辨别产品真伪”“清晰区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有效识别并防范各类营销陷阱”等问题是老人们普遍存在的困惑。针对这些真实需求,市监局工作人员精心策划讲座内容,反复打磨讲解方式,确保每一部分都能直击痛点、解答疑惑,让科普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三重奏鸣,“沉浸式”科普让知识防护“入脑入心”
本次活动环环相扣,巧妙设计了“主题讲座+互动答疑+资料发放”三重环节,为居民织就了一张坚实的保健食品消费安全防护网。
系统讲解,正本清源:区市监局的业务骨干化身亲切的“科普老师”,围绕“科学认知,明白消费,守护健康与钱袋”的主题,借助直观的对比图表和通俗的语言,条分缕析地讲解了保健食品的“身份”界定、与普通食品及药品的本质区别,强力纠正“保健食品能代替药物治病”的常见误区,为老人们建立起科学认知的“第一道防线”。讲解员还现场化身“操作指导员”,一步步演示“一看蓝帽标志、二查批准文号、三对保健功能、四辨适宜人群”的实用辨假口诀,并耐心引导老人们利用手机查询官方备案信息,切实赋予大家“火眼金睛”的实操能力。
案例剖析,警钟长鸣:结合双节前后保健品欺诈营销易发多发的特点,执法人员精心选取本地及周边发生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免费体检”“专家义诊”“亲情拉拢”“礼品诱惑”“夸大疗效”“健康讲座”等六大常见骗局的核心套路与话术陷阱。一桩桩鲜活的案例,让老人们直观感受到欺诈行为的危害,有效拉响了节前消费安全的“警钟”,提醒大家时刻捂紧“钱袋子”,欢乐过节不忘警惕。
互动答疑,温情服务:“同志,我家里有一瓶孩子送的保健品,能帮看看正规吗?”“经常接到推销电话,说我气血不足,该怎么应对?”……在长达半小时的互动环节,居民们争相提问,执法人员面对面、一对一地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问答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专业权威的解答消除了老人们积攒心头的疑虑,真诚温暖的态度赢得了阵阵掌声,将活动现场变成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暖心课堂”。
三、延伸触角,“长效化”宣传筑牢消费安全“防火墙”
活动尾声,工作人员向到场居民发放了由区市监局精心编印、图文并茂的《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手册》以及印有“12315”维权热线和南充市高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渠道的实用环保购物袋。这些资料通俗易懂、便于携带,既方便老人们日后随时查阅复习,也将消费维权的种子播撒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大家成为社区里的“科普宣传员”,将安全消费的理念传递给更多邻里亲朋。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科普知识的精准送达,更是一次监管触角向前延伸、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的生动实践。它成功搭建了监管部门与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之间一座温暖、畅通的沟通桥梁,有效提升了老年朋友的理性消费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营造双节期间安全、放心、和谐的保健食品消费环境注入了强劲正能量。南充市高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宣传覆盖面,创新宣传形式,努力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科普宣传机制,让守护消费安全的纽带越系越紧,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闪耀在行动之中。
来源:民生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