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以来,国内汽车保有量增加25%,已经达到3.59亿辆,成为重要排放源。但汽车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分别下降了31%和13%。车辆排放控制水平大幅提升,老旧车辆淘汰更新持续推进,全国重型货车国四及以下老旧车型的占比从2020年的59%下降到20
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重点开展5项工作
近期,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用一组数据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汽车环保相关工作的部分发展成果。
“十四五”以来,国内汽车保有量增加25%,已经达到3.59亿辆,成为重要排放源。但汽车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分别下降了31%和13%。车辆排放控制水平大幅提升,老旧车辆淘汰更新持续推进,全国重型货车国四及以下老旧车型的占比从2020年的59%下降到2024年的30%;新能源重卡销量占比从2020年不足1%提升到2025年8月的18%。
然而,当前汽车行业违法违规问题仍时有发生。李天威指出,一是部分企业达标管理出现问题;二是在用车弄虚作假问题依然突出。2024年,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机动车检验检测专项执法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强调,降成本不能降环保绩效,降费用不能降公众的健康服务水平。
据了解,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开展5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稳妥推升级。2025年将尽快修订国六标准,完善管理要求,并加快推进轻型、重型汽车国七排放标准的制定。
二是坚定不移强监管。合法合规、达标排放是企业的基本底线,对于排放造假,特别是新车企业源头作假的行为不能姑息,将继续开展新车生产一致性和在用车符合性的抽查。
三是多措并举抓零排。聚焦运输量大的钢铁、火电、煤炭等重点行业,推进大型企业点对点清洁运输;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快递物流、生活物资运输,发展外集内配的配送体系,城市内部运输全面新能源化;聚焦港口、机场清洁低碳发展;积极推动跨省零排放货运通道建设,推动大功率充电、制氢运氢加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是持续不断争创新。未来将推进数据驱动、智慧化运行,实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穿透
式监管。通过严格准入、加强日常“双随机”检查,严惩软硬件作弊,伪造数据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坚决清除。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重点打击破坏装置、篡改数据、该加尿素不加尿素等违法行为。同时要探索差异化的分类管理。
五是协同联动促转型。推动加强汽车及大交通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推动原材料、产成品清洁运输;鼓励企业采用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推广节能生产设备和工艺;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等。
工信部:5大重点工作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研判,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向不会变,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客观规律不会变,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对未来仍然充满了信心。”9月13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演讲时表示,作为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同,完善政策举措,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将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评估,研究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部署重点任务,优化保障措施,引领产业发展。
二是加大攻关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和高端装备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三是促进汽车消费,实施新一轮汽车产业稳增长工作方案。9月13日上午,工信部等八部门已经联合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将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优惠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扩大市场消费。
四是完善管理体系,加快《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的出台,开展集团化管理试点,支持企业做优做强,远近结合,综合施策,进一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探索开展动力电池碳足迹管理。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合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安全风险,加快碳足迹等国际标准的互认,积极为行业企业海外布局发展创造条件。
商务部: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3大举措
“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达830万(份)”。9月13日,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正司级)耿洪洲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他介绍了针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重要举措:
一是抓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持续优化平台功能,通过数据赋能来提高效率,让补贴资金及时便捷直达消费者,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走深走实,紧扣汽车、聚焦消费,突出改革,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用改革的办法破除束缚汽车消费的限制性措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用创新思维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发展汽车改装、汽车赛事、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全链条激发汽车消费活力。
三是畅通汽车循环利用链条。鼓励企业引进国际一流的报废汽车拆解设备,提升精细化、绿色化拆解水平;指导各地持续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拆解报废机动车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指导行业机构和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
“‘十四五’以来,我们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坚,组织开展了两批次共50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建设了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9月23日上午,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介绍说,面向“十五五”,我们正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紧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该意见即将发布施行。
二是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加快普及智能体应用。
三是采用“科技+工程”模式,围绕大通道货车自动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等典型应用,推动实施一批创新工程。
四是谋划开展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十百千”创新行动,加大试点示范密度,广泛凝聚创新合力。
国家数据局:加快建立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数据转起来,让场景活起来,让价值涨起来。”近日,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在行业公开论坛上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不仅是汽车智能化演进的核心支撑,更是未来产业生态重构和产业链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结合数据工作,李建国分享了3方面的思考。
一是汽车行业数据规模大、应用场景广、跨界融合性强,是发挥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红利的重点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每日产生海量高质量感知控制与交互数据,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大模型训练、高精地图测绘、实时路况感知、交通调度优化等工作中。
二是数据正在深刻重构汽车的价值创造模式与产业组织形态。
三是数据安全问题是汽车行业数智化发展的生命线。汽车数据涵盖高精度地理信息、个人行驶轨迹、生物特征等敏感内容,一旦泄露或滥用,将直接危害用户隐私、企业的利益甚至是国家的安全。他指出,要坚持数据开发利用和安全防护并重,加快建立覆盖汽车行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消费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支持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等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的行业应用,鼓励企业开展数据安全认证与合规体系建设,为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构建坚实防线。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10月刊
本文来自【汽车纵横全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