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图上画出的侵略路线看似相似,可三百年的光阴过去,中国早已不是原来的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铁蹄率先踏进东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一响,他们又进一步入侵华北,他们手里攥着一份战略蓝图,打的主意和三百年前的山海关外清兵有相似之处:
地图上画出的侵略路线看似相似,可三百年的光阴过去,中国早已不是原来的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铁蹄率先踏进东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一响,他们又进一步入侵华北,他们手里攥着一份战略蓝图,打的主意和三百年前的山海关外清兵有相似之处:先占东北,再破雄关,最后直取中原,您瞧,伪“满洲国”对应的是后金,全面侵华初期的推进路径学的就是清军入关的模式。
可这盘棋下到最后,结果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满清坐稳了二百多年的江山,日本人的美梦却让全中国人民用十四年血战给捅破了,为啥看着差不多的招数,到头来却不好使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末那时候,朝廷里头腐败横行,外头有李自成、张献忠闹起义,关外还有满洲八旗虎视眈眈,老百姓过日子都难,对“改朝换代”的认知多停留在“换个统治者纳粮”,哪顾得上清晰的民族认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既有对抗李自成的现实矛盾,也掺杂着个人利益考量,彼时模糊的“华夷之辨”,远不如生存危机和个人诉求来得迫切。
可到了民国,情形大不一样了,虽然面上看也曾有军阀混战、局部政令不一,但自打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就已开启近代化转型,民族意识逐步觉醒,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并推动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更是将“爱国”“救亡”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年轻人心里,让“民族存亡”成为全民共识。
最要紧的是,老百姓彻底明白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日本人来了,大家想的不是“换个皇帝照样纳粮”,而是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是做亡国奴还是为民族存续而战,答案无比清晰,您说,这能一样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人盘算得挺美:占了东北,控制华北,打垮国民党主力,中国就得服软,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回碰上的是四万万不肯低头、团结抗战的中国人。
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官兵在正面战场奋勇抵抗,淞沪会战硬是扛了三个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台儿庄一仗,咱们重创日军王牌师团,极大提振了全国抗战信心。
敌后战场同样战果卓著,八路军、新四军深入鬼子占领区,发动老百姓开展游击战、运动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百团大战则集中力量破袭日军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日本人虽占据了城市和铁路线,可广大农村和敌后地区成了他们的“噩梦”,处处都是抵抗的力量。
老百姓也没闲着,文化人写文章、编歌曲鼓舞士气;工商业者克服重重困难,把工厂迁往后方坚持生产,保障抗战物资供应;普通百姓自发捐钱捐粮、运送物资、充当向导,甚至直接参与游击斗争,就连沦陷区的老百姓,也用怠工、破坏日军物资、传递情报等方式,变着法儿地和鬼子斗,这种“全民族抗战”的阵势,明清那会儿您上哪儿找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满清入关那阵子,东亚地区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下,周边国家实力有限,且多受中国影响,即便想介入也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可到了二十世纪,世界早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局势对战争的影响远超从前。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本质是法西斯侵略战争,从一开始就违背了人类和平与正义的潮流,初期虽有德、意等法西斯国家结盟,但这也让它彻底站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美国通过“租借法案”输送的物资等,虽不能决定抗战的根本走向,却在关键时刻缓解了中国的抗战压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更关键的是,日本侵华与满清入关的本质截然不同,满清入关虽带有民族征服属性,但最终选择融入中华文明体系,以“中国统治者”的身份治理国家;而日本侵华的核心是“亡国灭种”,从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的野蛮暴行,到推行奴化教育、疯狂掠夺资源的殖民统治,其目的是彻底摧毁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根基,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这种极端残酷的侵略本质,彻底把中国人逼到了绝路上——除了拼死抵抗、捍卫民族存续,再没第二条路可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就是这么明白地摆着:二十世纪还想照着十七世纪“民族征服”的方子,搞法西斯殖民侵略,纯属痴心妄想,当四万万中国人挺直腰杆,高唱着“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凝聚起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时,任何侵略者的美梦都注定要破灭。
您瞧如今这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不就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好证明么?
来源:荔枝男孩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