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女子喝金钱草泡水来通淋化石,一年后转癌,只因犯了3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7:58 1

摘要:李霞,42岁,在广东一家小服装厂做缝纫工。每天早晨七点半,她都会准时坐到缝纫机前,脚踩踏板、双手压线,穿针引线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机器轰鸣声中,她几乎很少起身走动,久坐成了常态。订单紧的时候,她常常连续加班到深夜,眼睛盯着细小的针脚,肩颈僵硬得像石头。为了节省

李霞,42岁,在广东一家小服装厂做缝纫工。每天早晨七点半,她都会准时坐到缝纫机前,脚踩踏板、双手压线,穿针引线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机器轰鸣声中,她几乎很少起身走动,久坐成了常态。订单紧的时候,她常常连续加班到深夜,眼睛盯着细小的针脚,肩颈僵硬得像石头。为了节省时间,她几乎顿顿依赖外卖,炸鸡、麻辣烫、奶茶成了常客。深夜困乏时,她常用一杯浓茶或碳酸饮料强打精神。看似还能和工友谈笑,但日复一日的久坐、熬夜和油腻饮食,早已在无形中透支着身体。

2021年6月15日,车间里风扇呼呼作响。李霞正埋头缝制一批急单,缝纫机的轰鸣声让她全神贯注,直到一块布料碎片滑落到地上。她弯下腰去捡时,左下腹忽然传来一股沉甸甸的坠胀感,就像有人在体内拽住一条筋,轻轻却又持续地拉扯着。那种不适感让她动作一顿,脸上浮现出一丝错愕,本能地伸手按在肚子上,手心能感到腹部肌肉有轻微的紧绷。起初只是钝钝的闷痛,但随着她缓慢直起身子,坠胀感逐渐扩散到腰部和下腹,伴随一种说不出的酸胀,好似小范围的痉挛在隐隐蠕动。李霞屏住呼吸,试图用深吸气来缓解,却发现一旦呼吸幅度稍大,腹部的牵扯感就愈加明显。她咬了咬牙,甩了甩头,以为只是长时间久坐后突然弯腰导致的肌肉拉扯,便没有深究,重新把布料丢进布篓,双脚继续踩下踏板。可那股坠胀并未完全消退,而是若隐若现地提醒着她,像暗处潜伏的信号,却被她硬生生忽略了。

中午简单吃过盒饭没多久,李霞就觉得下腹发胀,小便的频率明显增加。她刚从卫生间出来没几分钟,又产生了尿意,但每次排出的量都不多,伴随一种钝钝的酸胀感,好像膀胱里始终有残留。她心里暗暗抱怨自己平时喝水少,又想着夏天天气闷热,身体有些反应也属正常。再加上订单催得紧,她一边扇着扇子擦去额头的汗水,一边把这种不适归结为劳累和上火,并没有多加在意。她匆匆回到缝纫机旁,踩下踏板继续赶工,针脚密密麻麻落在布料上,而那股隐隐的胀感却始终存在,让她心底有些烦躁,却只能强忍着继续埋头干活。

车间主管走过来催促进度时,李霞正弯腰仔细检查布料的线迹。就在这一瞬间,左腰深处忽然爆发出一股锐利的疼痛,那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像有人在体内猛地拧紧了一根神经,疼得她整个人猛然一抖。手中的布料“扑通”一声滑落在地,缝纫机的轰鸣声仿佛在这一刻变得遥远。她条件反射般想直起身,却发现酸胀与刀割般的剧痛同时搅动,仿佛有尖锐的硬物从腰部一直划到下腹,整条神经都被拉得绷紧。疼痛一阵阵袭来,带着无法抵挡的力量,每一下都像撕裂般钻心,让她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脚下像踩在满地碎石子上,根本无法找到支撑点。额头冷汗顷刻冒出,汗珠顺着鬓角滑落,模糊了她的视线。呼吸变得急促,每次吸气都像顶到刀锋,她双眼因剧痛泛着水光,眼角泪水被逼出来,却连擦拭的力气都没有。

李霞慌乱中急忙伸手去扶一旁的木凳,整个人几乎是跌坐在上面。她双手死死按住腰腹,身体蜷缩成一团,想用这种姿势来减轻疼痛。豆大的冷汗顺着脖颈和背部不断滑落,背心完全被湿透,布料贴在皮肤上冰凉刺骨,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她咬紧牙关,想硬撑着等到下班再说,可剧烈的痉挛一波接一波,从腰腹深处猛然翻涌而出,每一次都像要把五脏六腑挤碎。她的脸色在瞬间变得惨白,唇色逐渐褪去血色,整个人看上去毫无血色。剧烈的疼痛让她不受控制地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得像被重物死死压住,每吸一口气都伴随撕裂般的痛楚。工友们慌乱地围了上来,有人喊她名字却得不到回应,有人赶紧拨打120,更多人七手八脚地将她小心扶到厂门口。

送到医院时,李霞额头的冷汗仍然不停往下滴,面色惨白,嘴唇泛白,疼得几乎说不出话。医生在急诊为她做了体格检查,叩击左肾区时立即诱发出明显的剧痛,结合临床表现,初步判断为泌尿系结石的可能性极大。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第一时间安排了腹部彩超。影像结果提示:左侧输尿管中段出现一处强回声,并伴有清晰声影,符合结石影像特征;同时,左肾集合系统呈轻度扩张,显示已有轻度积水的情况。彩超报告结合症状,进一步验证了结石所致梗阻的可能。

为更精准掌握病情,医生随即安排泌尿系统CT检查(CTU)。结果显示:左侧输尿管中段有一枚约6.7mm×4.1mm的高密度结石,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上方输尿管明显扩张,左肾集合系统出现轻度积水,符合尿路梗阻表现。实验室检查同步出炉: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7.2×10⁹/L(正常范围),但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至12.3mg/L,尿液分析发现红细胞++、白细胞+,提示泌尿系受刺激。肾功能检测显示肌酐升高至118μmol/L,说明已有轻度肾功能受累。结合多项检查结果,医生最终确诊为左侧输尿管结石并轻度肾积水。

由于结石直径接近7mm,自行排出的可能性极低,医生建议李霞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以帮助击碎结石,减少尿路梗阻风险。术后她在病房观察48小时,腰腹疼痛明显缓解,复查超声提示结石已被击碎并顺利排出,左肾积水明显减轻。临出院前,主治医生特意坐到床边,语气郑重地叮嘱:“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像菠菜、豆腐、动物内脏这类高草酸食物要少吃,避免再次诱发结石。每天要保证至少2000毫升饮水,让尿液保持清亮。不要总是久坐不动,可以多散步、轻度运动,帮助排尿通畅。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憋尿,一有尿意就及时排出。”医生还强调,李霞需要按时来医院复查B超和肾功能指标,“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坚持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风险控制住。

李霞在出院后格外谨慎,每天早晨醒来先喝一杯温水,白天用保温杯随身带水,设定闹钟提醒自己每隔一两个小时都要补充,确保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三餐也开始规律起来,早餐自己做些清淡的粥或全麦面包,中午和晚餐尽量选择清蒸鱼、豆腐和时蔬,减少外卖和重口味的调料。晚饭后,她坚持在厂区附近散步半小时,哪怕再累也不会省略。加班仍然不可避免,但她学会在缝纫机前工作两小时就起身伸展,哪怕只是走到窗边透口气。医生特别叮嘱她要多吃富含柠檬酸的水果,如橙子、柠檬和猕猴桃,帮助抑制钙盐结晶,同时尽量避免熬夜,以免影响肾脏代谢。李霞起初觉得要求繁琐,但渐渐感到身体比以前轻松,不再动不动就腰酸腹胀。家人听说她动过碎石手术,也格外上心,母亲还从乡下带来一包晒干的金钱草,反复叮咛说泡水能通淋化石。李霞原本半信半疑,但在母亲的坚持下,每天泡上一杯,渐渐习惯了那股微涩的味道。

三个月后复查时,李霞怀着忐忑走进医院,心里担心旧病会不会复发。医生为她做了彩超,结果显示双肾形态正常,原先的轻度积水已完全消退。随后的尿液检查和肌酐水平也恢复到正常范围,没有发现新的异常。泌尿系统影像结果提示未见新的结石生成,说明之前的调理和碎石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医生点头肯定她的努力,强调今后要继续保持饮水和饮食习惯,避免掉以轻心。李霞听后心里踏实不少,暗暗决定要坚持这种规律的生活,不再拿身体冒险。

谁料好景不长,2022年8月13日,李霞正低头缝制着布料,车间里机器轰鸣,空气里弥漫着布屑和热浪。中午时分,烈日炙烤着厂房铁皮顶棚,闷热像被罩住一样。她起身搬一捆厚重的布料,刚用力把布扛到怀里,胸口忽然传来沉闷的压迫感,像有块坚硬的石头死死压在心口。呼吸变得不顺畅,胸膛起伏沉重,脑袋也一阵发胀,仿佛有人在耳边敲着沉重的鼓。李霞额头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视线模糊,她以为是中暑,急忙靠在布匹堆旁,想缓一缓气息。可刚弯下腰,胃里突然翻涌,喉咙一紧,一股强烈的恶心感冲上来。她忍不住猛地呕吐,黄绿色的液体伴随酸苦味喷出,呛得她眼泪直流。

呕吐过后,本以为会有所缓解,李霞却很快发现身体的反应更加糟糕。胃部仍在一阵阵痉挛抽动,喉咙里残留的酸苦味让她几乎透不过气,每次呼吸都伴随干呕般的窒息感。冷汗不受控制地从额头冒出,像雨点般顺着鬓角和脖颈不断滑落,浸湿了背心,贴在皮肤上冰凉难耐。原本因车间高温而泛红的面色此刻骤然褪去,皮肤苍白得毫无血色,嘴唇泛起青白,像是完全失去了血液的支撑。胸口的压迫感没有丝毫减轻,反而愈发沉重,每次吸气都像被一只手死死掐住胸腔,带来撕扯般的刺痛。很快,她感觉全身血液仿佛在慢慢退去,四肢冰冷,指尖麻木发抖,连握拳的力气都没有。她努力想站直,却觉得身体虚空得仿佛被抽空。

工友们看见她扶着布料堆摇摇欲坠,慌忙冲过来搀扶。李霞张了张嘴,想挤出一句“没事”,可声音断断续续,气息微弱,连完整的字都难以说清,只能虚弱地摇头,眼神涣散,整个人像被掏空般无力。没多久,心跳变得缓慢而紊乱,胸口的起伏越来越弱,呼吸像被压缩成短促的气流。她想努力撑起身体站直,却发现双腿已经发软,完全使不上力。就在她挣扎间,竟突然毫无知觉地失禁,裤脚湿了一片,整个人更是尴尬又无助。工友们吓得大乱,有人立刻将她抬到厂门口透气,有人打湿毛巾给她擦脸,却发现她的脸色越来越白,眼睛逐渐失去焦点。另一名工友慌忙掏出手机拨打120,声音颤抖得几乎喊破喉咙。厂房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李霞急促而微弱的喘息声和工友焦急的呼喊在空气中回荡。

救护车赶到时,她血压仅78/45 mmHg,心率紊乱,皮肤湿冷,被立刻送入重症监护室。入院后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血肌酐高达1098μmol/L(正常<115),尿素氮37mmol/L(正常<8.2),血钾6.9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4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GFR不足5ml/min,已达终末期肾病。心电图显示T波高尖、P波消失,为高钾所致心律失常高危状态。肾脏超声提示双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符合慢性肾损害晚期表现。尿常规蛋白+++,尿比重固定,进一步证实肾功能衰竭。

在家属签署同意书后,医生迅速为李霞安排了首次透析,同时给予降钾和碱化治疗以稳定体内环境。最终确诊结果摆在眼前:终末期尿毒症,并伴随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病情凶险。听到“尿毒症”三个字时,家属瞬间愣住,仿佛遭受重击。他们原以为只是车间里因高温和劳累导致的中暑或脱水,不料竟是身体长年累积的问题突然全面爆发。医生当场强调,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并干预,高钾水平足以在数小时内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下一步必须考虑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甚至预判是否需要肾移植,同时对她的饮食、作息和劳动强度进行彻底重塑,否则再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引发危机。

透析室里弥漫着消毒水和药液的味道,李霞就是在这种刺鼻气息中慢慢醒来。眼前是机器的滴答声与白色的灯光,她看见医生站在病床边,神色郑重,缓缓吐出诊断:“终末期尿毒症。”话音落下的那一瞬,她的脑海里仿佛轰然炸响,耳边嗡鸣不止,整个人陷入空白。眼前的世界像塌陷一般失去声音,呼吸伴随着隐痛变得艰难,她努力张口,却只有一丝微弱气息泄出。那一刻,她的眼神呆滞,像被抽走了灵魂般凝视天花板,眼泪无声滑落,湿透了枕角,整个人被压抑的绝望牢牢包裹。

没多久,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声音颤抖,眼圈泛红,带着哽咽向医生发问:“我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定时喝水,连盐和蛋白质都控制得很严格,肉都很少吃!三个月前复查还说肌酐稳定,我也一直按时吃着保肾的药,钙镁锌补剂一样没落下……为什么还是会走到透析?而且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她的情绪夹杂着愤怒与委屈,甚至透着无助。她以为自己已经拼尽全力去遵守每一条医嘱,可结果依旧换来了透析机器的束缚,那种落差感像利刃一样撕裂了最后的信念。

主治医生面对她的质问,同样陷入不解。他立刻调出了李霞过去一年的门诊记录,逐条核对肾功能相关数据。肌酐、尿素氮、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这些指标虽然偏高,但整体平稳;随访和复查也按时完成,没有任何遗漏。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她都没有。生活方式在记录中近乎完美,每次随访都显示她的依从性极好。医生皱着眉,不解地追问:是否使用过草药?是否经历过严重脱水?是否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甚至细致到饮用水源是否有变化。但得到的回答全都清清楚楚,几乎挑不出任何问题。

眼看所有医学逻辑都无法解释,主治医生心头一紧,意识到这已不是一人能解释的难题。他决定将病例上报,带入全院的多学科病例讨论会。因为他明白,如果连李霞这样严格依从的患者都防不住肾功能全面崩塌,那么背后一定还存在某个被忽略的隐患,而同类的高危人群可能远比想象中多。病例刚一提交,医院很快重视起来。院领导在翻阅材料时,看到“慢性肾病患者指标稳定却突发尿毒症”几个字,眉头瞬间锁紧。这类进展极其少见,若无明确诱因,可能意味着临床上还存在尚未被认清的漏洞。

很快,一位长期研究肾脏疾病的专家被请到现场查房。会议室座无虚席,肾内科、药剂科、营养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全部到齐。带教的年轻医生与研究生也都在门口安静候着。主治医生详细汇报了李霞的整个病程:从稳定管理,到半年间指标平稳,再到突然爆发的危机。整个陈述条理清晰,却因过于“完美”反而让人心中更添疑惑。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所有视线都投向专家,她低头翻阅一页页资料,神情凝重,语速缓慢而坚定:“我们习惯依赖数据,认为数值稳定就代表病情可控。可肾脏的危险,有时恰恰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像李霞这样依从性极高的患者,骤然恶化,一定是某些细微之处被忽略了。

查房结束后,专家要求单独与李霞见面。她坐在床边,没有直接进入医学细节,而是从日常生活聊起,从每天几点起床、喝什么水、调料习惯,一直问到平时泡水喝的东西。李霞本来觉得这类问题过于琐碎,但很快被专家的细致态度感染,开始耐心回忆每一个细节。她随口提到,自己习惯每天用一些母亲从老家带来的草本材料泡水喝,说是“能养胃、排湿、对肾也好”。专家顺势追问,家属这时刚好进来,手里还提着一包晒干切碎的草药,说是常年自家收集晒制的,专门拿来给她补充。专家接过,低头细看,眉头慢慢皱起。

她走到窗边,缓缓打开袋口,轻嗅那股气味,又翻阅李霞的历次化验结果,表情愈发凝重。手指停留在某几组数值上,神情一瞬间变得异常严肃。她低声自语了一句,转身快速查阅相关资料,并与病例数据一一比对。随着对比愈发深入,她的眉头越锁越紧。沉默许久后,她终于开口,语调压得极低,却在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凝重:“我大概已经知道,为什么李霞的病情会在短时间内失控了。这并非饮食、作息或用药的常规问题,而是每天看似普通的一个小细节。它不仅会长期干扰肾脏的修复能力,还可能悄悄破坏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再叠加体质敏感或免疫异常,就会像现在这样,肾衰竭突然加速……问题,就出在她每天坚持的那件小事上。

李霞在出院后虽然听从了医生的叮嘱,饮食上尽量以清淡为主,却没有注意到金钱草的来源问题。家人从乡下带来的草药看似天然,其实存在风险。乡村周边土地可能施过化肥和农药,也可能受工业污染,草药在采集和晾晒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严格检测,杂质很容易残留。长时间饮用这些未经质量把关的植物,里面潜在的农药成分、重金属或霉菌毒素会逐渐在体内积累,肾脏代谢时受到持续刺激。尤其是李霞原本就有泌尿系统结石,肾功能存在一定负担,这种额外的代谢压力会让肾小管和肾小球更快出现损伤,恢复的过程被无形拖慢。她始终以为草本天然无害,却忽略了来源安全才是最基础的前提。

金钱草在民间常被认为是“养生茶”,李霞也抱着这样的心态饮用。但由于没有剂量概念,她在泡水时经常抓一大把直接放进保温杯,泡得浓浓的,觉得只有这样才有效。实际上,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在浓度过高时对肾脏的刺激反而更强。肾小管长时间处于高负荷代谢状态,就容易引起炎症反应,甚至导致组织纤维化。对本就有基础病变的患者来说,这种隐性的刺激并不是马上就能感觉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地损伤。李霞自认为喝得认真,却没有想到缺乏科学剂量控制反而会把自己推向新的风险。

长期高浓度饮用带来的后果是隐蔽的,李霞在最初几周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反而因为症状一度减轻而更加信任这种做法。但随着时间延长,肾脏代谢能力逐渐被压榨,轻度异常并不会在短期内表现出来,等到指标发生明显波动时,往往意味着损伤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她以为喝得越多越能保护身体,其实每一次“加量”都是对肾脏的一次考验。缺乏医生指导的随意使用,让她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看似健康实则危险的误区。

饮用时间也是被忽略的关键点,李霞在服装厂工作一整天,常常忙到晚上才结束,于是习惯在深夜泡上一杯金钱草茶来缓解疲劳。她觉得这是一天里最放松的时刻,却忽视了夜间饮用带来的负担。大量液体在晚上进入体内,会让肾脏在本该休息的时候继续加班,夜尿增多使肾小球和肾小管无法得到有效修复。对于健康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影响不大,但对已经有结石和肾功能受累的人而言,就像在夜里给本就疲惫的器官增加额外负担,久而久之,问题会逐渐累积。

夜间饮用对李霞的影响体现在细节上。她常常因为喝下草药茶而频繁起夜,不仅打乱了睡眠节奏,也让肾脏在本该修复的时间段持续处于代谢和排泄的工作状态。她自己只是觉得晚上多起几次夜有点麻烦,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身体在发出信号。长期缺乏深度睡眠又叠加肾脏高负荷,使得修复能力逐渐下降。随着代谢紊乱的持续,胆盐和胆固醇比例也可能受到影响,结石并没有如预期般减轻,反而有扩大趋势。李霞没想到,看似养生的习惯,竟在悄悄消耗身体的储备。

归根到底,李霞真正忽略的,正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她在出院后确实严格调整了饮食,远离了油炸、重口味的餐食,以为这样就能保护身体,却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家人带来的金钱草上,却没有意识到来源的不确定意味着风险始终存在。她每天都坚持泡来喝,习惯性地抓上一大把,剂量过高,活性成分在体内不断累积,给本就脆弱的肾脏增加了沉重负担。更关键的是,她选择在晚上饮用,以为能缓解疲劳,却让肾脏在原本需要休息的时间里被迫加班。每一个细节单独看似乎都不足以致命,但当这些问题叠加并长期存在时,就像一个个隐形的压力点,逐渐拖垮了身体的代偿能力。李霞和家人始终坚信他们做得足够好,却没想到正是这些习惯里埋下了新的隐患。

内容资料来源:

[1]付常宽,刘峘,席俊羽,等. 复方金钱草颗粒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证的综合评价[J].世界中医药,2025,20(05):833-838+842.

[2]余晓,崔慧敏,郭志新,等. 金钱草排石合剂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辅助排石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35(06):57-60.DOI:10.16458/j.cnki.1007-0893.2025.06.016.

[3]马阔,韩广业,李泽宇,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金钱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5,31(02):105-110.DOI:10.20135/j.issn.1006-8147.2025.02.0105.

(《纪实:广东42岁女子喝金钱草泡水来通淋化石,一年后转癌,她的亲身经历要引以为戒》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