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盐都实践的相关要求,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围绕“一年出形象、两年大提升、三年抓长效”目标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以创建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重抓实践示范村打造和“一园两带四基地”建设,着力探索里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盐都实践的相关要求,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围绕“一年出形象、两年大提升、三年抓长效”目标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以创建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重抓实践示范村打造和“一园两带四基地”建设,着力探索里下河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打造“鱼米之乡”乡村振兴典型样板。为生动展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盐都区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沃野党旗扬 乡村画卷新”全媒体新闻行动,全面记录党建引领下乡村发展的鲜活故事,挖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谋发展、促共富的典型经验,展现红色旗帜如何扎根乡土、赋能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更强舆论合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
盐都区坚持把党建
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主引擎”
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台创园这片热土上
李庄村、董伙村正是依托党建引领
把生态修复、产业振兴与农旅融合统筹推进
探索出一条“党建聚合力、产业添动力
群众得实惠”的振兴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台创园李庄村,只见道路平整干净,绿树成荫、河水清澈,整洁的村容与自然生态相映成趣。村民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基础设施完善,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宜居宜业的和谐景象。
近年来,李庄村立足“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目标,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将环境整治作为基础性、长效性的民生工程常抓不懈,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生态修复上,李庄村系统推进清淤疏浚、水岸绿化等工程,不断提升村庄水系连通度和景观功能。沿125省道,村里通过统一风貌打造和绿化提升,有效串联起多个自然节点,构建出具有水乡韵味的生态景观带,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李庄村积极开展‘五清’行动,推进S125水乡风光片区建设,推行‘以渔养河’‘以禽养林’‘以畜养田’模式,坚持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既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也为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台创园李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商文荣告诉记者。
除了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李庄村还积极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通过资源整合和组织振兴,推动产业平台建设,为强村富民注入持续动力。
“我们围绕蓝莓产业链,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品质和产量。同时拓宽‘李庄优品’电商直播渠道,让鲜果走向全国市场,真正实现产业兴村、农民增收。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深化‘强村带弱村、企业带集体、农场带农户’三带路径,健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收入’的多元增收机制,为盐都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商文荣说。
李庄村的蝶变,是党建引领、生态优先和产业振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缩影。在盐都,越来越多的村庄在党旗引领下,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相辅相成。董伙村便是其中的一个生动案例。
近年来,董伙村把秋月梨种植作为推动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村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以无公害种植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与绿色防控技术,力求从源头保障果品安全与口感。通过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真正做到了“生态种植、绿色出品”。
“我们董伙村把梨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支柱,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牌。目前,全村梨园面积约110亩,年产量稳定在50万斤左右。”董伙村党总支书记陈建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董伙村依托电商渠道,义务帮助梨农销售,不仅有效拓宽了销售途径,更进一步增强了农户发展信心。通过“产业+电商”的融合模式,董伙村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特色农业带动集体增收的振兴之路,为盐都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李庄村、董伙村的发展实践
正勾勒出一幅
“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群众富足”的
现代乡村图景
接下来
台创园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特色产业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
不断拓展强村富民路径
来源:盐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