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保健食品诈骗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权益与健康安全。不法分子常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专家讲座和温情营销等手段推销无效产品,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延误治疗。昌检君带您了解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与维权指南,助您有效防范保健食品诈骗。
近年来,保健食品诈骗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权益与健康安全。不法分子常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专家讲座和温情营销等手段推销无效产品,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延误治疗。昌检君带您了解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与维权指南,助您有效防范保健食品诈骗。
常见套路
套路一
夸大宣传与夸大功效
将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吹嘘成能“包治百病”“根治疑难杂症”的“神药”,使用“特效”“第一”等绝对化用语。
套路二
“免费诱饵”与情感营销
以免费礼品、体检、旅游为诱饵吸引参与,或通过“温情攻势”(如陪聊天、做家务)建立信任后推销。
套路三
恐吓营销与制造焦虑
夸大或虚构健康问题,制造恐慌,让消费者觉得不购买产品就会面临严重健康后果。
套路四
虚构权威与伪造背书
盗用或伪造“名医”“教授”名义,或冒充“国家某部门指定”“国际医学组织认可”等权威机构进行背书。
套路五
私域直播等隐蔽销售
通过微信群等封闭渠道进行直播,内容不可回看,交易绕开正规平台,监管和取证难。
法律规定
(一)《食品安全法》
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与最严厉的处罚,为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产品质量法》
为食品这一特殊产品夯实了质量基石,明确界定了生产与销售方的质量责任与义务,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明确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监督权等权利,与《食品安全法》协同构筑起保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坚实法律防线。
维权指南
第一步:立即保存并固定证据
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应当保留问题食品、拍照录像、保存发票等购物凭证。问题食品不要丢弃,应连同原包装一起妥善保存,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是重要证据,并对食品的状态、存在的问题进行拍照录像。
第二步:选择正确维权渠道
在证据材料准备齐全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途径进行维权:
1、与商家协商:直接联系商家客服或者门店负责人。
2、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拨打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或者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
3、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
4、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前述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时,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食品安全,是民生幸福的基石,亦是社会和谐的底色,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践行“尚德守法”的理念,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共享食安”的美好愿景。
部分配图由AI制作
来源:昌平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