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在“Z世代”中推广普通话,何以“声”入人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7:18 1

摘要:推广普通话,若只靠标语口号和传统说教,在今天的年轻人眼中难免显得“古早”甚至“无趣”。Z世代是浸润于互联网、习惯于指尖滑动的一代,他们拒绝生硬灌输,钟情于趣味互动和文化共鸣,要想让普通话真正“声”入他们内心,唯有放下身段、创新形式,用他们的语态,进入他们的场域

推广普通话,若只靠标语口号和传统说教,在今天的年轻人眼中难免显得“古早”甚至“无趣”。Z世代是浸润于互联网、习惯于指尖滑动的一代,他们拒绝生硬灌输,钟情于趣味互动和文化共鸣,要想让普通话真正“声”入他们内心,唯有放下身段、创新形式,用他们的语态,进入他们的场域。

短视频与直播,无疑是当下最直接的“破圈”利器。不再是单向的推普教学,而是变身成为语言类“爆梗”现场——一位博主用各地方言和标准普通话花式演绎同一句话,一场用普通话趣味配音热门影视的挑战赛,都可能悄然完成一次次语言普及。它不像是上课,更像是一场游戏,在点赞、转发和模仿中,普通话褪去了“规范”的严肃外衣,披上了“好玩”的时尚外衣。

而国风音乐的兴起,则为推普工作提供了绝佳的文化载体。当千禧年后的年轻人穿着汉服、唱着字正腔圆的国风戏腔,那种源于文化认同的语音美感,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力。周深等歌手的空灵嗓音、歌词中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本身就成了年轻人模仿和传诵的对象。普通话在这里不是学习的任务,而是抒发情感、连接传统的优雅工具,是“潮”的一种表现。

更进一步看,像《甄嬛传》等常看常新的剧集、热播的动画番剧,其中的经典台词早已成为Z世代网络交流的“暗号”和模仿素材。推广不必刻意,只需巧妙引导——发起“用普通话还原经典名场面”活动,或解读剧中台词背后的语言艺术,就能激发年轻人主动字斟句酌,在娱乐中体会普通话的表达魅力。

说到底,在Z世代中推广普通话,核心不在于“推”,而在于“吸引”。它不是一项需要完成的指标,而是一场可以共同参与的文化共创。当我们用新的传播形式真诚拥抱他们,普通话便不再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年轻化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自信。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