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晚的球馆热得跟蒸笼似的,观众席上的呼喊声一波接着一波,有人拍着椅背,有人站在走道上挥拳。
那晚的球馆热得跟蒸笼似的,观众席上的呼喊声一波接着一波,有人拍着椅背,有人站在走道上挥拳。
记分牌亮着——84比77。
数字看起来不算惊心动魄,可现场的人都懂,这七分差里有多少是卡位时被挤得脚踝发酸、有多少是补防途中猛地伸出的胳膊,还有那些抢断之后反击快到让上海队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崔万军像个拿绳子套牛的老手,把刘禹彤这一点死死“圈”住,她试了几次突破,全都撞进无形墙里,那股闷劲儿隔着场也能感受到。
这种比赛,就算你对篮球规则一知半解,也能闻到一种必须赢下来的火药味。
我脑子一直转着三个名字:宫鲁鸣、张子宇、王治郅。
听起来像三代人的茶桌闲聊,其实更像修钟表匠蹲在案前调齿轮——一个能从队员眼神读出情绪的大教头,一个身高让对手抬头容易落枕的小将,还有一个退役多年却依旧能把内线脚步拆成零件分析的大前辈。
他们仨凑一起,不是在寒暄,是给中国女篮做赛季前的一次精密升级。
半个月前,高原集训刚结束那天,宫鲁鸣笑容还带点暖意,但第二天就收了。
他开会直接点名,新人和内线配合生涩,大个子的回防慢得像周末逛菜市场,还有人在热身赛莫名掉球。
他这不是摆架子,而是在提醒大家:奥运资格没人送,你自己不去抢,就只能留在家看电视直播。
所以,他开始盯大学联赛捞苗,同时也给状态够硬的老将机会,只要跑得动,还敢拼,都可能进名单。
西安集训公布名单那天,我盯着照片数人数,中锋三座塔——韩旭、李月汝加张子宇;八个锋线五个后卫,人均二十三岁。
这阵容年轻意味着腿力足,但很多细节还没磨平。
我注意杨舒予,她打起球来不仅速度快,而且遇到身体碰撞一点不躲,那种狠劲可能就是解决我们反击回防慢的重要钥匙之一。
张子宇,总带话题光环。
有传山东女篮想签她,却卡在合同细节里迟迟定不了事。
我想到以前一些高个子的故事——条件好但急于求成,被训练逼成移动缓慢的大号路障。
所以宫鲁鸣很谨慎,说要慢养,让她学会用高度去制造优势,而不是被它拖累。
见过太多木桩型选手,一旦脚步僵掉,再好的臂展也是摆设,这句话说出来其实挺刺耳,但是真话总是不怎么甜。
王治郅这次出现,就是精准投药。
他专门带韩旭和张子宇练中锋脚步,一个月时间,从重心调整到装备改造,比如鞋底微调、防护臂轻量化,全为了让这些大块头动作更顺畅。
有意思的是,他拍训练视频每天重复刷存在感,让肌肉记忆刻进骨髓。
当年他自己就是靠这种日复一日琢磨吃饭的人,所以特别懂其中滋味。
如果11月热身赛真看到效果,中国女篮离巴黎近了一截;要是失误率还是居高不下……那届夏天可不好玩。
插一句,全国锦标赛辽宁队现在三连胜,不止干掉上海,还逆转新疆、大胜广东,看起来透出韧性。
而且今天还有打浙江,如果继续这样稳扎稳打,很可能锁小组第一。
在我看来,这类地方球队敢拼、有办法,本身就是国家队人才储备池发出的信号,好苗不少,只不过有人得帮他们剪剪长歪的小枝杈才行。
不然再好的树,也长不到该有的位置上去。
串下来,你会发现中国女篮现在走的是双轨道。
一边用国内比赛检验现有打法,一边针对短板进行特训。
但过程不会一路顺滑,有些夜晚数据漂亮得想截图收藏,有些夜晚失误密集到怀疑人生,两者都是必经之路。
去年亚运前记者问最大挑战是什么?
有人答体力,有人答压力,宫鲁鸣只笑了一句:“别以为自己已经够好。”
放现在尤其应景,无论辽沪之战里的胶着瞬间,还是训练馆里王治郅蹲地示范一步跨,小到膝盖角度,大到整体体系,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中国女篮不能停下来找毛病,它只能不停地修正它们。
所以,下次电视镜头扫过去看到韩旭低位转身命中,请别忘了那个动作她可能看了几十遍录像;替补席疯狂鼓掌的时候,请想象凌晨力量房举铁声不断。
在这个圈,没有魔法,全是一摔一爬堆出来的高度。
而我们这些旁观者,或许该少一些苛责,多一点耐心,因为巴黎需要的不只是冠军梦,更需要那些不起眼的小努力垫底。
不过接下来是不是按大家期待的发展?
谁知道呢,这悬念留在那里才最妙,说不定哪一天突然冒出惊喜,比提前剧透来得痛快多了。
来源:秃子聊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