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在虹桥天街,一抹明亮的橘色与熟悉的上海“门牌绿”撞入眼帘——天街里疗愈市集已悄然开幕。作为“春申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之一,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市集,而更像一个开放式的“情绪避难所”。9月19日至10月19日,20多个治愈品牌汇聚于此,从文创周边到心理疏导,从手
“身体累了,大家都懂得要休息睡觉;可心里累了,很多人却认为‘硬扛’才是应该的——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研究员左文章是坐诊医生之一,他解释道,“我们不该轻视它。挂个心理门诊,让医生提供专业诊疗——很多人不知道,许多三甲医院都设有心理科。和精神科不同,心理科更侧重社会层面的心理调适。”
谈到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左文章给出了贴心建议:“躺着刷手机、打游戏,并不能真正让身心放松。尽量选择郊游、运动等方式,让身体动起来,让大脑和眼睛暂时离开电子屏幕,才能更好缓解压力。”
他认为,“痛车”乃至整个疗愈市集,更像一种“符号性引导”:“路过的人也许会好奇‘这里在做什么’,进而主动了解。哪怕只是看一眼、留个印象,也多了一个关注内心世界的机会。医院环境较为严肃,而市集这样轻松开放的场合,能触及更广泛的人群。”
“我们希望挖掘有趣、好玩的‘精神代糖’,让每一件文创产品都成为一次微型的心理疗愈。”摊主方琳琳说道。
方琳琳也是本次疗愈市集的运营负责人。她介绍,市集精心筛选了众多疗愈主题摊位,“要小众、好玩、年轻化,尤其适合周边上班族。”
在疗愈犬工作站摊位,13岁的拉布拉多犬Locky正安静地陪伴摊主猫猫。猫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得知市集招募便主动报名。“Locky是我的精神抚慰犬,它特别敏感,每当我情绪低落,它就会格外黏人。我想让更多人了解,狗不只是宠物、伙伴,更是家人,能带来巨大的疗愈力量。”
另一边,曼朗心理咨询工作室推出了ADHD注意力测评与专注力挑战小游戏。“ADHD是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轻松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这一问题。”曼朗心理市场经理罗斌表示。
手作区同样藏着不少温暖:第一次参与市集的“稚语手作”摊主张岩,在裸辞后决定在30岁这年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制作串珠首饰。“‘稚语’是指‘想用手指表达稚嫩的我最想对你说的话’,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自我疗愈。”“WonderCrown”摊主高轶群则带来情绪主题黏土作品,还特意为市集制作了一系列挂有略带残缺的“囍”字项链,“这叫‘喜没边’!”她笑着解释道。
龙湖天街疗愈市集活动负责人牛萌萌介绍,市集的摊位将持续流动更新,迎来更多不同疗愈主题的参与方。此外,市集还有露天电影、弹唱表演等一系列舒缓身心的活动。“来到这里不一定要消费,你可以只是看看,或者坐下来,发发呆,什么也不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