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以生态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盛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6:44 1

摘要: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坚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让各族群众在同护青山、共植新绿、齐兴产业的生动实践中,厚植民族团结根基,结出北疆生态繁荣、产业兴旺、各民族同心共富的硕果。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坚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让各族群众在同护青山、共植新绿、齐兴产业的生动实践中,厚植民族团结根基,结出北疆生态繁荣、产业兴旺、各民族同心共富的硕果。

筑牢责任担当,夯实民生福祉“绿色根基”

木凯淖尔镇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共治”模式,实施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把植树造林、村庄绿化等工程作为民族团结的“实践课堂”,联合水发集团等驻地企业共同参与义务植树、庭院美化、绿色通道建设等活动,形成“植绿、护绿、兴绿”的社会合力。120余名各族干部群众挥锹铲土、扶苗浇水,完成义务植树2600余株,用汗水共同浇灌一片片“团结林”。

木凯淖尔村的红色后人马芳秀也从未止步,2002年起,她便踏上了漫长的治沙路,二十年如一日同大漠黄沙做斗争,小心翼翼地浇灌每一株脆弱的生命,她用二十多年的坚守与默默耕耘,让8000亩荒芜草场逐步披上绿装,带动邻里走上治沙致富路。从连绵不断的防护林到象征情谊的“民族团结林”,棵棵幼苗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见证。

如今,这片红色的革命热土上,处处涌动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建设春潮。木凯淖尔镇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建共享为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3738.9亩,完成4818个图斑现地核实及整理上报,查处违法图斑159块;对10条河湖开展垃圾清理,清理沿岸及水域垃圾1100吨,持续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以生态和谐彰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丰硕成果。

生态修复治理,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要不是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给我们补贴让种植柠条,现在还是光秃秃的一片。”察汗敖包嘎查牧民阿查欣喜地说道。草牧场上茁壮成长的柠条,不仅记录下牧民阿查靠产业增收的幸福生活,更是木凯淖尔镇生态修复的生动缩影。为了更好地管护草牧场,阿查禁牧3年,800亩草牧场由原来的20亩草地养一只羊,提高到了5亩草地养一只羊。2023年,阿查再次申请草原生态修复项目700亩,收入15万元。

近年来,木凯淖尔镇依托鄂托克旗“先建后补”生态治理机制,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深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牧民可自主申请草原植被恢复项目,通过投工投劳、自育苗木参与生态修复。这种“生态+经济”双收益模式,吸引了当地牧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让各族群众在感受到生态环境持续转好的同时,享受绿色经济发展红利。

聚焦民生发展,积蓄团结奋斗强劲动能

“以前不仅要忙着去买炭,烧煤取暖的时候还烟熏火燎的,又脏又累还怕有危险,现在用上‘煤改电’,干净不说,用着还安全省心。”隆诚社区居民高虎维高兴地说。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木凯淖尔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4年,木凯淖尔镇温暖工程全面铺开,乌兰哈达村等18个嘎查村2000户居民完成清洁能源取暖改造,供热面积达24.62万平方米,农牧民年人均取暖成本降低30%,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切实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

从保障生产用电到助力2000户农牧民完成“煤改电”升级,技术人员与农牧民密切协作,及时掌握农牧民的需求和意见,协同完善农网改造细节,解决产业发展用电、百余户农牧民煤改电等实际问题,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在技术交流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让互助互信的氛围在协作中不断升温。

深化为民服务,凝聚各族群众生态共识

木凯淖尔镇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学习内容,深入嘎查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民族政策和环保知识宣讲,围绕“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各族群众在共建美丽家园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

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政策解读、科普教育、文艺展演等多种形式,将环境保护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结合草畜平衡、禁休牧宣传教育,同步开展助力“三北”保护母亲河、“6.5世界环境日”等志愿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为民服务行动实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理民生保障、就业帮扶、法律咨询等民生实事150余件,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来源:活力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