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川科技发布大A半导体领域首个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7亿元-8.7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1.39%至145.38%,或创单季度业绩新高。
长川科技发布大A半导体领域首个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7亿元-8.7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1.39%至145.38%,或创单季度业绩新高。
关于业绩增长原因,长川科技表示,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客户需求旺盛,产品订单充裕,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带动利润显著提升。2025年公司CIS测试机、存储测试机陆续进入放量周期,随着公司的中高端产品不断放量,预计2025年全年长川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将超市场预期。
逆势增长的业绩,持续突破的技术,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正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AI算力需求不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英伟达与Open AI达成了1000亿美金有关数据中心的协议,简单来说就是英伟达打钱给Open AI,然后Open AI 向Oracle租GPU,最后Oracle向英伟达买GPU 。
按照“AI算力需求→芯片产能扩张→半导体设备采购”的传导链条,供需缺口摆在那,芯片厂商要补缺口只能扩产,扩产第一步就得买设备。以前国产设备是“能用就行”,但现在明显已经能进先进产线拿批量订单了,业内普遍预计2025年很多先进设备的国产化率能突破50%。
业内半导体设备很多企业上半年都有明显的增长。
北方华创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唯一跻身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上半年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30%。
中微公司上半年营收达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覆盖5纳米及更先进制程,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先进产线。
盛美上海上半年营收32.65亿元,同比增长35.83%,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平台化。
封测设备企业同样业绩亮眼,华峰测控上半年营收5.34亿元,同比增长40.99%。
金海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1.56%,其EXCEED-9000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51.37%。
中科飞测上半年营收7.02亿元,同比增长51.39%%,亏损大幅收窄。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4%,其中,中国大陆以约34.4%的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根据机构预测,到2026年,中国本土设备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将提升至29%,显示出国产替代的强劲势头。
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以及国内晶圆厂加速自主产线建设,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下,这个曾经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正在重新洗牌.
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及核心企业梳理
半导体设备位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是半导体制造的“母机”和支撑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石,技术壁垒有极高,属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
晶圆厂的资本开支中,厂房建设占20%—30%,设备投资占70%—80%。
以国内某芯片设计制造企业为例,先进芯片生产线需要约百亿美元投资,其中约70%用于购买设备,涉及十大类设备,170多种细分设备,设备数量总共超3000台。
半导体设备主要用于四个核心环节:晶圆制造(前道工艺)、封装测试(后道工艺)、检测以及辅助性设施。其中,前道工艺设备价值占比最高(约80%)
一、 前道核心工艺设备(晶圆制造)-关键环节、设备价值量最高、技术最复杂。
光刻:通过光源将电路图“投影”到晶圆上,是决定制程水平的核心。SMEE已实现90nm光刻机量产,ArF浸没式正在攻关。卡脖子最严重的环节。
代表公司:苏大维格、凯美特气、海立股份、张江高科、芯源微、海目星、波光长电、旭光电子、蓝英装备、新莱应材、同飞股份、东方嘉盛等。
刻蚀: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有选择地去除硅片上的材料,留下所需的电路图形。中微的CCP刻蚀已进入5nm产线,北方华创的ICP刻蚀也广泛应用,是国产替代的主力。
代表公司:万业企业、盛美上海、拓荆科技、芯源微、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矩子科技、先锋精科等。
薄膜沉积: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北方华创的PVD,拓荆科技的PECVD、ALD均已进入主流产线并大批量应用。
代表公司:爱科赛博、拓荆科技、微导纳米、唯万密封、北方华创、华峰测控、华海清科、金海通、中科飞测、京仪装备等。
化学机械抛光 (CMP) :通过化学腐蚀和机械研磨使晶圆表面平坦化。华海清科是国内唯一量产CMP设备的厂商,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代表公司:华海清科、鼎龙股份、安集科技
等离子注入:将杂质离子注入硅片,改变半导体材料的电性能。凯世通在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等领域实现突破。
扩散/热处理 :包括氧化、扩散、退火等工艺,在高温下改变硅片电特性。 北方华创的炉管设备已广泛用于国内产线,国产化率较高。
代表公司:北方华创、沈阳拓荆等
清洗 :在每道工艺前后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和颗粒。盛美上海(单片清洗)、至纯科技(槽式清洗)等已实现批量供货,是国内优势领域。
二、封装与测试:将制造好的晶圆进行切割、封装成芯片成品,并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设备 (Test):检测芯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达标,分晶圆测试(CP)和成品测试(FT)。 华峰测控、长川科技 两家公司在模拟/数模混合测试机领域优势明显,正在向SoC等高端测试机进军。
代表公司:茂莱光学、和林微纳、华峰测控、精测电子、聚光科技、金海通、中科飞测、长川科技、华兴源创、精智达等。
封装设备 (Assembly):包括划片、贴片、键合、塑封等,将晶圆封装保护起来。 在封装设备的细分领域(如固晶、划片)已有国内企业实现突破并占据一定市场。
代表公司:光力科技、奥特维、三佳科技、劲拓股份、帝尔激光、实益达、联赢激光、新益昌、三环集团、联得装备、科威尔等。
三、其他关键设备和辅助设备
过程控制与检测: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进行测量和缺陷检测,是保障良率的关键。 另一个卡脖子环节。KLA垄断性强,国内中科飞测等在部分检测领域实现突破,稀缺性强。
代表公司:中科飞测、精测电子等
硅片制造设备 :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的原始硅片。晶盛机电已能生产大部分硅片加工设备,如单晶炉、抛光机等。
代表公司:晶盛机电等
其他辅助设备:气体/化学品供应系统、真空泵等。
代表公司:华特气体等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