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的枣庄市中,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北庄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齐村镇的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驶过,留下满仓的稻谷;税郭镇的蔬菜大棚里,翠绿的黄瓜、紫亮的茄子挂满藤蔓,农户的竹篮一装就是满满当当……从
金秋时节的枣庄市中,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北庄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齐村镇的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驶过,留下满仓的稻谷;税郭镇的蔬菜大棚里,翠绿的黄瓜、紫亮的茄子挂满藤蔓,农户的竹篮一装就是满满当当……从山区到平原,从田间到大棚,“丰收”二字成了这片土地上最生动的注脚,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句句是喜悦的笑声,一场“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丰收”,正热烈地在枣庄市中铺展开来。
在北庄镇洪门葡萄种植基地,果农刘建国正带着工人采摘最后一茬晚熟葡萄。他的20亩葡萄园里,“阳光玫瑰”“夏黑”“巨峰”等品种挂满藤蔓,一串串颗粒饱满、果香浓郁。“今年雨水足、光照好,葡萄亩产比去年多了300斤,收购价还涨了一块多!”刘建国手里捧着一串“阳光玫瑰”,笑得合不拢嘴,“光这一茬葡萄,就能卖上20多万,比去年多赚了5万多。”说话间,收购商的货车已经停在地头,工人将分拣好的葡萄装箱、称重、装车,动作麻利得很。“枣庄市中的葡萄口感好、甜度高,我们每年都来收,拉到南京、上海的批发市场,很快就能卖完。”收购商王老板一边清点数量,一边补充道。
而在齐村镇的千亩水稻种植示范区,丰收的景象更是壮观。成片的稻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涌入随行的运输车里。种粮大户张传福站在田埂上,盯着收割机的作业进度,脸上满是欣慰。“我种了1200亩水稻,今年用的是‘济稻44’新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亩产突破1200斤没问题!”张传福算了一笔账,除去种子、化肥、机械作业的成本,今年每亩水稻能净赚500多块,1200亩就是60多万。“现在种地越来越省心,镇里的农技员经常来指导,从播种到收割都有技术支持,还有农机合作社帮忙,根本不用愁。”他指着不远处的烘干房说,“收下来的稻谷直接拉去烘干,不用担心发霉,卖粮也方便,粮站直接上门收购,省时又省力。”
不止是水果和粮食,枣庄市中的特色种植也迎来了丰收。在税郭镇的设施农业产业园里,一个个温室大棚连成一片,棚内温暖如春。走进种植户李桂兰的黄瓜大棚,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长度均匀、色泽鲜亮。“我这大棚是镇里帮着建的,用的是水肥一体化设备,浇水施肥都精准,黄瓜长得又快又好。”李桂兰一边摘黄瓜,一边说,“今年黄瓜行情不错,批发价一斤2块5,我这一棚能收8000多斤,能卖2万多块。除了黄瓜,我还种了西红柿、彩椒,一年能种三茬,收入比以前种玉米、小麦强多了。”产业园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有50多个温室大棚,涵盖蔬菜、草莓、食用菌等多个品种,不仅带动了周边200多户农户就业,还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让“市中特产”走出了枣庄。
丰收的喜悦,还延伸到了养殖领域。在西王庄镇的肉牛养殖合作社,一排排牛舍干净整洁,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饲料。合作社负责人赵永说:“今年肉牛价格稳定,我们合作社养了300多头肉牛,年底能出栏150多头,每头能赚5000多块。我们还带动了10多户农户加入,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让大家一起赚钱。”除了肉牛,枣庄市中的蛋鸡养殖、淡水鱼养殖也迎来丰收,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养殖户的“钱袋子”。
为了让丰收的果实更好地转化为农户的收入,枣庄市中还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近期,市中区举办了“2024年农民丰收节暨农产品展销会”,来自全区各乡镇的100多种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苹果、葡萄、大米、花生油、食用菌等产品深受市民喜爱。展销会现场,不少企业与农户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还有电商平台开通了“丰收节专场”,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市中的农产品销往全国。“以前担心农产品卖不出去,现在有了展销会和电商平台,根本不用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参展农户王秀莲说,她带来的100多斤花生油,一上午就卖完了,还接到了好几个回头客的订单。
从田间地头的硕果累累,到产销对接的顺畅高效,枣庄市中的这场“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丰收”,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农户辛勤付出、政府政策支持的结果。如今,走在枣庄市中的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处处能看到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相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枣庄市中的农业会越来越强,农户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未来还会迎来更多更大的丰收!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