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上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6:15 1

摘要:探元计划是腾讯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运用前沿数字科技焕活文化遗产的共创孵化项目。”探元计划“资助那些从0到1的原创性、前瞻性项目。“探元计划2024”选择在景德镇资助一项基于时域技术的陶瓷数字化光学孪生解决方案,用以建立“千馆万瓷”陶瓷文化遗产的数字资产版本

探元计划是腾讯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运用前沿数字科技焕活文化遗产的共创孵化项目。”探元计划“资助那些从0到1的原创性、前瞻性项目。“探元计划2024”选择在景德镇资助一项基于时域技术的陶瓷数字化光学孪生解决方案,用以建立“千馆万瓷”陶瓷文化遗产的数字资产版本库。

跟随2024探元计划,我们得以深入探访景德镇。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景德镇。我们从小在历史课本里学过,景德镇瓷器在千百年来的中外贸易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直到改革开放,景德镇瓷器外销还在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重要贡献。但在来到景德镇之前,我对这座城市当下的具体想象,几乎全由社交媒体塑造:“千年瓷都”如今是手工艺爱好者的天堂,是文艺青年的乌托邦。琳琅满目的独立工作室、熙熙攘攘的创意市集、短视频里游客们专注地拉坯、主播们在直播间为“宝子”“家人”一件件展示手作人的作品……在互联网上,景德镇展示着精致与闲适,"景漂"成了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选择。景德镇随处可见涂鸦墙而当我们真正来到这里,一个更为复杂的景德镇逐渐展开。最有人气的文旅地标陶溪川,由老国营宇宙瓷厂改建。再现了明清瓷器商业街的明清园市集,也是在雕塑瓷厂园林式厂房的基础上修复而成。在这些游客必打卡的创意街区,历史的厚重与社交媒体上呈现出的轻快奇妙交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民、建国、雕塑、红旗瓷厂等支撑景德镇制瓷业的十多个国有瓷厂陆续关停并转。2009年,因古老的制瓷原料高岭土被开采殆尽,景德镇被列为 “资源枯竭型城市”。景德镇制瓷业经历了剧烈的转型之痛,从集体化“大生产”退回到分散的“小生产”模式。国营瓷厂中的顶级匠人散落四方,有的奔赴广东、山东、湖南等制瓷大省,有的则在本地沉寂下来。直到近年来,在城市文化品牌转型战略下,这些传统匠人,与年轻人的新潮理念相遇碰撞,埋下个体创新和市场活力的种子。2017年,九景衢铁路通车,景德镇进入“动车时代”,2023年,随着昌景黃铁路开通,高铁开进了景德镇。从2022年到2024年,景德镇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增速超过30%的, 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几乎是景德镇常住人口的40倍。

在碎瓷片中,破译文明的基因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坐落于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其标志性红砖窑洞造型源自传统蛋形柴窑,既呼应了景德镇"瓷都"的千年文脉,又以流线形态成为城市新地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外景局部在明清两朝代,御窑厂承担着专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的任务,是明清宫廷用瓷的"专属生产线"。从御窑厂的窑口走出了永乐甜白釉、宣德青花、成化斗彩等传世珍品。彼时皇家对瓷器品质的把控极为严苛——唯有最顶尖者才能"入宫",而大量因尺寸、釉色或图案瑕疵落选的瓷器,会被当场砸碎销毁并就地掩埋,以防流入民间仿制。遗址下埋藏的碎瓷片数以千万乃至亿计,堆积深度从三五米到二十米不等六百多年来封存在遗址地下的碎瓷片,被后来的考古专家们发掘、修复,约800件珍贵文物就陈列在御窑博物馆内。其中有一件明成化年间的半成品斗彩鸡缸杯,保留了从胎体成型到青花勾勒的原始工艺痕迹,让我们得以一窥明代官窑的生产工艺和遴选标准。御窑博物馆内的明成化年间的半成品斗彩鸡缸杯。它的兄弟,一对斗彩鸡缸杯传世珍品,在2014年拍出了2.8亿港币天价。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翁彦俊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件碎瓷片复原的宝贝——“岁岁鸭”。“岁岁鸭”是一只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炉,以绿、紫、黄色为主,极为雅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未能通过筛选走进皇家殿堂,而是被打碎掩埋在窑址附近,后被考古人员发现并修复。翁彦俊介绍说,很多前来参观的年轻人在这件“不完美”的文物找到了共鸣,这只可爱的小鸭子,像极了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等待机遇,重新开局,获得认可。烧造于大明成化年间的“素三彩鸭形香薰”,1987年经考古出土现身,为御窑所独有,不见传世。在考古研究所,我们看到了从考古坑中挖掘出的数以万计的碎瓷片,在这里等待着被清洗、分类、拼接、还原。研究员们在落针可闻的实验室里工作,呼呼运转的机械手臂反复清洁洗刷碎瓷。翁彦俊说,他们也在尝试用AI技术来辅助二维、甚至三维的比对和拼接工作,以提升修复效率。考古研究人员对碎瓷片进行分类、标注、整理在翁彦俊的带领下,御窑博物院与多家高校、文博研究机构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古陶瓷基因库,为出土文物建立数字档案。每件档案包括造型、纹样、色彩、胎、釉、装烧、款识等八个核心信息,以及世界范围内相关联的博物馆的馆藏信息,其他地方考古出土、出水的相关的器物信息。古陶瓷基因库的存储设备在翁彦俊的带领下,御窑博物院与多家高校、文博研究机构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古陶瓷基因库,为出土文物建立数字档案。每件档案包括造型、纹样、色彩、胎、釉、装烧、款识等八个核心信息,以及世界范围内相关联的博物馆的馆藏信息,其他地方考古出土、出水的相关的器物信息。这些碎片化的古陶瓷信息,在基因库里被整合成关联的系统化知识。未来,这个数据平台也将开放共享给全球的研究者、参观者、转化者,共同解析古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翁彦俊说,陶瓷从诞生时,就是名副其实的 “高科技产品”,从材料、工艺、流程上都代表了当时的顶级水平,现在,它也需要高科技的手段来保护、研究、传播。

“千馆万瓷”:让瓷器在云端汇聚

数字技术,在当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保留与延续中,无处不在。"千馆万瓷"是由腾讯"探元计划"支持、落地景德镇的数字化项目,通过高精度光学采集技术,构建景德镇瓷器数字资产库。中绳科技,是该项目的技术提供方。中绳科技创始人陈政权介绍,这套解决方案依托于时域光学孪生技术,该技术也曾应用于青铜器、木雕材质文物的非接触式三维数据采集与沉浸式展示。相较于传统数字建模或X光平片的平面呈现,时域光学孪生技术通过多光谱时序扫描与动态光场建模,能更直观、真实地还原陶瓷器物表面的微妙冰裂纹、釉料的窑变渐变效果,甚至捕捉到肉眼难以辨别的工艺细节(如胎体质地、釉层厚度变化等)。高精度光学采集和时域光学孪生,展示出肉眼无法辨别的釉面气泡这套技术方案分为采集端和展示端,目前已在景德镇部署四套专业采集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持续生产高精度的数据——每一组数据都是一件陶瓷器物的完整档案。对陶瓷器物进行信息采集在平板电脑的客户端上,陈政权给我们展示了景德镇顶流网红“无语佛”。“无语佛”原名“沉思罗汉”,是民国时期陶瓷雕塑大师曾龙升先生在1940年代创作的“釉下加彩十八罗汉“中的一件。十八罗汉被收藏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唯有这尊沉思罗汉,因其网感十足的“无语”“无奈”神态走红,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导致博物馆一票难求。相比博物馆里的人山人海,我们在展示端上看到的细节可谓奢侈。屏幕里并排陈列了两尊无语佛,一件来自博物馆展柜,另一件则是曾龙升在1930年代创作的“上一代”无语佛。1940年代的博物馆展品釉色温润,1930年代初版则因成本和条件所限,只采用了少数几种釉料。仔细观察,两尊外形有不少差别,可以看出釉色、画工的延续,以及艺术家的精进。在“千馆万瓷”展示端上,看到两代“无语佛”的对比类似“无语佛”这样的数字化采集与呈现,“千馆万瓷”已经累计完成了1万多件,目前在为15家机构提供陶瓷文物高保真数字化服务。通过可触摸、可品味、可体验的技术方案,千年陶瓷文化在数字媒介上继续焕发活力、绽放光彩。

传统,并不只是过去的事

再璀璨的历史,再精湛的工艺,也不应当只在博物馆里供人崇拜、瞻仰。景德镇的市集、陶社、村咖,生机勃勃,迎来送往,人们到这里来不只是朝拜历史,他们也在寻找与心灵同频的器物。三宝村位于景德镇东边,三面环山,因村内有“三宝蓬”而得名。“三宝蓬”是古代开采瓷石矿后废弃的矿坑。三宝村的制瓷历史可追溯到五代时期,自那时起,这里就开始开采优质瓷土,为景德镇陶瓷生产提供基础原料,此后,三宝村经历了宋、元、明、清制瓷业的辉煌。当地的村民长期从事着与陶瓷相关的工作,将古老的技艺代代相传。2010年前后,随着国内外艺术家、陶艺家的进驻,三宝村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富有创造力的社群。2013年,设计师汤远卓来到三宝村,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2016年,他与几位朋友共同创立了陶瓷器物品牌融白,开启了传统陶瓷当代化的全新探索。三宝村三面环山,山谷绵延近十公里,曾是艺术家与陶瓷创业者的世外桃源“藻绿釉的灵感来自溪间跃动的水藻,岩灰釉则取材于山间裸露的岩石机理,'大叶勺'的造型源自路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叶片。”汤远卓向我们展示着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他带我们参观工作室,看设计手稿,各种釉料样本,每一份都记录着从自然到器物的转化过程。汤远卓说,他和朋友们都很喜欢传统的东西,但深知社会需求一直在变,而这种变化往往是传统习惯或需求的延伸。他坚信,传统不是用来照搬的,而是需要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再次发掘和利用的。利坯的工匠在工厂里工作在思考什么样的餐具更适合当下年轻人餐桌需求时,他想到的是小时候的生活场景:“爸爸妈妈在外面奔波了一天回到家里,一家人在餐桌前落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尽管家庭聚餐一再被压缩,人们依然在努力营造那份温馨。汤远卓想,年轻的父母们做快手菜,他们需要的餐具不是华丽装饰或夸张造型,其实恰恰相反,餐具应当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配角,既能衬托食物的美感,又能带给人一份踏实的温暖。"为什么大家都到景德镇来买杯子?为什么人们需要那么多杯子?"汤远卓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他看来,写字楼格子间里的人们,在端起杯子喝水的闲暇一刻,通过杯子或古朴自然或活泼温馨的造型设计,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寄托。一只好的杯子,不仅是饮水的工具,更是连接人与内心、人与远方的桥梁。如今,景德镇有越来越多像融白一样的品牌,他们坚持原创风格和设计哲学,逐渐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品牌运营方式,将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与当代设计美学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作品。他们不满足于将瓷器仅仅作为文物、艺术品或文化符号,而是将其延伸为现代生活美学的一部分,让陶瓷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让我看到,最好的传承,是让传统活在当代人的日常烟火里。景德镇最早的创意市集“乐天陶社”市集,为躲避熙熙攘攘的游客,已从市中心雕塑瓷厂,搬迁至10公里外湘湖镇双凤桥村在景德镇,御窑厂的旷世传奇与老城区略显斑驳的街巷毗邻并存;三宝村艺术家隐匿的世外桃源,与蜂拥而来的游客热潮并存;千年来手工匠人对制瓷技艺的传承与青年创业者的数字化创新并存。这些矛盾与张力,构成了景德镇在社交媒体美学滤镜之下真实、迷人的底色,也是我们理解景德镇的全新起点。前往腾讯新闻了解更多“文化奇妙观”👇

来源:腾讯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