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985高校阶梯教室,文科教授正讲台上宣称“中国改革开放是靠西方施舍”,台下学生掌声连片——他履历上“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那行字,在投影仪光下格外扎眼。
某985高校阶梯教室,文科教授正讲台上宣称“中国改革开放是靠西方施舍”,台下学生掌声连片——他履历上“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那行字,在投影仪光下格外扎眼。
1947年印度独立那天,总理尼赫鲁给剑桥同窗写信,说“没有英国,印度连铁路时刻表都排不明白”;2023年冬,某留美文科博士发微博,称“中国治理得向美国城市破产学经验”。
相隔76年,两群“精英”的话像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西方名校的文科文凭,怎么就成了给中国学生打“思想钢印”的资格证?
这种“思想钢印”不是凭空来的。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修学校,课本全用英文,讲莎士比亚戏剧、英国议会制度,教印度孩子“大英帝国是文明灯塔”。甘地在伦敦大学读法律时,教授说“印度人需要英国来开化”,他后来搞“非暴力不合作”,骨子里仍认英国为“文明母国”;尼赫鲁从小穿西装、说英语,剑桥毕业回国后,在日记里写“印度的未来必须模仿英国制度”——这些被英式教育喂大的精英,成了帮英国管印度的“精神代理人”。
20世纪初,美国更狠。拿庚子赔款的钱在中国办教会学校,燕京大学课堂上读《圣经》,圣约翰大学用英文讲“美国民主”,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听教授说“中国文言是落后文字”,回国就喊“全盘西化”。他们从不遮遮掩掩,先灌价值观,再让你替他们说话,这才是教育侵略的真招——不费一枪一弹,用课本培养“自己人”。
这套把戏到今天,玩得更精了。
航天、机械、物理这些硬骨头专业,对中国学生卡得死,托福满分都可能被拒,实验室门都摸不到;
文学、哲学、经济学这些专业,却巴不得你申请,奖学金发得比学费还多,课堂座位给你留前排。
不是筛智商,是筛认知——理工科能造枪炮,得防着;
文科能改脑子,要放进来。
历史课上教授放纪录片,讲工业革命时说“没有英国蒸汽机,世界还在农耕时代”,讲鸦片战争时轻描淡写“文明冲突”,绝口不提殖民掠夺;经济学课堂上,老师用黑板画曲线,说“中国政府干预市场就是违背规律”,拿美国次贷危机当“市场自我调节案例”,绝口不提华尔街贪婪;哲学课更直接,说“孔子思想是封建糟粕”“王阳明心学不如康德理性”,课本里全是柏拉图、卢梭,中国思想家连脚注都排不上。
住宿舍时,隔壁日本留学生说“中国菜都是味精堆的”,美国室友天天刷推特骂“中国专制”,连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看到护照都问“你们那能上网吗”。他一开始还争辩,说“中国高铁比飞机快”“我们脱贫八亿人”,可教授在课堂上摇头,同学在酒吧里笑,时间久了,他慢慢闭嘴——好像自己说的都是“洗脑话术”,西方说的才是“真相”。
考试写论文,他按国内学的观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授打了C,批语写“缺乏西方理论支撑”;重写时抄了哈耶克的话,说“计划经济必然失败”,直接拿A。毕业典礼上,校长致辞“你们是文明的桥梁”,他站在台下鼓掌,突然觉得自己和当年在剑桥穿西装的尼赫鲁没两样——早就把“西方标准”当成了尺子,量中国哪哪都不对,却忘了这尺子本就是为割中国韭菜造的。
这些被“思想钢印”的留学生回国后,真就拿着西方尺子量中国。
在讲座上说“中国民主指数排名100开外,治理水平不如印度”,转头就忘了印度火车晚点率超50%;在微博写长文,说“长征是战略转移失败”“抗美援朝是穷兵黩武”,却对美军在朝鲜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只字不提。
知乎上开专栏,标题都是“为什么中国出不了马斯克”“我们该如何避免美国式错误”,评论区一群人跟着喊“反思”,活脱脱成了新时代的“低调俱乐部”。
胡适当年留美归来,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骨子里是信“美国月亮更圆”;蒋介石政府依赖英美调停,结果被耍得团团转——如今这些“反思怪”,不过是换了身西装,演着百年前的老戏码。
他们在大学讲座上说“民国黄金十年比现在自由”,PPT里放着老上海百乐门照片,却绝口不提那时候文盲率80%、农民饿死在田埂上;在短视频平台晒“租界老洋房”,配文“那才是真正的文明生活”,却忘了当年中国人进租界要给洋人鞠躬,不然就挨鞭子。
高中生刷到这些视频,开始觉得“课本里的民国是假的”,偷偷在作文里写“要是活在那个年代就好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就这么被一点点扭歪。
经济学系教授写论文,用芝加哥学派那套“市场万能论”套中国改革,说“国企就该全卖光”“政府补贴是浪费”,却看不见中国没像俄罗斯搞休克疗法那样崩溃,反而让8亿人脱贫;政治学博士搞研究,拿“福山历史终结论”分析中国制度,说“集权模式撑不过十年”,却对中国高铁从0到世界第一、5G技术领跑全球的事实视而不见。
本土学者想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他们跳出来骂“搞意识形态”,硬生生把中国实践塞进西方理论的框里,搞得谁也不敢提“中国智慧”——好像只有用英文写论文、引用西方学者的话,才算“学术”。
疫情最严重时,他发朋友圈“美国疫苗技术领先,中国靠封城是落后手段”,却不提美国死了100多万人;芯片被卡脖子,他在专栏里写“谁让我们不彻底市场化”,绝口不提华为被制裁前已经做到5G第一;连神舟飞船上天,他都阴阳怪气“不如美国马斯克私人公司效率高”,忘了中国航天人从零开始,用几十年追上别人百年的路。
年轻人听多了这些话,开始怀疑“我们真的强吗”,老兵爷爷讲长征故事,他们撇嘴“那是宣传”;工人叔叔说“我们造了世界最大桥”,他们摇头“数据造假吧”——民族的精气神,就这么被一点点掏空。
从印度精英穿西装管不好铁路,到民国“大师”写文章造不出轮胎,这些教训摆在眼前——西方的“思想钢印”再精巧,也盖不住中国自己的路。
高校文科课堂不能再当西方理论的传声筒,得把中国近代史请进来,讲讲红军长征怎么靠草鞋走出生路,讲讲改革开放怎么让8亿人脱贫,让学生知道这不是“西方施舍”,是中国人自己拼出来的。
学西方知识可以,但得带着筛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能看,但得对照《管子》里的“轻重术”;马克思的资本论要读,但得结合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活力。
别光盯着哈佛、牛津的课本,多去深圳前海看看,去贵州大数据中心转转,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才是真本事。
文化自信不是喊口号。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用千年手艺修古画,比那些空谈“西方美学”的教授靠谱;云南村寨里的非遗传承人,把老手艺做成网红产品,比讲“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实在。
让年轻人知道,中国的智慧不在柏拉图的书里,在二十四史的字缝里,在老百姓的日子里。
要是连自己的根都忘了,读再多西方名校也只是给别人当枪使。
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建中国”的文科人才,让他们既能拿手术刀解剖西方理论,又能拿绣花针缝补中国实践,这才是破局的关键。
毕竟,高铁能跑遍全国,靠的不是西方的图纸,是中国人自己的钢轨。
来源:仍然自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