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学作品可以有讽刺的效果,也可能给被讽刺的人造成一定的打击。历来一些杂文作家会把文学当成枪来用,就像鲁迅那样把杂文当成投枪和匕首,做笔尖上的战斗。似乎文学可以当作枪来用,但当成枪来用的文学还是文学吗?
文学作品可以有讽刺的效果,也可能给被讽刺的人造成一定的打击。历来一些杂文作家会把文学当成枪来用,就像鲁迅那样把杂文当成投枪和匕首,做笔尖上的战斗。似乎文学可以当作枪来用,但当成枪来用的文学还是文学吗?
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法,当成枪来用的文学就是战斗檄文,就像骆宾王写给武则天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样,即便是武则天本人看了,也赞叹骆宾王的文采。文学本身就具有讽刺的功能,有打击对手的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文学作品都是这样。古代权力系统会控制文学,进而控制作家的创作。很多作家只会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写一些个人的小情绪,却并不会写出民生疾苦,也不具备太强大的讽刺能力,或者说他们不愿意用讽刺笔法来写文章,不愿意讽刺权贵,也不愿意讽刺人性的恶劣,当然文章就显得温文尔雅,似乎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很多人认为文学就是温文尔雅的东西,可以弄成为人生的艺术,可以弄成毫无目的的艺术,毕竟艺术是超越功利的,是形而上的长久存在的东西,而不是可以用物质来衡量的,人们只需要闲暇时间欣赏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沉浸进去,也没必要把文学当成生活真实。文学来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尤其是一些小说,本身有着虚构的成分。诗歌就更浪漫了,有的句子竟然是错句,但诗人可以创造性地运用一些词语,运用一些有个性的句子,当然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而不能只是落了俗套。
两千多年以前,孔子说过诗歌的作用,其实是说的是文学的作用,用“兴观群怨”来概括。后代作家大多发挥了文学“兴观群”的作用,却忽略了“怨”的作用。文学可以起兴,可以助兴,可以观民风得失,可以促进团结,也可以讽刺、怨刺。很多作家只是用文学作品来歌功颂德,来写个人的小情绪,来互相交流,写诗赠答,写词留念,写文章歌颂某些人或现象,却并没有真正体现民生,也没有用怨刺的笔法。一旦文学作品具有怨词的笔法,就会对权贵利益形成一定的损害,或者说讽刺了权贵,权贵当然不干,要追究责任,那么作家就很可能改变初衷。文学家总是喜欢显露个人的才能,却偏偏是一介书生,怕权力系统怪罪,即便作家本身是官员,也仍然怕来自整个官僚系统的排挤和打压,就只能写一写无关痛痒的文字,不会用文学来当枪。当然,文学的功能并非只是讽刺、怨刺,还有其他的功能,但作家明显抛弃讽刺和怨刺的功能,怎么说都在有意逃避社会矛盾,并不能反映生活真实,那么文学也就显得虚假了。
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文学中就能有什么。虽然作家不同,写出的文字也不同,但都应该忠实于现实生活,哪怕是写科幻小说,取材仍然是现实生活,而不能距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以免弄得曲高和寡,别人看不懂。作家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始终观察社会。当社会中出现不良现象的时候,尤其出现道德滑坡的时候,作家就应该挺身而出,用怨刺的笔法来写这样的现象,把文学当成枪来用,哪怕被封禁,也仍然要一如既往地想办法写下去,发表出去,引发人们的关注,进而改变社会风气。可是作家也是人,也要吃饭,也要挣钱。倘若他们总是写怨刺笔法的作品就很容易被报刊以及出版社封禁,连同自媒体平台都封禁这样的作品,那么作家就吃不上饭了。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在权力系统的限制下,在资本的收买面前,很多作家纷纷“变节”,再也不把文学当成枪来用了,而是当成一种陶冶性灵的东西,就像民国时期的“性灵派”一样,写一些优雅的小品文,看花、品茶、看戏、逛大街,似乎都能写出不错的文字。忽略各种社会矛盾,“躲进小楼成一统”自然可以过起隐士般的生活,但作家已经完全脱离了社会,不敢正视社会矛盾,怎么说都是不合格的。
民国时期,有很多人敢于写杂文,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写杂文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发现国民的劣根性,进而展开批判。当时这样的文学是有市场的,也有产生的土壤。毕竟当时社会动乱,有饿死人的现象,而国民党政府又极端腐败,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作家当然要成为社会的良心,而当时思想界讲求民主,军阀混战,又顾不上思想界的统一与斗争,就呈现出文化繁荣的状态。虽然国民党也有书报审查制度,会限制鲁迅、茅盾等人的作品发布,但鲁迅和茅盾会变换一百多个笔名发表作品,照样可以用讽刺的笔法来写社会恶劣的现象,写人性的恶劣,怎么说都把文学当成了枪来用。而到了现在,似乎社会和谐,就不能把文学当成枪来用。但这种和谐只是表面的和谐,而内在却暗流涌动,有资本各种无下限的操作,有各种人性的恶劣表现,还有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有各种权钱色交易,似乎钱可以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甚至渗透到人性的深处,进而改变人性。现在正是把文学当成枪的时代,应该用文学来讽刺社会恶劣现象,讽刺人性的恶劣,而不能作壁上观,不能明哲保身似的写一些温文尔雅的文字,把文学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更不能只是迎合读者的需要,随意虚构一些玄幻的情节,用以糊弄读者,却超出现实生活太远。当然有些作家做了御用文人,照样写歌功颂德的文字,认为把文学当枪来用,就一定远离了文学本身,只能算是骂人的文章,而不是文学。
其实把文学当枪来用是完全可以的,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多作家的思想,看到更多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听到更多民主的声音。虽然有些把文学当枪的作品并不算是好作品,只能算是作家的一家之言,甚至存在着一些作家搜集信息不全被传播的信息蒙骗的现象,但只要有把文学当枪的作家出现,只要书报审查制度宽松一些,只要还给老百姓话语权,实现真正的民主,那么文学就不一定成为枪了,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软化剂,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的东西。但社会始终都有阴暗面,始终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那么作家就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担当,应该发现阴阳面,发现社会问题,进而暴露这种问题,还要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文学当枪的意义就实现了,被当成枪的文学作品也就成了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不只是泄愤和偏执的想法,更不是谩骂和攻击。
来源:铁剑帮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