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打造了30万平方米的超大展览空间,9大专业展区相互联动,3000家海内外优质展商携核心成果同台竞技,全方位呈现工业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9月23-27日,全球工业领域的顶级盛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文简称“工博会”)在上海举行。
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打造了30万平方米的超大展览空间,9大专业展区相互联动,3000家海内外优质展商携核心成果同台竞技,全方位呈现工业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开幕式现场,“机器人沙画表演”成为一大亮点。两台由节卡研发的机械臂凭借精准且灵动的动作,以沙为墨、以手为笔,勾勒出“CIIF”图示,将工业科技与艺术创意巧妙融合,惊艳全场。而在不远处的机器人展区内,气氛同样热烈,各类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演示,引得过往观众纷纷驻足围观。
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工博会机器人展无疑是焦点中的焦点。展会集结了众多优秀机器人企业,历经一年打磨的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应用尽锐而出,全方位展示了工业领域的创新活力与产业优势,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具身工业”与“高端智造”的视觉与技术盛宴。
人潮汹涌,信息爆棚。可以说,现阶段机器人赛道的最新进展,都在这儿了。
01.展商聚力,工业具身智能热火朝天
开展当天,中国机器人网团队马不停蹄穿梭于展会现场,深入探访各展台亮点。一番观察后发现,今年机器人展商们的重点高度聚焦,几乎都将核心发力点放在了“具身”与“应用”两个关键词上。
从展区现场呈现的内容来看,无论是节卡、跨维智能等创新企业,还是库卡等行业巨头,均围绕生产制造中的精度、效率需求与场景痛点,推出了适配不同制造环节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其中,节卡本次带来了其具身智能家族,包括双臂JAKA K1、轮式人形JAKA Kargo、腿足人形JAKA K1L以及JAKA Lumi具身智能平台,涵盖人形、轮臂机器人和数据采训三大技术路线,全面覆盖工业以及非工业等场景需求。
节卡告诉中国机器人网,双臂JAKA K1以高刚性高精度、1ms高速响应及力控能力,可实现数采训练执行一体化,支撑人形作业场景搭建;轮式人形JAKA Kargo凭微米级定位、全向移动底盘及多模态感知,已在某国内500强企业工厂进行分拣搬运作业;腿足人形JAKA K1L还原人腿结构,适配非结构化工业地形。
跨维智能同样以“具身工业蓝图”为目标,通过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核心demo矩阵,将虚拟仿真与现实工业的闭环能力具象化,为行业呈现了一场“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革新的技术盛宴。
事实上,“工业具身智能”已成为本届工博会的绝对热潮。从各展台的产品布局与技术展示不难看出,无论是技术巨头还是创新企业,都在加速推进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的技术验证,而是更注重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痛点。
而工业制造之所以被业内公认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核心场景,正是因为其兼具“需求明确”与“痛点突出”两大特点:一方面,场景对作业精度、效率、稳定性有明确且标准化的要求,为具身智能技术提供了清晰的优化方向;另一方面,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高危复杂工位招工难等问题,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承接焊接、重型物料搬运等传统难题,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这一趋势在一些头部企业的布局中也得到印证,例如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就在本次展会上发布了全新的五大工业AI智能体,助力汽车、电子、注塑等行业客户实现降本、提效、稳质,加速具身智能应用进程。
02.软硬皆备,释放工业具身智能真正价值
工业具身智能的发展,既需要“身体”,也需要“大脑”。机器人本体具备更灵活的运动性能、更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AI智能系统拥有高效的感知、决策与学习能力,二者协同发力,才能真正释放工业具身智能的价值。
在这一趋势下,节卡本次工博会全球首发的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无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款“AI+工业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该平台突破了多项行业痛点,实现了从点位编程到作业能力泛化的升级,被业内称为“下一代工业智能核心能力”的技术底座,可赋能工业现场从任务开发到实机运行全流程提效。
值得一提的是,JAKA EVO平台还提供了一套标准化工业具身智能工具链(覆盖数据采集、增强、合成及模型训练、部署全环节),支持简单场景零样本泛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在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应用展示区,中国机器人网看到,机器人依托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正在进行智能训练与自动化部署,协同进行关节组件的转运与加工:一台轮式人形JAKA Kargo通过视觉大模型与多模态感知系统,可精准识别多种型号关节,并依据订单需求完成分拣任务;分拣结束后,通过底盘通信机制通知JAKA S³移动作业机器人进行后续加工;加工完成后,另一台JAKA Kargo对托盘内关节的状态与订单信息进行识别,并执行精准转运。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真正实现“机器人自主组装机器人”。
“目前,该平台已伴随节卡产品服务12个标杆项目,在汽车、3C电子领域展开场景验证。”节卡工博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03.应用为王,AI赋能下的多场景落地突破
相比于前两年的概念宣讲,今年展会透露出浓浓的四个大字:应用为王。今年各家的展台上,不是PPT,而是真落地。
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ABB此次聚焦自主多功能机器人,全球首发OmniCoreTM EyeMotion视觉系统与在线自动路径规划技术,展示了机器人在电汽车点焊、螺丝锁付、物料搬运及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
融合具身智能,傅利叶基于GRx系列人形机器人也打造出了料箱搬运、物料分拣等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在展台的模拟工业场景中,多台GR-2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围绕模拟产线完成料箱搬运、物料传送、物料分拣全流程闭环,机器人之间自主完成分工协作、无缝衔接,构建了全自主的作业体系。
在汽车制造领域,具身智能的应用更是直击生产核心痛点。以节卡为例,节卡智能装配检测机器人在汽车变速箱精密装配与高速检测环节展现出强大实力:其搭载的±0.1N 级分辨率六维力控系统,精准控制压装力度与深度,可实现99.7%良率的变速箱齿轮压装。
汽车制造的细分场景中,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样亮点纷呈。在节卡汽车尾翼打磨工站的演示现场,JAKA Zu20协作机器人搭配和意精工自主自适应机器人系统(AARS),借助物理信息,AI生成可执行的工艺运动轨迹,直接驱动机器人自主完成汽车尾翼的抛磨任务,免编程免示教,快速部署、可适配多场景以及多种工艺。
AI赋能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也逐步渗透到了医疗、特种作业等对精度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在轨道交通领域,节卡多模态巡检机器人凭借±5mm定位精度的移动平台和≥98%缺陷检出率的AI算法,将传统人工巡检的10000+项点检测压缩至60分钟,让检修人员从“高强度体力劳动”转向“高效故障复核”。
此外,节卡展台还展示了与央山医疗合作研发的口腔种植手术机器人应用,结合AI手术方案规划,搭载JAKA S协作机器人,能够灵活选择手术入路,以0.1mm动态补偿技术,实现亚毫米级种植精度,将AI决策封装于医生经验框架内,使微创手术过程更高效、安全。
随着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的成熟,“集成化、全流程自动化”正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方向,节卡展台还展示了关节模组柔性装配产线,集成装配、分拣、传输等多重功能,简化生产环节,提升整体效率,适配高精度生产需求。
为了让集成自动化产线持续稳定运转,节卡还同步推出了JAKA OTA智慧服务平台,为产线机器人打造“云上管家”。基于云边端协同架构,提供机器人远程监控、异常预警、云端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功能,显著降低停机与维护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与管理效能,助力智能制造更加省心高效。
04.写在最后
为期5天的展会即将结束,本届工博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工业具身智能正狂飙突进,改变整个行业。
从“具身”概念初现锋芒到如今成为各大展会上的绝对主角,短短数年时间,这场围绕工业智能化的变革,已汇聚起从核心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应用的全链条力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参与者都在以“解决真问题”为目标,探索工业具身智能落地的无限可能。
如今的工业具身智能,早已跳出“单点炫技”的阶段,底层技术不断突破,让机器人“身体”更灵活、“大脑”更聪慧;落地场景持续拓宽,每一个应用都紧扣产业痛点,用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安全升级,让观众在亲手体验与近距离观察中,真切感受到技术变革的力量。
工业具身智能的未来,或许不会有瞬间颠覆的“惊雷”,但无数个“小进步”正持续积累、层层递进,一点点重塑工业生产的模样,推动制造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具韧性的方向迈进。
而节卡作为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企业,始终专注于提升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作业能力,推动其成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高价值伙伴”。凭借在具身智能、AI赋能、集成自动化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实践,节卡已为汽车、3C、医疗等众多行业提供了先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践行“解放生产力,创造美好世界”的使命。
未来,我们也期待像节卡这样的企业能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通用智能机器人为核心,不断拓展应用边界,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力量,引领工业智能迈向新的高度。
来源:尚工机器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