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立足职能职责以整理研究为根基、出版利用为纽带、宣传展示为窗口,持续推动民族古籍从“静藏”走向“活态”,让承载着各民族智慧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让民族古籍生动讲述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侧记
近年来,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立足职能职责以整理研究为根基、出版利用为纽带、宣传展示为窗口,持续推动民族古籍从“静藏”走向“活态”,让承载着各民族智慧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精耕细作抓整理,夯实研究学术根基。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程。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对涵盖文学、哲学、辞典、医学、传记等类型的42部现存古籍,运用高清扫描、图像识别等技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进行编目存档,实现了民族古籍文献的无损保存和快速检索。对口头传承的史诗,通过录音录像、口述实录等方式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对珍贵的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影印,既保护了易损原件,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更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截至目前,已影印出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藏蒙古文古籍影印丛书》(21种)、《伊犁河流域厄鲁特人民间所藏托忒文文献汇集》(50卷)、故宫博物院藏《蒙古托忒汇集》(4 卷)、《蒙古文古籍精选》(15种)、《版本丛刊》(16函)、《格斯尔》原版彩色影印本(9种)金字《甘珠尔》(20卷)、托忒文《西游记》、新译《红楼梦》等古籍文献140余卷。
故宫博物院藏《蒙古托忒汇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藏蒙古文古籍影印丛书》
《格斯尔》原版彩色影印本
精雕细琢出典籍,打造出版精品力作。在扎实整理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民族古籍出版工作,推动文化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传统出版方面,推出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蒙古族卷》、《蒙古文献丛书》、《内蒙古地方文献丛书》、《格斯尔》丛书、《江格尔》研究前沿丛书等300余种珍贵古籍文献,构建起了多系列、多层次的民族古籍出版体系。原始档案文书整理出版方面,牵头编纂出版了《鄂尔多斯右翼中旗蒙古文历史档案选编》(12 卷)、《杭锦旗札萨克衙门档案》(90卷)、《阿拉善和硕特旗蒙古文历史档案》(80卷)、《清代蒙古诸部满文档案译丛》(6卷)、《黑龙江将军衙门达斡尔族满文档案选编》(20卷),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合作出版了《苏尼特左旗历史档案汇编》(2 卷)等档案文书210余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方面,现已完成“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第一、二批立项成果《托忒文〈西游记〉》、《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整理出版任务;新立项课题清末毛笔手抄本《水浒传》蒙古文译本、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计划于年底整理出版。
《杭锦旗札萨克衙门档案》
《阿拉善和硕特旗蒙古文历史档案》
《内蒙古地方文献丛书》
《蒙古文献丛书》
《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
精挑细选做推广,多元展示古籍魅力。为让民族古籍 “活起来”,采取了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方式向各族群众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线上,在自治区民委官方网站“民族古籍”专栏定期发布民族古籍出版成果简介。线下,以“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内蒙古站)、“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民族遗珍 书香北疆”内蒙古民族古籍整理出版40年成果展示活动、全区史诗推介交流活动、“内蒙古铸牢书系”推介会等活动为窗口,让千年古籍承载的文化基因与当代观众对话。此外,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政策宣传月”等节点,以宣传栏+出版丛书展示的形式,让读者近距离接触民族古籍,直观感受古籍背后的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生动讲述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
自治区民委网站“民族古籍”专栏
各族群众认真阅读民族古籍出版图书
各族群众在“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中阅览民族古籍出版成果
“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中展示民族古籍出版成果
古籍中的每一个字符、每一页纸卷,都在诉说着各民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千年情谊。当我们拂去古籍上的尘埃,读到的不只是遥远的历史,更是镌刻在中华文明基因里的民族团结密码。这份密码,历经千年而不褪色,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携手前行的力量之源。下一步,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将持续加大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力度,推动数字出版与实体出版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民族古籍文献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使更多民族古籍成果服务于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古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查看精彩内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云中融媒
来源:云中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