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段突然曝光的录音里,有人指名道姓吐槽陈道明 “装洋气”,还拿靳东开涮,语气里满是不屑。
内娱的瓜真是越来越离谱了。
一段突然曝光的录音里,有人指名道姓吐槽陈道明 “装洋气”,还拿靳东开涮,语气里满是不屑。
更讽刺的是,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被陈道明手把手提携、一口一个“陈校长”的编剧秦雯。
一边公开感恩 “没有他就没有我”,一边私下爆粗吐槽,这反转真绝了,只是这次没人觉得好看,只剩膈应...
这事儿得从《繁花》的一场署名权纠纷说起。
网友 “古二” 自称是剧组前期资料收集成员,因为署名问题没谈拢,干脆甩出了一段三分多钟的录音。
录音里是《繁花》编剧秦雯和导演王家卫的闲聊,背景音里还有翻纸声,听着像剧本围读刚结束。
没等网友反应过来,秦雯的话就直奔主题。她突然用模仿的口音说起有人 “总使劲把自己装得很洋气”,虽然没点名,但全网都听出说的是陈道明。
更绝的是她还捎带上靳东,拿之前的 “诺贝尔” 梗开玩笑,说陈道明 “也就比靳东强一点”。
后面的话更直白,秦雯用上海话吐槽陈道明让她多看书,结果 “他自己都没看”,越说越激动,最后还爆了粗口。
旁边的王家卫没制止,反而笑着接话,说朋友荐书本来就不用较真,“朋友圈就是这个功能”,被网友解读成 “默许吐槽”。
这段录音一放出来,全网都懵了。
要知道秦雯可不是外人,她跟陈道明的交情快 20 年了,当年还是陈道明把她领进的门。
可能有人不懂,不就是几句吐槽吗?为啥全网反应这么大?
那是因为被骂的是陈道明——内娱少有的 “德艺双馨” 标杆,活了 70 年,名声比作品还硬。
陈道明的 “洋气” 从来不是装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爸是 1941 年燕京大学外文专业的毕业生,搁当年那含金量比现在的清北还足。
在老爸影响下,他从小就泡在书堆里,后来演《围城》时去拜访钱钟书,看着满屋子藏书,直言自己 “在学问面前就是个戏子”。
这种谦逊可不是装出来的,钱钟书都特意写信夸他:“谢谢你让我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他进演艺圈都是 “被动技能”。
中学时部队招文艺兵,他本来不想去,是老师硬拉着他报名。
后来 27 岁就坐上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艺委会导演的位置,这可是 “央视认证” 的硬实力,不是靠装能换来的。
34 岁凭《末代皇帝》拿飞天奖、金鹰奖双料视帝,后来的《康熙王朝》更是成了教科书级表演,7 分钟的独角戏至今没人能超越。
2018 年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这位置是正部级单位的头把交椅,没点真本事和好人缘根本坐不上。
私下里他更是圈里的 “正气担当”。
冯小刚聚会让苗苗穿高跟鞋跳舞,别人都起哄,就他站出来怒斥 “你没看过跳舞啊”,还弹钢琴陪苗苗跳慢舞。
批评流量明星破坏行业生态,提携袁立、江一燕这些新人从不求回报,这样的人被说 “装洋气”,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让人膈应的是秦雯和陈道明的关系—— 典型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结果变成了 “涌泉之恩当背后捅刀”。
2007 年那时候,秦雯刚毕业没多久,手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在圈里更是没半点名气,就是个妥妥的新人。
巧的是,陈道明当时正第一次尝试当监制,拍的剧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他知道秦雯这情况后,主动把人拉进了自己的团队,
甚至还亲手帮她改剧本——也正是因为这波帮忙,秦雯的名字才头一回出现在了电视剧的片头里。
要知道,这种能跟着前辈学东西、还能拿到片头署名的机会,多少想在圈里出头的新人求都求不到。
后来秦雯自己也提过,说是陈道明教会了她 “该怎么去看一个剧本”。
之后两人更是多次合作,《我的前半生》开拍时,秦雯一个电话请陈道明救场,他二话不说接下卓渐清这个小角色,还自己掏钱去日本做戏服,最后戏份不多却成了全剧亮点。
《流金岁月》里,他又帮秦雯打磨剧本细节,陪着她改了一稿又一稿。
那些年秦雯获奖无数,从白玉兰到金鹰奖拿了个遍,每次上台都要特意感谢陈道明,说 “没有陈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
谁能想到,镜头一转,她就在录音里把恩人当成了笑话讲。
其实这段录音能曝出来,根子还得往《繁花》那档署名权的破事上找。
有个叫 “古二” 的爆料人,说自己之前是《繁花》剧组负责前期找资料的,还说剧里阿宝那条金融线、还有李李的复仇线,其实都是他跟另一个创作者多次交涉无果后,“古二” 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出了这段录音。
本来是为了维权,没想到意外炸出了秦雯吐槽陈道明的内容。
更戏剧性的是,录音曝光后,秦雯立马发声明说被 “造谣诽谤”,要委托律师起诉,而发布录音的公众号很快就被封了。
反观陈道明这边,倒是一如既往的淡定。
录音爆出来三天,他该拍戏拍戏,该写字写字,一句回应都没有。
这种沉默反而比任何辩解都有力 —— 毕竟他一辈子的名声,不是几句私下吐槽就能推翻的。
其实私下吐槽这事,搁普通人身上也难免,谁还没跟朋友嚼过几句舌根?
但秦雯这事让人恶心,恶心就恶心在 “双重标准”。
对着镜头,她是感恩戴德的晚辈,把陈道明的提携挂在嘴边,靠着 “陈校长门生” 的标签获得不少资源;
转过身,她就成了尖酸刻薄的吐槽者,把恩人的好意当成笑料,连爆粗口都不避讳。
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操作,比吐槽本身更败人品。
更讽刺的是,她吐槽陈道明 “荐书自己没看”,可当初正是陈道明带着她啃剧本、学创作,才让她有了拿奖的资本。”
职场里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人:你帮他搭梯子,他爬上去就拆梯子,还得踩一脚说 “这梯子真土”。秦雯这波操作,算是把 “职场生存指南” 的反面教材演活了。
陈道明曾说过一句话:“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所以一定要做好自己。”
现在看来,或许还该加一句:“爬梯子的人,别咬一口扶你梯子的人。”
这段录音曝光后,秦雯代言的品牌悄悄设了权限,待播剧也传换了编剧,算是自食其果。
可陈道明这边压根没受啥影响,该在片场拍他的戏还在那儿拍着,一点没耽误。
说到底,演艺圈拼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嘴皮子,是人品和作品。
陈道明用 42 年攒下的口碑,不会被一段录音打垮;而秦雯靠吐槽丢掉的诚信,恐怕再难捡回来了。
毕竟观众眼睛是亮的:才华可以慢慢练,人品坏了,就真没救了。
来源:寒士之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