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玩江湖录:风云二十年与背后“扫地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1:12 1

摘要:自《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风靡以来,古玩行业的神秘面纱就已被悄然揭开。这些作品不仅点燃了年轻一代对文玩古董的好奇心,更促使不少人踏入收藏领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近两年,“鉴宝直播”在社交平台异军突起,一年内狂揽三千万粉丝、频频引爆热搜,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现象级事件。

自《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风靡以来,古玩行业的神秘面纱就已被悄然揭开。这些作品不仅点燃了年轻一代对文玩古董的好奇心,更促使不少人踏入收藏领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而这番热潮,不仅蔓延到杭州白天的各大古玩市场,入夜后,劳动路上一座闹中取静的仿古建筑内依然人声隐约、乐声流淌。行家们品茗谈笑间,轻描淡写地就完成了一桩价值不菲的交易。这里藏着杭州的烟火江湖,还有一位“扫地僧”般的传奇人物。

心到力至:金字塔古玩城的“不夜之市”

位于杭州劳动路上的金字塔古玩城,开业于2022年7月。这个规模不大、仅有40余家店铺的古玩城,不仅在开业举办的古交会创下交易量破1.3亿元的行业“世界纪录”,更因其独特的24小时经营,颠覆了人们对古玩市场的传统认知。这一打破行业常规的创新之举,正是出自总经理胡成敏之手。

杭州金字塔古玩城

“金字塔古玩城只做真货和精品,”胡成敏介绍道,“这里不仅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高端古玩商,还有多家权威拍卖机构入驻,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收藏品交易平台。”他强调,在这个精品空间里,每一户商家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为藏家提供最专业的交易体验。

为何夜间不打烊?胡成敏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精品古玩城的买家白天多被生意缠身,夜间才有时间来逛且能静心品鉴、充分交流。此外,这里近三分之一的商户是年轻经营者,习惯在晚间通过直播与全国藏友互动。而夜间的杭州,也多了一个特别的去处。”

在当代收藏界,胡成敏是公认的传奇人物。作为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博艺术品分会会长,他肩负着推动全国文博艺术品行业发展的重任;身为两届杭州上城区政协委员,他持续为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的讲台上,他以客座教授身份培养着新一代艺术品市场人才。而作为资深鉴定专家,他那双慧眼曾识破无数赝品,也发掘过诸多珍宝。

他的人生轨迹,恰如一部杭州古玩市场发展史诗,见证并参与了这个行业从草莽到规范的蜕变之路。

胡成敏

寻山问路:浙江收藏天地的“绝地逆袭”

杭州这片文化沃土,是名副其实的“收藏重镇”——这里不仅孕育了众多艺术珍品,更汇集了全国顶尖的收藏家与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与西泠印社百年的金石传统,共同滋养出独具韵味的浙派艺术。承载着江南文脉的艺术精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令杭州在全国艺术品交易版图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杭州古玩交易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民国时期,中山路、平海路一带就有不少经营瓷器、玉器、古籍的铺子,文人雅士与古董商贩在此往来不绝。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岳王路花鸟市场更是一代人难以抹去的记忆,市场里云集几百家摊位,一眼望不到尽头,花鸟鱼虫、文玩古物应有尽有。

杭城目前最老牌的古玩交易市场,当属坐落于湖墅南路的杭州收藏品市场(俗称“二百大”),创办于1997年,从最初的邮币卡市场起步,发展为8000平方米的综合性交易市场,圈内盛传“北有潘家园,南有二百大”。这里最令人称奇的,是每逢周六上午的神秘“鬼市”,一周只开5小时的地摊集市,却吸引着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来此淘珍觅奇,成为杭城最具烟火气的文化景观之一。

杭州收藏品市场(“二百大”)

胡成敏出生于西子湖畔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古董字画耳濡目染,痴迷于传统文化。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雷激荡神州大地,胡成敏深受鼓舞,毅然辞去了“铁饭碗”,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

2005年,堪称杭州古玩市场的“元年”。这一年,岳王艺术城与吴山古玩城等相继落成开业,而胡成敏也迎来了事业的重要转折。

当时,浙江文体市场二楼因连续两次招商失败而长期闲置,在市场方的力邀下,胡成敏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令人惊叹的是,他凭借着自己的爱好与独到的商业眼光创办了浙江收藏天地,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将上百间商铺全部租罄。此后一年多,浙江收藏天地经营得红红火火,这个最初连空调都没有的简陋市场,“逆袭”成为了杭州人气最旺、交易最活跃的古玩集散地。

“二百大”周六“鬼市”

“当时为了活跃市场,给商户带来更多生意,我每周六下午举办特卖会,向每位商户征集两件宝贝,我自己当拍卖师,把‘高大上’的拍卖变得十分接地气,几乎场场百分百成交,甚至原本免费的参拍指标都被拿来交易。”在胡成敏看来,创新是让市场人气火爆的“秘诀”。

炉火纯青:岳王艺术城的“起死回生”

2006年11月, 乐于挑战的胡成敏再次“临危受命”,受邀接手当时濒临倒闭的杭州岳王艺术城(今杭州古玩城)。

岳王艺术城位于上城区仁和路与岳王路交叉口,上下三层,经营面积近万平方米,拥有250余个铺位,硬件设施当时国内领先,致力于打造成华东地区一流的艺术品交流中心。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浙江收藏天地人声鼎沸的同时,这里却因经营不善而门庭冷落,仅留下三分之一的商户勉强支撑。

怎样才能“起死回生”?面对困境,胡成敏没有采用降租或免租这类常规手段,而是拿出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组合拳”。他先是集结国内顶尖文博专家,组建了古玩界首个“智库天团”,为市场注入专业基因;又在当年12月,创造性地促成央视《寻宝》栏目首次走进古玩城,使得岳王艺术城在全国一炮打响。2007年初,他再出奇招——首创综合性的岳王收藏艺术节,每年春秋举办两次,并成立浙江省首家民间收藏俱乐部,搭建起藏家交流的平台。

杭州古玩城(原岳王艺术城) 牟红庆/摄

短短半年时间,岳王艺术城就在海内外声名鹊起,商铺全部满租。胡成敏并未止步于此,随后推出的“斗玉”大赛等活动,引发了长三角藏家争相“斗宝”,并且与上海、北京等地古玩城构建起全国性联盟。

“当时市场火爆到什么程度?”胡成敏回忆时仍难掩激动,“许多国内‘顶流’藏家纷纷想入驻,无奈在一直满租的情况下,只得把室内地摊区改造成商铺后招租,即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不得不请拍卖公司来公开竞拍使用权。”这一破天荒的举动震惊四座,也让岳王艺术城创下当时国内古玩市场每平方米租金的最高纪录。

大道渐成:吴山古玩城的“换血重生”

2011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向好,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顶峰时期,北京有100多家古玩市场,上海有50多家古玩市场。2012年以后,全国古玩市场又如过山车般从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如今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

与岳王艺术城同年开业的吴山古玩城,是杭州乃至浙江最大的古玩市场,但开张近十年却一直未见起色。直到2014年春,胡成敏“三次创业”,出任吴山古玩城总经理,两个月内就将这里开业以来从未租出去过的死角商铺全部租了出去,再一次创造了业内“奇迹”。

吴山古玩城 牟红庆/摄

究竟是什么让他屡战屡胜?胡成敏说:“我自己是懂行的,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在这个行业久了,自然明白商户想要什么。我和商户打交道,往往是从闲谈藏品开始,了解他们的收藏专长、经营痛点,甚至帮忙分析市场趋势。当对方发现你是真懂行,信任自然就建立了,我再发出邀请。”这种“以藏会友”的独特招商之道,让许多原本观望的商户最终都成了他的忠实伙伴。

走马上任吴山古玩城,胡成敏便在当年6月奉献了一场轰动业界的“开幕大戏”。他策划组织的首届文交会,不但在国内规模空前,室内500多个展柜、室外500个地摊全部爆满,3天成交额超亿元,鉴宝、展览、讲座等系列活动更以“藏家与市民共赏”的创新模式,重新定义了古玩交易的商业形态。此后,文交会每年举办两次,成为杭州响彻海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似乎是刻在胡成敏骨子里的基因。十年前,当许多人还在纠结古玩艺术品交易要看实物、不适合在线拍卖时,胡成敏却已敏锐洞见“网拍”是趋势。2015年初,他在国内同行中率先注册创办了吴山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古玩市场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通过在线交易方式为古玩城丰富的藏品资源打开销路。他还与西泠拍卖等顶级机构合作,为商户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西泠拍卖2025年春季拍卖会

执掌吴山古玩城的8年里,胡成敏经历了中国古玩市场发展的大起大落,却始终以破局者的姿态,带领着杭州古玩业站在潮流的浪尖,硬是将这个“白发苍苍”的传统行业,改造成了朝气蓬勃的“文化新贵”。

这位“商业侠客”,从西子湖畔一路闯荡至全国舞台,以独创打法问鼎古玩江湖,赢得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尊敬,也为杭州在收藏版图上刻下了不可替代的坐标。

作者 | 韩一丹

版式 | 毛婷

审核 | 张维维 金立山 韩一丹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5年第16期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