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和谐团结新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09:47 1

摘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疆发展指明了方向。最

何海燕邵珊珊苏丽丽

二〇二二年五月,和静县检察院干警在百姓文化广场给周边学校青少年普法。刘文杰摄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疆发展指明了方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强调,要充分运用法治力量维护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天山南北的生动检察实践。

70年来,在最高检和各级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支持下,新疆检察机关牢记嘱托、践行使命,以强化法律监督筑牢公平正义防线,以建强检察队伍夯实履职根基,用法治之力守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文化根脉,在祖国西北边陲奏响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激昂乐章。

守护民生福祉的“检察答卷”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太感谢检察官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厨师小江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此前,小江在一家餐馆打工,老板拖欠3个月工资后失联,无助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沙依巴克区综治中心的检察院服务窗口求助。检察官了解情况后,仅用5天时间就联系到餐馆负责人,通过调解促使对方足额支付工资。这起案例,正是新疆检察机关践行“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的真实写照。

截至目前,新疆基层检察院已入驻县级综治中心96个,通过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派驻检察官轮岗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案件受理等“一站式”服务,为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注入了检察动能。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新疆检察机关始终保持依法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坚持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围绕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依法打击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同时,主动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局,制定15条涉外检察工作举措、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23条检察措施,推动中亚国家司法合作交流基地建设,联合新疆大学在新疆争取最高检设立中亚国家司法检察研究基地。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2023年以来,新疆检察机关提请自治区党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检察建议宣告、公告的规定》,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争取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现全覆盖,建立民事审判、执行案件正副卷宗一并调阅制度,首次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行政检察工作,首次召开自治区府院、府检联动工作会议,探索建立“违法违规追责、犯罪行为打击、损害公益修复”三位一体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模式,数字检察在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和应用方面铆足了劲“弯道超车”……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新疆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具有新疆特点的检察工作路径,为依法治疆贡献“检察智慧”的生动实践。

浸润人心的“检察温度”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称“巴州”),“石榴花”不仅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更成为当地检察机关传递温情的独特符号。巴州两级检察院选派的93名法治副校长,每年都会走进校园,用双语课堂、情景模拟、案例讲解等方式,为30余万名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检察官老师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讲法律故事,还教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特别有意思。”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学生古丽米热说。

初秋,下和什力克村瓜果飘香,桃子脆甜、葡萄水灵、香梨酥脆。巴州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帮老乡宣传“带货”,这些“土掉渣”的农特产品深受疆内外游客的喜爱,订单蜂拥而至。同时,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释法说理,提升各族群众法律意识,他们的口袋鼓了,心也亮了。

而在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检察官妈妈”团队的故事已流传了20年。这支由12名女检察官组成的队伍,坚持深入14个乡镇的110多所学校,开展120余次法治宣讲,覆盖1.2万余名学生。

除了普法,她们还为贫困学生捐赠书籍、文具,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拜城县康其镇墩艾日克村小学学生夏衣丹·艾沙至今记得,去年冬天,“检察官妈妈”发现他的鞋子破旧,第二天就送来新棉鞋和羽绒服。“她们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以后也要做个有爱心、懂法律的人。”夏衣丹·艾沙说。

从结对帮扶到全县设帮扶点,从物质救助到“法情相伴”综合关爱,拜城县检察院在啃下边疆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硬骨头”的同时,也让乡亲们、孩子们感受多民族融合大家庭的温暖,系牢民族团结“同心结”。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新疆各级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干警不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还自觉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责任,着力促进新疆的团结稳定。

传承民族根脉的“检察担当”

新疆,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土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用法治力量守护这些“民族瑰宝”,成为新疆检察机关的重要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用一次公益诉讼监督,为维吾尔族民间艺术伊犁赛乃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筑起了保护屏障。

2024年初,伊宁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当地伊犁赛乃姆传承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保护资金不足、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检察机关立即启动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召开公开听证会,向县文旅局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在检察建议的推动下,今年伊宁县不仅设立了非遗保护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管理,还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传承人培养和非遗推广,并评选6人作为当地伊犁赛乃姆代表性传承人,让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

这样的案例在新疆并非个例。“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以法治方式践行‘文化润疆’,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主任侯振新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涉及文物古迹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252件,督促整改缺乏有效保护的文物古迹1500余处,推动保护了包括库木吐喇石窟、交河故城在内的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检察机关还打造了“孔雀河畔的石榴花”“玛检说法”“雪莲花”等特色检察文化品牌,将法治宣传与民族歌舞、传统故事相结合,通过文艺汇演、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让法治理念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

70年来,新疆检察机关始终扎根天山南北,从帮农民工追讨欠薪的“小事”,到守护文物古迹的“大事”,从校园里的双语普法,到口岸边的涉外司法服务,将一把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边疆大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他们将始终锚定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用更实在的办案、更贴心的服务,守护各族群众的安宁生活,为新疆的稳定发展添砖加瓦,让法治的阳光持续温暖这片土地。

来源:钱塘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