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冯德莱恩的后备力量与美国民主党所操基本盘是分不开关系的,气候问题也一直是欧洲左翼与民主党统一战线的一大价值观体系。如今特朗普说掀桌子就掀,还拿移民等社会问题,美西方的通病来“诅咒”欧洲正在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冯德莱恩等人自然脸上无光。
中欧高层借着第80次联大会议的东风,也实现一次短暂的会晤,而在此次会晤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脱口而出的一个单词,让港媒敏锐嗅到欧洲战略转向的契机。
特朗普在大会上将原定15分钟的讲话,直接延长至1个小时,其中还说了许多欧洲传统政客不爱听的话,比如“气候问题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骗局”等等。
要知道,冯德莱恩的后备力量与美国民主党所操基本盘是分不开关系的,气候问题也一直是欧洲左翼与民主党统一战线的一大价值观体系。如今特朗普说掀桌子就掀,还拿移民等社会问题,美西方的通病来“诅咒”欧洲正在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冯德莱恩等人自然脸上无光。
其实除价值观分离之外,此次特朗普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羞辱”欧洲。
除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突然集体承认巴基斯坦的存在,除加沙地区发生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行动之外,也有给特朗普政府上眼药的意思。
美国利用一票否决权的权力,多年来一直给以色列在加沙等地区的清洗活动“开绿灯”,导致“两国方案”迟迟未能落地生效,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冲突爆发后更是如此,美国多次在安理会阻挠停火草案的出炉。更过分的是,在以色列突袭卡塔尔首都之时,美军也直接给以方打开后门,让该地区的防空武器变成睁眼瞎。
这些都凸显出美以关系,或者说特朗普与是以色列关系的密切性,不管美国国内的犹太集团是如何给白宫施压的,但这件事与欧洲的根本利益没太大关联。自关税战以来处处吃亏的欧洲,自然想在巴以冲突上找回些脸面,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在联大会议上,给特朗普想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发挥美国特殊影响力,完成巴以停火的历史性方案。
当然,这从美国的将角度来看,显然是有些强人所难。局势发展到今天的状态,是特朗普不想吗?
越想越气的特朗普,直接在政府网站上宣布将美欧先前谈妥的15%的汽车及其产品相关关税落地,标志着双方在该问题上,再没有谈判回旋的余地。
汽车,在欧洲内是以德国为中心向其他欧洲扩散的重要产业链,而美国也一直是欧洲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如今15%关税落地,欧洲日子并不好受。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在中欧关系中,也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德国在该市场中的对华逆差被进一步拉大,更多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占据欧洲市场,反而是传统德国老牌的汽车,在中国逐渐销售不动。
一根筋变成两头堵的情况下,欧洲则不得不端正态度,“心平气和”的坐在谈判桌上,理清中欧之间关系。
据观察者网援引港媒《南华早报》消息称,冯德莱恩先是在中欧气候合作领域中,作出块肯定并积极的评价,其次是在所谓“产能过剩”所谓的舆论噱头中,冯德莱恩将降低音调:“赞赏中国愿本着相互理解的精神进行沟通”,最后则是在涉及中俄关系上,罕见从Request(请求)来表述欧洲希望中国“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前”。
尽管冯德莱恩起的整个基调还是偏高,骨子里的傲慢无法更改,但不难发现,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的具体措辞,已经有显著改变。高层的定调,往往意味着框架被基本确立,按常理而言,中欧之间该有各领域、各层级的密切交流,将双边关系拉回正轨,可实际情况真能如愿吗?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中欧都清楚认识到双边关系有必要回暖,美欧关系的裂痕将毫无疑问为中欧合作腾出更大空间。然而,中欧高层虽然有着较为密切的互动,但实质性的沟通与合作却不温不火,尤其是近期在美方“二级制裁”的施压下,欧盟正着手对中国国内的几家炼油厂进行制裁。
这背后不单单是欧洲“亲美”政客在政治操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俄欧之间带给彼此的“安全焦虑”愈发严重,而欧洲人在对待中俄、中欧关系也没能力做到课题分离。说到底,还是心态问题,若只是单纯的认为中方施压或切断与俄经济联系,就能暂停战争,反而是加快在东欧打开一个谁都无法控制的“潘多拉魔盒”。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欧是否能实现真正的关系回暖,取决于欧洲还有多少老本可以吃,现实利益能不能压过畸形心态。
乐观的是,既然欧洲有所谓动向,就意味着在特朗普身上看不到希望,那么在对华态度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相应的妥协。继印度之后,特朗普或许又助推中国一把了?
无论是从实际的经济数据、社会现状还是传统价值观问题,欧洲都在面临极度的撕裂状态,如同美国对待欧洲的套路一样,逐个击破达成目的。那么中方在欧洲挑选合作伙伴时,也会采用类似方法,有没有合作的价值是其次,重要的是要有合作的诚意。
欧洲不厌其烦的强调“去风险化”,那么中国也要给自身利益实现“去风险化”。所以在对待冯德莱恩的示好时,听其言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给观其行。
来源:陈彬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