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上海,许多医院的儿科病房正经历着一场悄无声息的“战斗”,这里挤满了焦虑的父母和生病的孩子,但让他们措手不及的,并非什么未知的新型病毒,而是一种极其善于伪装的老对手。
[吐舌]上海正经历一场看不见的危机!儿科病房人满为患,病魔并非新型病毒,而是伪装成感冒的“老对手”RSV。
RSV这“伪装大师”,最擅长麻痹你的警惕,它披着感冒外衣,能让无数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者陷入绝境。
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病毒?我们该如何防患于未然?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九月的上海,许多医院的儿科病房正经历着一场悄无声息的“战斗”,这里挤满了焦虑的父母和生病的孩子,但让他们措手不及的,并非什么未知的新型病毒,而是一种极其善于伪装的老对手。
数据显示,在一些医院,这个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已经突破了40%,成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头号元凶,这个狡猾的敌人,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
它并非初来乍到,早在1956年就已被人类发现并命名,然而,这个“老朋友”今年却一反常态,以一种异常猛烈的姿态,在不属于它的季节里,提前发动了攻势。
RSV真正的危险,在于它那足以迷惑所有人的伪装,它初期的表现温和得像一场普通感冒,让无数家长放松了警惕,然而,正是在这种麻痹大意中,病毒悄悄潜入,在最脆弱的身体里掀起致命的风暴。
RSV最擅长的战术,就是欺骗,它最初登场时,总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症状普通到足以让经验最丰富的父母都掉以轻心。
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流点清鼻涕,伴随着轻微的咳嗽,体温也只是略微升高,通常不会超过38.5摄氏度,这一切都像极了每年秋冬都会经历无数次的普通感冒,家长们很自然地会选择在家观察,用上常备的感冒药,认为扛一扛就能过去。
然而,这场看似平淡无奇的“感冒”,却暗藏着一个凶险的转折点,通常在症状出现的两到四天后,局势会毫无征兆地急转直下,原本温和的咳嗽,会突然变得深沉、空洞,如同从小小的胸腔里发出的回响。
紧接着,呼吸开始变得急促,孩子的每一次喘息都带着尖锐的“哨音”,这是病毒已经从上呼吸道侵入,开始攻击肺部细支气管的危险信号,很多家长都是在深夜被孩子异常的呼吸声惊醒,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更具迷惑性的是,这次病毒来得太早了,往年,RSV的高峰期总是在深秋或冬季的干冷时节,比如十月底十一月,但今年的爆发,却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开学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曾玫医生就直言,这次的提前来袭“非同寻常”,预示着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流行季。
一旦撕下“普通感冒”的伪装,RSV就会露出它狰狞的真面目,它是一个专挑软肋下手的机会主义者,其攻击目标精准地锁定在人群中最脆弱的个体身上。
它的首要目标,是那些几乎没有抵抗力的小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宝宝,有研究显示,在重症患儿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占比高达63.31%,病毒一旦在他们体内站稳脚跟,就会引发凶险的毛细支气管炎甚至重症肺炎。
但RSV的威胁绝不仅仅局限于儿童,它同样对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虎视眈眈,对于那些超过65岁,本身就患有慢阻肺、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感染RSV绝非小事。
它会迅速加剧原有的病情,导致喘息和呼吸困难,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或是器官移植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RSV的攻击同样可能是致命的,它会利用免疫系统的漏洞,长驱直入,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RSV的传播方式极其隐蔽,它利用人们的日常接触和无心之举,悄无声息地完成渗透和扩散,它的传播途径是双管齐下的,一方面,它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这是呼吸道病毒的常规操作,另一方面,它还拥有极强的“接触传播”能力。
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比如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家里的门把手、共用的餐具,都可能成为病毒的临时据点,当有人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再不经意地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病毒就找到了进入身体的捷径。
更棘手的是,RSV的传播链条中存在着大量的“特洛伊木马”——无症状感染者,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可能在外面接触了病毒,自己却没有任何不适,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移动的传染源。
回到家中,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把病毒传给家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或是年迈的父母,这种隐蔽的传播方式,让家庭内部的防护变得异常困难,往往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幼儿园、学校、养老院这类人群密集的场所,自然成了病毒传播的“温床”,孩子们在学校里密切接触,共享玩具和文具,老人们在养老院里共同生活,这些环境都为病毒的快速爆发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面对来势汹汹的RSV,最让人无奈的一点是,我们手中并没有能够一击制胜的良策,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研发出针对性的“特效药”。
一旦感染,医院能做的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比如用退烧药控制体温,用化痰止咳药缓解症状,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医生会给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甚至提供氧气支持,在最危急的情况下,呼吸机是维持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说到底,这场战斗的胜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身体的免疫大军是抵抗病毒的绝对主力,我们要从源头上阻止它的侵入。
再次小编也提醒大家,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消毒,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手机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在人群密集处戴好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他人。
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当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喘息、胸壁凹陷、精神萎靡、拒绝进食等任何一个危险信号时,请不要有片刻的犹豫,立即就医,因为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早一分钟识破病毒的伪装,就可能为生命多争取一分胜算。
信息来源:
来源:墨染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