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欧洲做了两个重要决定:拥抱日本战机,重拳挥向中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06:00 1

摘要:9月19日欧盟宣布第19轮对俄制裁,但这次跟以往不同,它不再只盯着俄罗斯,而是首次把矛头伸向了第三方,包括中国和印度。

9月中旬欧洲政坛和军事舞台连续上演了两出大戏,足以让全球为之一震。

一个是布鲁塞尔的文件签署,一个是英国空军基地的轰鸣,两件事合在一起,勾勒出了一幅新的地缘政治画面。

9月19日欧盟宣布第19轮对俄制裁,但这次跟以往不同,它不再只盯着俄罗斯,而是首次把矛头伸向了第三方,包括中国和印度。

9月18日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战机、KC系列加油机和C-2运输机,带着180名人员首次降落在英国皇家空军科宁斯比基地。

这是二战结束后,日本战机第一次真正飞到欧洲本土。

又是经济制裁,又是军事秀肌肉,难道欧洲这是彻底和中国杠上了吗?欧洲这些举动究竟会带来什么?

我们先来具体看看欧洲这次的制裁,欧盟将部分中印炼油厂、石油贸易商、石化公司列为高风险名单。

其中12家中国企业、3家印度实体实施出口禁令,涉及的还是人工智能、地理空间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

换句话说欧盟直接打破了之前只制裁俄罗斯的模式,第一次将大国博弈的外溢效应强硬甩向亚洲。

过去欧盟对俄制裁的逻辑是削弱俄罗斯能源出口能力,限制俄的军工发展。

但现实让他们很尴尬,俄罗斯石油并没有断流,而是通过印度、中国等第三方炼油厂、贸易商绕开欧洲市场,再进入全球供应链。

欧盟表面制裁俄罗斯,结果却被全球市场稀释掉了效果,于是这一次他们直接把刀伸向通道本身。

这也说明欧洲的焦虑已经突破了俄乌战场,转向科技、能源和产业链安全,他们的真实目标,不仅是补窟窿,更是打击中印在全球产业链里的竞争力。

当然欧洲这次的制裁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特朗普的威逼,当时特朗普几次三番敲打欧洲,非得让欧洲先出这一招。

欧盟居然就这样接受了美国的逻辑,把中国纳入到高风险框架之中,换句话说欧洲对华战略在这一刻发生了质变。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首先中国企业被列入名单不只是个象征,而是意味着它们在欧洲市场会被切断部分技术、设备、资金渠道。

这就是危险之处,以前欧洲还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嘴上说去风险,实际上留有合作空间。

但现在随着对中国企业下手,欧洲的立场开始实质性靠拢美国,不过比制裁更直观的是日本战机降落在英国的那一幕。

9月18日F-15J轰鸣着滑入跑道,背景是英军与德军的支援和社交媒体上的狂欢叫好。

这个画面足够象征意义,二战时期日本战机曾是欧洲人心头的梦魇,而如今它们却以伙伴的身份堂而皇之降落欧洲大陆。

日本这次的路线也颇有意味,9月14日日本战机从北海道千岁基地起飞,然后经停美国阿拉斯加艾尔森空军基地,再到加拿大鹅湾空军基地。

9月18日降落英国皇家空军科宁斯比基地,后续还计划前往德国拉格空军基地。

这条航线其实就是日本-美加-英国-德国的一条空中走廊,背后折射出一个事实。日本正主动把自己的战略触角伸向大西洋,而欧洲和北约则乐于张开怀抱接纳。

日方称欧洲-大西洋与印太安全高度关联,所以这条路线就是给北约一种承诺。北约则回礼一句日本是最具行动力的全球伙伴之一,两者就这样一拍即合。

但是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行演练,而是一次战略试探。如果说美日同盟一直局限在印太范围,那么这次行动相当于把日本纳入北约的全球体系之中。

未来一旦亚太有事,北约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日本早已是我们的一部分。所以欧洲为什么要在同一时间做这两件事?

缓解俄乌战局的被动,这是其一,众所周知在乌克兰战场上,欧洲的投入已经出现乏力迹象。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依然畅通,让制裁效果大打折扣,于是扩大制裁面、直接牵制中印,就成了不得不走的一步。

然后欧洲拉拢日本补足自身军力不足,欧洲在军事实力上说得响,但真正能拿出手的只有英国、法国那点存货。

德国军工还在复苏中,东欧更别提,此时日本带着F-15J和先进空军体系来到欧洲,等于为北约撑场子。

欧洲借机把日本纳入大西洋体系既能牵制中国,也能分担美国压力。

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向美国表忠心,无论是制裁中国企业,还是接纳日本战机,欧洲的选择都在同步美国。

特朗普别看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骂骂咧咧、手起刀落,但是特朗普也有一个死穴,不敢对中国怎么样。

他不敢对中国怎么样,就撺掇欧盟先落刀子,欧盟的做法也说明了在中美竞争中,欧洲开始放弃模糊空间,宁愿站队美国。

对中国来说这两件事释放的信号不容小觑,一方面欧盟的制裁并不是要立刻让中国企业停摆,而是要逐步去中国化。从人工智能到地理空间数据,欧洲的逻辑很清晰,要卡住中国的高新技术突破。

另一方面日本战机登陆欧洲不是为了今天的乌克兰,而是为了明天的台湾省和南海。

它预示着一种战略联动,一旦印太有事,欧洲可能不再只是口头声援,而是实质性的军事参与。

这也意味着中国在面对西方时将同时承受两个方向的压力,经济科技层面的欧洲,以及军事战略层面的日本。

历史上欧洲和日本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一个是大西洋秩序的老牌中心,一个是远东的战败国,而今天他们却因为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共同防范,开始走向联动。

这或许正是21世纪新的冷战图景的缩影,不是单一战线的对抗,而是跨洲跨域的全面围堵。

在这种局势下中国如何破局?那就不是观望能解决的,而需要在经济、科技、军事和外交的多维博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这场大棋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

中华网2025-09-20 《史无前例!日本战斗机降落欧洲基地 强化日北约合作》

环球网2025-09-19《日本战机首次飞往欧美四国,专家:可能是对未来常态化海外部署进行预演,值得警惕》

观察者网2025-09-20《冯德莱恩扬言:欧盟要制裁,含中企》

来源:老张健康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