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带4孩续面”面馆老板致歉:将永久闭店,会亲自道歉并补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00:00 1

摘要:8月13日晚的一碗面,到了9月23日成了永久闭店的理由,这个反差足够刺眼

8月13日晚的一碗面,到了9月23日成了永久闭店的理由,这个反差足够刺眼

那天晚上七点多,郑州一家饸饹面馆来了三名成年女子和四个孩子,合计消费140.58元,点了两道凉菜、涮牛肚、一碗饸饹面,还用团购买了十串羊肉串

就餐时,面加了两次,第二次加面时厨师问了句“有几个小孩吃”,孩子受了委屈,大人去找老板理论,争吵起得很快,声音盖过了店里电视机的音量

随后顾客去了隔壁饭店,又在团购平台留了差评,老板看到后追过去拍视频,顾客拨打了110

第二天,话题冲上热搜,标题还是错的——“女子带5孩点一碗面多次续面”

老板发视频,说顾客只点了一碗面、消费70多块,这话一出,舆论迅速发酵,顾客马女士和家人遭遇网暴

几天后,马女士晒出140.58元的账单,还原了菜单上的每一道菜,时间、金额、店名都清清楚楚,舆论开始倒戈,面馆的招牌被连夜拆下

外卖平台显示门店歇业

周边商户说“最近门口总有人堵他”,这是一条很具体的街边观察

中间并非没人尝试止损

8月15日,在多部门见证下,警方调解,双方签了调解协议,商家向顾客道歉;

8月18日下午,老板再发道歉视频,说自己情绪失控、言行过激,承诺继续“无限续面”

但很快,老板又开了直播、发了相关视频,马女士认为这是先违反了调解协议,宣布不再和解,并将以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起诉

未成年人的肖像权,不是任何人的“自媒体素材”

这一句放在任何场合都成立

到了9月23日,老板霍某发布视频,再次致歉

他说续面事件给有关部门添了麻烦,给当事人造成了伤害,自己愿意为言行付出代价

“挨打要立正”,这句他重复了不止一次

他回应“卖惨”的质疑时直白地说“我本来就很惨”

霍某表示会亲自给马女士及其他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补偿,如果对方要走法律途径,他会真诚勇敢地面对

他还做了一个很重的决定:

“这个饭店是我5年的心血,也是全部身家,我依然决定永久闭店”

这话背后是他账号在9月20日至23日之间连发了24个视频,分段讲自己的“前半生”,看得出他试图用叙述修复形象

评论区里,有人劝他“以后不要太狂,好好做人”,有人说“大家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24日下午记者联系马女士,她说最近没人联系她,也没看相关视频,身体不舒服,不想回应

这句实话,像是把热度的锅盖盖上了

回到起点,看清因果链其实不复杂

从差评到网暴,再到拆招牌和永久闭店,这条因果链清清楚楚,不是谁一句“卖惨”能掩盖的

在我看来,事件里最关键的断点是“拍视频上传”

饭桌上的矛盾,有时候一句道歉、一句解释就能缓和

但一旦被推到公共平台,叙事就由算法接管,人的脸和声音都会被标签化

老板说要调整“免费续面”的规则,带孩子加面另收费,这个想法并非不可讨论,可惜他选择在视频里“重申”而不是在店里“重申”

规则该写在菜单上、点餐台边,而不是写在流量里

这起事件也不是孤立发生

中国烹饪协会的提醒很扎眼: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竞争加剧

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但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3.6%,6月甚至出现了-0.4%的负增长

协会的解释很现实:一些地方“禁止违规吃喝”的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误伤了正常消费;

平台高额补贴引发价格战,行业“内卷”更重

当“无限续面”遇上“无限流量”,谁来为成本和边界买单?

这不是一句口号的题,而是街边每一家店的日常方程

说到危机应对,国内有个对照

海底捞的“小便门”在今年2月24日凌晨发生,两名17岁少年在包间内向火锅里小便并相互拍摄;

2月27日视频在朋友圈扩散,3月12日海底捞道歉,销毁涉事门店餐具、深度消毒,并对事发时段到消毒期间的4109单客户全额退费且给予十倍现金补偿;

3月14日企业起诉涉事少年及其父母,索赔超2300万元;

9月12日一审判决赔礼道歉并赔偿共计220万元

同样面对舆论压力,海底捞的动作节奏很清楚:先止风险,再补偿,再诉讼

同样是餐饮风波,海底捞的处理速度和边界意识,值得小店主参考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连锁品牌的资源远超街边面馆

但资源差距不是把顾客推向镜头的理由

如果把视角拉近到这家面馆,其实有一些能当场避免误会的小动作

比如把“免费续面”的具体规则写清楚:每碗限加几次、是否仅限同桌同人食用、遇到多人共享怎么处理

这类条款放在收银台旁的A4纸上比放在老板的直播间更有用

再比如,工作人员对孩子的提问更柔和一些,问“还想要一点吗”比问“你几个人吃”更不容易戳到委屈点

发生争议时,第一时间请第三方见证——请隔壁店员过来、或者直接拨打110说明情况,这些都比“抬手机拍”更能保护自己

把厨房里的问题留在厨房,永远比把它送上热搜更聪明

我也能理解老板的那句“挨打要立正”,这是一种认错的姿态

可姿态之外,后续的动作才是关键:真的去联系当事人、真的提出补偿方案、真的在规则上做出调整

马女士说“没人联系我”,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见道歉和落实之间的距离

更深一层的是关于尊重的共识:

孩子的感受,成年人要替他们看得见;

店家的权益,顾客也要清楚规则

只有这样,门店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才不是一张流量的短期合约

“我本来就很惨”这句自述,很像把生活的难处摆到台面上

在行业整体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谁都不容易

餐饮业的报告说得很直白:要精准界定政策边界,规范平台补贴,优化算法规则,倡导线上线下公平

这不是宏观空话,对一家小面馆也有用——少承诺“无限”,多标注“具体”,少在平台上拼补贴,多在店里拼体验

比如一碗面里的小细节:面条筋道一些、碗边擦干净一点、桌面上的纸巾不断档,这些比一次“硬气回应”更能留住回头客

走到今天,店关了,人还在风口浪尖上

如果案件进入诉讼,法律会给出答案;

在答案到来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该给自己立几条不起眼的规矩

比如不拍陌生人的脸,比如不把孩子卷进流量,比如不在气头上开直播

这些小规矩,能把很多大麻烦挡在门外

这件事教给我们的,可能不是“要不要续面”,而是“遇到误会,别让手机抢了嘴巴”

在我看来,愿意补偿是一个开始,能把补偿落实才是结束

愿所有街边店的灯,都因为好规矩而稳稳地亮着

信源资料
新华网:《“3女子带4孩多次续面”,警方介入,商家道歉》-2025年8月16日
舜网新闻:《“3女带4孩续面事件” 面馆老板致歉:将永久闭店》-2025年9月25日
新华网:《“3女子带4孩多次续面”,警方介入》-2025年8月15日

来源:是你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