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联合国发言,嫌联合国大楼破旧,古特雷斯忍不住说了句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00:01 1

摘要:“你们这大楼太破了,应该让我来重建!”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这句话一出口,台下一阵背脊发凉的沉默。古特雷斯抬眼看了他一眼,笑里带刺地回:“这就是人权啊,总统先生。”现场气氛一度尴尬到可以切出片西瓜。有人说,这场大会成了特朗普的个人脱口秀,但更多人觉得,

“你们这大楼太破了,应该让我来重建!”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这句话一出口,台下一阵背脊发凉的沉默。古特雷斯抬眼看了他一眼,笑里带刺地回:“这就是人权啊,总统先生。”现场气氛一度尴尬到可以切出片西瓜。有人说,这场大会成了特朗普的个人脱口秀,但更多人觉得,这是一次世界政治的现场考试——谁有底气怼美国,谁才真有分量。那么,美国这个“东道主”到底是咄咄逼人还是自曝家丑呢?

别看联合国大会名字正经,其实现场气氛时不时像春晚小品——尤其遇到特朗普登场,他不按台本来,就是一个“放飞自我”。一个多小时的演讲,说是发言,其实更像是点名批评大会,连中场休息都省了。美国强不强大家心里有数,可问题是,强到会费都拖欠30亿美元,这就有点神奇了。

特朗普嫌联合国大楼破,说“没让我建设你们就是犯了个大错”。听着像在卖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其实是在美国典型的甩锅模式:东西坏,不是因为我们没付钱,而是你们找的修理工不行。这就好比邻居借你房子,还欠着租金,转头却嫌你沙发旧——脸皮这种事,真是国际通用的资源。

古特雷斯的那句“这就是人权”,看似平淡,其实妙得很。美国在各种场合高喊人权,可到真正关乎全球公共利益的时候,却摆出老板讲话的姿态,要求别人配合自己的利益配置。这种操作,美国不是第一次玩,倒让巴勒斯坦问题成了大会唯一多人响应的话题。

巴勒斯坦的问题其实是联合国的老痛点,长期悬而未决。但这次不同的是,除了美国,大部分国家都站在承认巴勒斯坦国家主权的一边。这就像街坊遇到一个老流氓欺负小孩,不管能不能帮得上忙,至少得站出来说一句“不许打孩子”。法国说要设立巴勒斯坦大使馆,卢森堡现场指责以色列,这些动作虽小,但声音很亮——亮得足以让美国觉得刺耳。

以色列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完全是另一套节目单,“反恐到底”四个字挂在嘴边,剩下全是扩张欲望的暗示。犹太新年的那句“寻找新的机遇”,翻译成人话就是“还想打更多地盘”。新闻报道一个加沙25人的大家庭被灭族,这种字眼,让人比冷战时期的核弹威胁还绝望。谁敢说人道主义能拿他们怎么办?现实告诉你,没后援,他们才怕。

有人说,要限制以色列,得先绑住美国的手。听着残酷,其实很务实——联合国再热闹,只要美国有一票否决权,就跟斗地主一样,三家打了一晚上,结果一个人手里一直捏着大小王。怎么玩不都是他说了算?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在大会上对欧洲移民政策、对中国印度买俄罗斯能源、对任何不按美国剧本走的国家一顿狠批,却没人接他的茬。大家心里明白:你骂你的,我们过我们的日子;你挑事,只要不落到我们头上,爱怎么喷怎么喷。这不是忍,是精密的利益计算——跟美国硬碰硬的人,要么有真本事,要么有不怕被灭的决心。

看到大会的节奏,才知道国际政治不是电影里的英雄救美,而是利益交易的棋盘。有的棋子是美国的小弟,有的是不听话的外援,还有的则是随时准备跳桌翻盘的自由玩家。巴勒斯坦问题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弱国遭罪,没人安全。今天是他们,明天可能是谁都不好说。

这也是为什么,当古特雷斯那句“这就是人权”飘出麦克风的时候,场内外那么多人心头一暖——不是因为这句话会改变什么,而是因为终于有人敢在美国面前不低头。这份底气,恰恰是联合国过去一直缺的东西。

至于特朗普的“建筑师之梦”,倒也别笑他太狠。毕竟这位总统的每一次场合表现,都像一场无脚本直播,观众看的是乐子,参与者听的是试探,背后真正的较劲,都在掌声和沉默之间。今年大会唯一的共识就是:除非世界上多几个说话跟美国一样响亮的国家,否则联合国的大楼,哪怕重新装修,也还是美国家的客厅。

想到这里,那句开场的抱怨就变得意味深长——嫌房子破的那位,真的是想修房子,还是想换屋主?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这栋所谓的“联合国”,可就真成了有名无实的挂牌公司,一间听命于大股东的会议室。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一个拖欠会费又嫌房子破的“东道主”,真有资格要求别人按它的规矩生活吗?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文阳诵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