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举办的“康养金秋·食在贵州”——“点子贵州”网络传播策划沙龙活动在贵阳举办。来自政企、媒体、网络大V、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探讨“贵药膳”“贵药饮”,碰撞“金点子”,“破圈”贵州药食同源新赛
9月24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举办的“康养金秋·食在贵州”——“点子贵州”网络传播策划沙龙活动在贵阳举办。来自政企、媒体、网络大V、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探讨“贵药膳”“贵药饮”,碰撞“金点子”,“破圈”贵州药食同源新赛道。
“康养金秋·食在贵州”——“点子贵州”网络传播策划沙龙活动现场
“秋季是调养生机、去旧更新的关键期,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刘冲表示,今年,省委宣传部明确把“康养栖居 诗画金秋”作为秋季文旅宣传的主题,将聚焦“五感”小切口,打造“贵药膳”新品牌,作好“康养”大文章。这次选题策划会,就是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贵州省在康养方面的鲜明特色和巨大潜力,加强创新创意策划,找准选题切入点,找到流量突破口,联合起来在网上掀起一次到贵州寻觅康养栖居、品味诗画金秋的宣传热潮。
“贵州美景怡人,美食诱人,食补养人,这是一种产业和经济上的融合,令人向往。”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本荣说,黔地无闲草、贵州多灵药,中医药博大精深,深合天人合一之道,传承好这个宝贵的遗产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传媒人的光荣,期待大家利用手中的媒体,多角度全业态构建起贵州中医药传播的矩阵,让大家了解贵州,了解地道药材大品牌,来贵州旅游,在秋季进补。今天举行的活动既是产业推荐,也是文旅推荐,秋季康养到贵州,是我们今天推荐的一个重点主题,药补食补,康养“黔”行,也是我们在旅游推荐中的一大亮点。
“这次活动,聚焦贵州中药材及民族医药资源优势,突出‘食药同源’理念,将传统中医药智慧与时尚健康相结合,进一步赋能贵州文旅融合发展。”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敬杰说,今年5月22日至27日,贵州首次带队参加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及贵州省文旅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活动,148款中医药康养产品在“文博会”上首次亮相,其中,本草咖啡、本草奶茶等康养产品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客商好评。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于佳围绕贵州药茶饮特色分享经验时说,“我们从‘贵药膳’出发,开展跨界融合,将‘贵药饮’走进‘黄小西’,把‘贵药膳(饮)’推介到了新疆、广东等地。现在正在考虑如何将贵州的贵药逐步进行转化,不断将贵药品种扩大,将贵药与现在的生活进行融合,进一步带领贵药走向新的蓝海。”
“贵州的天麻、石斛等药材需要我们更多地开发和利用,通过‘食药饮’精准调养,凸显了食疗在慢性病方面的作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史青说,“我院已经构建起推动药膳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前几天贵阳市中药临床治愈加工中心落地于我院红岩院区,这是贵阳市唯一的一个医疗中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针对住院患者为他们设计了食养方。”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合会专职常务副会长李修松认为,“药膳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中华民族药食同源智慧的璀璨结晶,也是贵州大健康产业中的生态明珠,药膳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我们全产业链生态雏形已经出现。贵州药膳产业已不再是零散的民间智慧,而是形成了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链生态。”
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竟之表示,“贵州大方平均海拔1700米,森林覆盖率达62%。大方县推出双百计划,三年内打造100道标准菜谱,100家药膳体验店,让小天麻焕发大活力,天麻炖鸡、天麻酒、天麻豆腐宴成为特色招牌。大方县用实践证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小天麻真能做成大产业。未来,贵州野生天麻不再是药材,而是贵州地下世界的温情名片。”
“‘灵魂汤’是我们的养生密码。”贵州苗十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何颖围绕苗十三“灵魂汤”的千年养生密码——解锁苗家“食药同源”分享经验和做法。目前,苗十三产业已经发展4个基地1个中心的核心布局,是六盘水市最大的苗药生产基地,也是六盘水市唯一一家获得保健用品卫生资格的企业。
在互动环节,媒体人、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网络大V们各抒己见,“当前,熬夜人群多,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药材加工成‘药茶饮’;我省特色药材、特色产品多,可否在酸汤、天麻、茶叶等方面融合上作文章……”
此次网络传播策划沙龙活动碰撞出的“金点子”,各界达成共识,将以此次沙龙为起点,持续创新传播叙事,赋能产业升级,不断将“贵药缮”“贵药饮”系列化、精品化创作,培养一批能为贵州康养代言的“网红”专家,打造一批“网红”康养线路和服务项目,推广一批“贵药膳”“贵药饮”等“网红”产品,助力贵州秋季文旅主题宣传出新出彩。通过这次的交流与碰撞,将传统中医药的深邃哲理与时尚健康的现代需求相结合,探索如何更好地以“药膳”和“食”为媒,讲好贵州康养故事,进一步赋能贵州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延续夏季文旅市场的良好势头,让贵州以独特魅力持续“出圈”。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高富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闻双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