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买走一片山水!黔东南“小而美”文创把产值做到数亿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23:14 1

摘要:“这里要收得紧些,翅膀才会灵动。”近日,在三穗县贵州黔森源竹编工艺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杜娟俯身指导年轻学徒,指尖翻飞间,半片蝴蝶翅膀已初现雏形。而一旁的货架上,原本陈列蝴蝶胸针、竹编耳环的展台早已销售一空。

“这里要收得紧些,翅膀才会灵动。”近日,在三穗县贵州黔森源竹编工艺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杜娟俯身指导年轻学徒,指尖翻飞间,半片蝴蝶翅膀已初现雏形。而一旁的货架上,原本陈列蝴蝶胸针、竹编耳环的展台早已销售一空。

“以前编一个竹篮要花一天时间,卖出去才十几块钱,连材料费都赚不回来。”杨杜娟回忆道,传统竹编受限于农具形态,陷入“耗时长、利润薄”的困局。

返乡回来的这11年里,杨杜娟给竹编注入了新的元素,从农用产品发展到灯具、杯具、家具等,而今年又从市场的发展前景上找到新的突破口,将编织技艺解构重组:提取苗家蝴蝶妈妈图腾化作胸针主体、用侗族建筑榫卯结构固定耳坠,甚至银饰的錾刻工艺融入竹编……这些单价29至49元的文创产品,不仅复购率激增,更让单件作品时薪从5元跃升至50元。

“现在我们花一小时编制的饰品能卖到上百元,而且都是订单销售。”杨杜娟介绍,大件商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但真正走量的正是这些几十元的小饰品。

在黔东南,这种“小而美”的非遗文创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在西江千户苗寨,文创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记者走进一家文创店,只见900多件商品琳琅满目,从衣服、帽子、包包到笔记本应有尽有。

“虽然商品种类繁多,但销量最好的还是小型文创产品。”店长罗中政透露,该店日销售额约6000元,其中价格亲民的小物件贡献了大部分流水。

罗中政表示,游客更倾向于购买小巧精致、便于携带且价格适中的纪念品。“几十元的消费决策成本低,游客往往愿意为自己和朋友多买几件。”

50元能买到什么?在黔东南,答案可以是一片山水、一段历史、一份匠心。

据悉,2024年黔东南州139家非遗工坊通过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全年实现产值4.5亿元。用亲民的价格和充满趣味的设计,让非遗“装进口袋、戴在身上”,这种“小而美”的策略,不仅提高了销售额,更成为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编辑 李丽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