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企业数字化系统总用不好?一文说清问题成因及解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22:29 3

摘要:这几年,不少企业上线了ERP、MES、PLM、CRM等系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计划依旧混乱,交付延迟常态化;数据依然割裂,信息孤岛换了个壳子;一线员工抱怨更多,依旧靠Excel和纸笔在跑。

这几年,不少企业上线了ERP、MES、PLM、CRM等系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计划依旧混乱,交付延迟常态化;数据依然割裂,信息孤岛换了个壳子;一线员工抱怨更多,依旧靠Excel和纸笔在跑。

那么问题来了:数字化系统用不好,到底是谁的问题?

常见的“甩锅”对象,企业内部经常有四种声音:

怪系统:功能复杂、操作繁琐、体验不佳。

怪供应商:交付不到位,培训不充分,上线只是卖软件。

怪员工:抵触学习新工具,宁愿多做一遍Excel。

怪管理层:决策随意,上线是为了追风口、走形式。

看似都有道理,但这些理由真的能解释全部问题吗?

真正的症结:三大环节失衡

如果把数字化看成一条链路,“选型—实施—应用”三个环节往往都存在隐患:

1. 选型错位:没有从业务痛点出发,而是“别人有我也要有”。买回来才发现系统和企业实际需求对不上号。

2. 实施偏差:流程没梳理清楚就急着上线,结果业务跑不顺,数据填不全,系统形同虚设。

3. 应用不力:管理层没有持续推动,员工缺乏激励机制,数据录入变成负担,大家自然不愿意用。

换句话说,系统出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人、流程和工具之间没有协同起来。

那责任到底在谁?如果硬要划分:

企业管理层:要明确战略目标,推动组织和流程变革;

系统供应商:要真正懂业务,保证落地和服务;

一线员工:要改变习惯,接受新工具,才能释放价值。

所以,数字化系统用不好,从来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共同责任”。

数字化不是买软件的买卖,而是一场深度的组织变革。系统只是工具,它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企业有没有找到真正的需求、有没有推动流程重构、有没有让人真正愿意用。

与其甩锅,不如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到底是什么?

来源:肖潇科技每日一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