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感觉昨晚的梦似乎还挂在脑海的枝头上,像一团轻盈的烟雾,还未散去。小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每次早晨醒来,总忍不住抓着枕头傻笑,因为梦里的世界比现实更精彩。昨晚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会飞的猫咪,在城市的楼顶间穿梭,追逐着彩色
#全民科普在行动#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感觉昨晚的梦似乎还挂在脑海的枝头上,像一团轻盈的烟雾,还未散去。小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每次早晨醒来,总忍不住抓着枕头傻笑,因为梦里的世界比现实更精彩。昨晚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会飞的猫咪,在城市的楼顶间穿梭,追逐着彩色的气球,而这一幕醒来后竟然还能感受到心跳的激动。他决定要弄明白,为什么大脑仿佛把梦境当作电影存档在脑海里,醒来却还能继续播放。科学家解释,这种现象其实和大脑的“记忆模式”和“神经信号传递”息息相关。我们在睡眠的不同阶段,大脑会经历轻度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期(REM)。正是在REM阶段,我们的脑电活动异常活跃,这时候大脑皮层几乎像清醒时一样处理信息,因此梦境极具画面感。当我们从REM阶段缓慢过渡到清醒状态时,脑神经还没有完全切换到清醒模式,所以梦的残影会暂时停留在意识的边缘,让人有“梦还在脑子里”的奇妙感受。
小明找到了一个更加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这个现象:假设你的大脑是一台电影院,梦就是电影,而清醒就是电影结束后的灯光亮起。平时大脑会在夜间对信息进行整理,把日间经历、情绪、知识像快递一样打包到记忆仓库里。但在梦里,这些信息还在“编辑中”,大脑通过想象和组合把它们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醒来时,这些未完全打包的信息有些会被短暂“外放”,就像电影散场后,影像仍在银幕上微微闪烁。于是,你的意识仿佛还在梦的现场,甚至能记住梦里特定的场景、对话和奇怪的逻辑。科学家还发现,如果在梦境中情绪强烈,比如害怕或快乐,醒来时这种“梦留存”感会更加明显,因为情绪会刺激杏仁核活动,使梦的记忆更深刻。
不仅如此,大脑在清醒和睡眠之间切换的节奏,也会影响梦境残留的时间。小明注意到,每次午睡醒来,他总能记得梦的大部分细节,而夜间完整睡眠后醒来,却往往只记得零星片段。这是因为午睡时间短,大脑还处在轻度睡眠和REM阶段的交替中,梦境信息没有被快速遗忘机制吞噬掉。而夜间深度睡眠后,很多REM阶段的梦会因为大脑的记忆整合机制而被“清理”,只有最强烈的梦或者情绪特别高的梦才能留下痕迹。这就像厨房的冰箱,如果时间太长,食物会被整理成冰块,只有最特殊的味道还能辨认出来。
小明终于明白,梦境残留感并不是神秘的魔法,而是大脑在睡眠与清醒之间的微妙过渡留下的“影子”。每一次醒来,都像在梦的电影院里看到散场后的余光,既让人惊奇,又让人怀念。科学研究还在继续,未来或许我们可以学会“记录梦境”,甚至控制梦的清晰度,让醒来后的脑海里存下更多奇妙的故事。至少现在,小明已经学会了享受这一瞬间,把梦的余韵当作一天开始的甜美注脚。[图源网侵联删]
来源:云泥之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