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二尺白布骗妇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9:26 1

摘要:可谁也不知道,这寺里的和尚没几个真修行的——当年官府为了讨好信佛的女皇,赶工期修了寺庙,实在凑不够正经僧人,就找了帮官宦家不成器的子弟、亲戚来充数。

唐朝武则天掌权的时候,举国上下都兴佛法,洛阳城外也建了座气派的寿光寺。

这寺庙是三进的大院落,大殿里的三世佛鎏金镀彩,看着就庄重,寺外还圈了三百亩地当庙产,专供寺里僧人开销。

可谁也不知道,这寺里的和尚没几个真修行的——当年官府为了讨好信佛的女皇,赶工期修了寺庙,实在凑不够正经僧人,就找了帮官宦家不成器的子弟、亲戚来充数。

这帮人平日里养尊处优,种地是万万不肯的,念经也只是装装样子,整日在寺里混吃等死。

三百亩地总不能自己长粮食,香客又少,僧人们眼看要断了生计,才凑在一起想出个法子:把地租给周边的农民,收点田租度日。

附近农户本就地少,见有田可种,纷纷来租,没几天就把地全分光了。可这帮和尚懒到了骨子里,不仅不种地,连租子都懒得收,起初让农民自己把粮食送上门,结果总有人偷奸耍滑少交、不交,最后没办法,只能排班轮流去收租,每人每月轮一天。

这天轮到慧清下山。他二十出头,本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因为家里管不住,才塞到寺里当“和尚”,穿着僧袍却半点清规戒律都不沾。大中午的日头正毒,慧清走了几户佃家,又累又渴,眼看只剩最后一家,便打定主意去蹭顿斋饭。

开门的是个年轻妇人,名叫薛燕,嫁过来还不到半年。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头发梳得整齐,眉眼清秀,在农户里算得上一等一的俏模样。

慧清一眼见了,心里顿时起了龌龊心思——他常年待在寺里,早憋得难受,下山这一路本就想找些乐子,这会儿见薛燕模样周正,更是按捺不住。

薛燕知道他是来收租的,皱着眉一脸为难:“师傅,实在对不住,我家男人出去了,租子的事得他拿主意。您要不先进屋歇歇,我给您做碗斋饭,等他回来就让他把租子给您。”

慧清正求之不得,连忙应下。吃饭时,他故意把筷子掉在地上,弯腰去捡的功夫,伸手就往薛燕的脚面摸去。薛燕身子一震,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慧清见她没立刻反抗,以为有戏,起身就想去摸她的手。这下薛燕终于回过神,一把推开他,站起身指着他破口大骂:“你这黑心的贼秃!我好心招待你,你竟敢起这种龌龊心思!菩萨要是知道了,定叫你不得好死!你赶紧滚,不然我叫左邻右舍来,看你还有脸做人!”

慧清最怕闹大丢了这“和尚”的差事,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他走后,薛燕却趴在床上哭了起来。倒不是全因为被骚扰,更因为心里憋了股委屈——再过几天是父亲四十岁生日,她想给父亲做双新袜子,可家里穷得连二尺白布都买不起。本就为这事愁得慌,又遇上慧清的调戏,委屈劲儿一下全涌了上来。

没多久丈夫回来了,见她哭红了眼,忙问怎么了。薛燕心里怨丈夫没本事,连块布都买不起,便没好气地推开他,摔摔打打地干家务,一句解释也不肯说。丈夫摸不着头脑,只当她受了什么气,也没多问。

这边薛燕愁着白布,那边慧清却满脑子都是她的模样,越想越惦记。过了两天,他从寺里偷偷拿了一匹细白布,又找上了薛燕家。这次薛燕的丈夫正好在家,一见是收租的和尚,赶紧转身去房后搬粮食。

慧清趁机凑到薛燕跟前,贼兮兮地说:“小娘子,我这儿有匹细布,想剪二尺送人,能不能借你家剪子用用?”

薛燕一看见那匹布,眼睛都亮了——布料又细又滑,比村里最好的布还要强上三分。她伸手摸了摸,心里直发痒,嘴上却没敢说什么,转身回屋拿了剪子。慧清麻利地剪下二尺布,又说:“我带着这匹布赶路不方便,能不能先寄存在你这儿?等我收完租回来再拿。”

这时丈夫扛着粮食出来了,听和尚要寄存东西,没多想就答应了,随后跟着慧清去寺里交租。

接下来两天,慧清每天都来,每次都剪下二尺布“送人”。第三天剪布时,薛燕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总送布给别人,这布放在我这儿保管,你就不送点给我吗?”

慧清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剪下二尺布递过去,笑得一脸“大方”:“小娘子开口,哪有不给的道理?这点布你拿去用,不够再说。”

薛燕喜出望外,捧着布连夜给父亲做了双新袜子。父亲收到袜子时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夸女儿孝顺,薛燕心里也舒坦极了,对慧清的那点厌恶,不知不觉淡了许多。

打那以后,慧清总借着替其他和尚收租的由头,往薛燕家跑,时不时给她带点针线、胭脂之类的小物件。薛燕从没受过这种“优待”,一来二去,俩人渐渐熟络起来,说话也越来越随便。

直到有一次,慧清直接送了她一整匹红绢——那可是能做一件新衣裳的料子。薛燕看着眼前的红绢,想起平日里慧清的“体贴”,再对比丈夫的木讷贫穷,终于没把持住,和慧清缠在了一起。

慧清因为“积极收租”,渐渐得了住持的信任,手里也有了些权力。他干脆让薛燕的丈夫替自己跑腿收租,还许了些好处。薛燕的丈夫只当是和尚器重自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可看着到手的钱比以前多了不少,心里还挺乐呵,压根没察觉妻子和和尚之间的猫腻。

就这么过了好几年,慧清几乎成了薛燕家的常客,俩人的勾当也越来越大胆。终于有一天,薛燕的丈夫提前从田里回来,撞破了俩人的好事。

那一天,院子里的骂声、哭声吵翻了天。薛燕的丈夫气得浑身发抖,抄起扁担要打慧清,慧清光着脚就往寺里跑;他又转头骂薛燕不守妇道,薛燕哭着辩解,却句句苍白。

最后,这对原本还算和睦的夫妻彻底闹崩,一拍两散——薛燕没脸留在村里,只能跟着慧清偷偷住在寺外的破屋里,而她的丈夫则带着一肚子怨气,搬去了别的村子,再也没回来。

至于慧清,没过多久也栽了跟头。他仗着住持的信任,偷偷克扣佃户的租子,还和几个僧人把庙产变卖了不少,最后被人揭发,不仅被赶出了寿光寺,还被官府打了一顿板子,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薛燕跟着他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最后也不知流落何方。

这个慧清的手段其实简单得很,不过是用二尺白布勾起人的贪念,再用些小恩小惠慢慢拉拢。

可偏偏很多人就栽在了这点“小利”上——就像薛燕,起初只是想要一块做袜子的布,却一步步丢了底线,最后毁了自己的家。

说到底,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从不是靠“小恩小惠”换来的,守住本心,不贪非分之财,才能护住自己的日子。

来源:阿冯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