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困住我半生的幸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4 09:22 1

摘要:因此我不断的写母亲,从母亲身上,从原生家庭,我寻找救赎自己的路径。写着写着,我发现,我对母亲的爱,渐渐懂得和明白,不再一味的远离母亲,并且有种智慧的思念开始萌生。

原创 三瑶

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踏上寻找自己的旅程。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克里斯多福·孟

因此我不断的写母亲,从母亲身上,从原生家庭,我寻找救赎自己的路径。写着写着,我发现,我对母亲的爱,渐渐懂得和明白,不再一味的远离母亲,并且有种智慧的思念开始萌生。

记忆中,母亲不是温柔的妈妈,距离我梦想中的美丽漂亮温柔的妈妈很遥远很遥远。我总是不断的寻找我理想中的亲密关系,无法拨开云雾,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和问题所在。

而母亲的爱,言语上又是凌厉的,方式上是粗糙的。思想观念上是落后的。并且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把我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大人,而我为了获得母亲的认可和安全,所以,我竭力去做好母亲安顿的一切活计,并且努力把一切都干得很好。

记得初中时,有次周末我干完活去四奶家玩,父亲找来叫我回去洗母亲弄脏的床单,家里这些活常由我干,大家习以为常,我虽心里不高兴,抱怨着却还是干得很好,父母也放心。过年时父母走亲戚,家里来人我就招待,包饺子、下饺子,记得姨姨家三哥新婚时来要吃荞面一刀,家里专门留我照门,我就做的手擀面,来招待他们。

农村土炕,秋冬里每晚要填炕,那时这些活我都干得很拿手,年龄不大,家里的脏活累活我都干过。如今想起这些,心里仍觉受伤,总感觉母亲不够心疼年纪小小的我,这些伤痛当年不自知,却如影随形,深植灵魂,压抑着我的愤怒与委屈。正因原生家庭的伤害未治愈且延续到婚姻生活,才让我的婚姻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我活到五十岁才开始觉醒,因生活困境让我愈发无法呼吸。学会成长,认清自己,并获得力量,然后慢慢内省,过程痛苦也许漫长,但毕竟我开始觉知,并尝试疗愈和自救,不算晚。

青少年时代的劳累,给我的一生打上了印记。我的人生,一直在重复着童年的样子,为了寻找认同和归属,我一直在努力的付出,然后找到存在感。但是心里一直满怀怨言,因为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童年没有换来母亲对我特别的关注和爱,以及关怀,理解。成年后,我又重复童年的模式,大包大揽的付出,依然没换来家人的理解和爱护。

随着成长,被压抑的愤怒逐渐爆发,上高中后,我一度和母亲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我恨母亲,在日记中诅咒母亲,非常憎恨见到母亲,上大学后,我极度渴望离开县城,离开母亲和家,可是我无处可去,没有能力和胆量,以及决绝的勇气远离我认为不喜欢的人和地方,我依旧回到了出发去远方的起点。我又回到了母亲的眼前,再次把旧有的伤痛唤醒。

所以,尽管母亲对我们付出的很多,小时候,每逢过年,每逢端午节,母亲都扯来漂亮的布,给我们缝制漂亮的衣服,并且做好吃的,让我们拥有节日的氛围和快乐。工作后,母亲还是不断给我捎来老家种的面和各种菜,在我生完孩子以后,她来伺候我坐月子。回娘家,她早早起来给我们做早餐,但是我一直不喜欢母亲来我家,不喜欢听她说话,看见母亲的模样,听见母亲的话语,在电话中听见母亲的嗓音,我就烦操不耐烦,我总是和母亲亲密不起来,一直不愿一块待的时间长。这种罪恶感一直困扰着我,让我抽打自己的灵魂,认为自己不孝顺,有很深的负罪感,所以就尽能力去满足母亲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依然延续着在原生家庭的模式,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读了《亲密关系》后,我才明白,原生家庭的影响如影随形,深深烙印在我的性格里,将我塑造成了付出型、讨好型人格。在婚姻生活中,我延续着童年的模式,习惯性地过度付出,试图用这种方式换取伴侣的爱与认可,渴望在亲密关系中找到缺失已久的归属感。可这样的付出,往往带着沉重的期待,一旦未能得到相应的回应,不满和委屈便会迅速蔓延。我像只刺猬,用过度付出包裹自己,又因期待落空竖起尖刺,伤害了伴侣,也刺痛了自己,婚姻关系因此变得千疮百孔。

克里斯多福·孟说,婚姻和亲密关系是寻找自我的旅程。如今站在婚姻的困境中回望,我才惊觉,这段旅程的起点,早已被原生家庭的阴影笼罩。那些与母亲相处时的委屈、愤怒与无奈,那些未被治愈的创伤,在婚姻里不断重演。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失望,都是过去伤痛的回响。

但或许,这困境也是转机。婚姻如同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渴望,让我直面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我开始明白,想要获得幸福的婚姻,不能一味在伴侣身上寻找慰藉,而要回到内心深处,疗愈那个在原生家庭中受伤的自己。

我试着放下对母亲的怨恨,以更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她。她或许也曾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在时代的局限中,不知如何表达爱。当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过往,那些曾经尖锐的伤痛,似乎也变得柔软起来。

在这段寻找自我的旅程中,母亲的形象特点鲜明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她的严厉、粗糙与付出,既是我成长中的挑战,也是促使我反思与成长的契机。

她说话直接、批评从不委婉;表达爱总藏在严厉下,用做饭、缝衣代替温柔言语;她固守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就该操持家务;习惯用命令的方式干涉我的选择。这些曾让我压抑束缚的过往,如今都成了我反思与成长的力量。

原生家庭的伤害曾是我婚姻路上的绊脚石,可当我鼓起勇气直面它、疗愈它,这段充满坎坷的旅程,也成了我寻找自我、获得成长的通道。我在婚姻与原生家庭的纠葛中,将逐渐看清自己,学会与过去和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把我的内心剖析,整理写出来,希望能疗愈和我一样有童年伤痛的人,只要我们明白根源所在,我们才会慢慢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不再拧巴,让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人,和我们慢慢融洽,这个亲密关系,不单单指婚姻,包括关系密切的朋友、家人、爱人、孩子等等。希望我们慢慢通过疗愈自己,找到让自己平和清明的自由之路,从而体验到久违的快乐和幸福。

来源:镇原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