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初创联手食品巨头,加速天然食用色素规模化生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9:39 1

摘要:在全球食品行业日益追求健康、可持续与合规的背景下,天然食用色素正成为替代石油基合成染料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计划于明年底逐步淘汰石油基合成色素之后,市场急需性能优异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传统的植物来源色素(如甜菜、胡萝卜提取物)仍占

在全球食品行业日益追求健康、可持续与合规的背景下,天然食用色素正成为替代石油基合成染料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计划于明年底逐步淘汰石油基合成色素之后,市场急需性能优异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传统的植物来源色素(如甜菜、胡萝卜提取物)仍占主导地位,但在稳定性、风味中性与供应链可持续性上存在明显不足。相较之下,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天然色素展现出更高的性能潜力。

近日,生物制造初创公司 Michroma 宣布与韩国食品和生物制造巨头 CJ 第一制糖(CJ CheilJedang, CJCJ)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推进 Michroma 在发酵罐中生产的耐热、耐 pH 天然色素的商业化制造。

根据协议,CJ 第一制糖将充分发挥其在多国布局的生物制造产能,为 Michroma 提供稳定、可规模化的生产支持,从而保障随着全球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持续提升的供应链稳定性。Michroma 首席执行官 Ricky Cassini 表示:“这项合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产能扩展与供应链多元化,还能满足大型消费品公司(CPG)对原料供应安全性和一致性的核心诉求。”

目前协议重点在于 CJ 第一制糖作为 CDMO(合同开发与生产组织),为 Michroma 的天然色素产品提供商业化规模的生产服务。但 Cassini 也透露,未来双方有望在产品研发、性能优化以及合成生物学能力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此外,CJ 第一制糖旗下的食品事业部也可能成为 Michroma 成分的潜在用户,双方的合作路径将持续拓展。

Michroma 成立于 2019 年,其研究对象是天然产生红色素的丝状真菌,通过基因编辑提高产量和性能。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耐高温且在整个食品 pH 范围内稳定的新型红色着色剂,称为 Red+,其能够经受住巴氏杀菌、烹饪和挤压等密集加工过程——与其他天然染料(如甜菜红、胭脂红酸和花青素)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此外,该公司利用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 进一步提升菌株产率与性能,并正开发更多颜色系列,包括可替代二氧化钛的新品种。

(来源:Michroma)

Cassini 指出,目前食品工业中尚缺乏对合成色素 Red 3 与 Red 40 的理想替代品。胭脂虫提取的胭脂红虽然在色泽与稳定性上接近,但由于来源于昆虫,无法满足素食、纯素、犹太洁食或清真饮食的要求。而甜菜等蔬菜提取色素在烘焙、乳制品和肉类应用中表现不佳,难以保持色泽稳定和风味中性。即便植物色素能够满足工艺需求,其产能和供应也不足以支撑全球需求的大幅增长。“如果要满足 10 倍、50 倍甚至 90 倍的增长,我们需要大量土地、水资源和农药,这样的模式并不可持续。”Cassini 强调,“而精密发酵恰恰能够同时解决性能和供应链问题。”

据介绍,Michroma 的 Red+ 色素在pH范围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现有天然替代品。无论是巴氏杀菌、烘焙还是挤压工艺,其色泽依然鲜亮持久。这一性能突破,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乳品、肉制品等多个领域。与甜菜粉相比,Red+ 拥有“指数级更高的着色能力”,所需用量显著减少即可达到同等的视觉效果。

目前,Michroma 已与多家食品企业签署了意向书,并完成多项付费试点项目,正准备向美国 FDA 递交色素添加剂申请。Cassini 透露,公司的定价策略是“先与天然选项保持竞争力”,中长期目标则是成为“市场上成本最低的天然解决方案”。

在标签标识上,Michroma 仍需与 FDA 和其他监管机构进一步沟通。但 Cassini 强调,无论最终标签如何界定,食品企业均可在其产品上合法宣称“无合成染料”或“无人工色素”。

事实上,利用微生物生产天然色素的企业已逐渐形成新兴赛道。Lycored 多年来利用真菌 Blakeslea trispora 生产 β-胡萝卜素;DDW(现已并入奇华顿)则采用红藻 Galdieria sulphuraria 生产蓝色色素。近年来,FUL Foods、Chromologics、Phytolon 等初创企业也纷纷加入,推动发酵色素在全球食品市场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Michroma 凭借其耐热、耐酸碱的高性能产品与与 CJ 第一制糖的战略合作,将显著提升商业化前景。CJ 在原料采购、先进生产工艺和全球合规经验方面的优势,也将为 Michroma 加速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这次合作,我们不仅能够扩大产能,还能打造一个更为多元化和有韧性的供应链。这正是全球大型食品公司所需要的,我们希望以此推动天然色素成为未来食品工业的主流选择。”Cassini 总结道。

参考链接:

1.https://agfundernews.com/michroma-and-cj-cheiljedang-partner-to-scale-commercial-production-of-natural-colors-via-fermentation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合成生物学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辉SciPhi

相关推荐